關於小滿節氣含義和故事大全

  二十四節氣大多可以顧名思義,但是小滿節氣卻有些令人費解,小滿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小滿的名稱和農作物的成長有關,在南方一些地區,“小滿”這一名稱還關係到雨水與灌溉“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

  “三夏”大忙序幕就此拉開

  天文專家表示,小滿節氣是收穫的前奏,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從此時拉開,是農民一年中又一個繁忙的季節。

  小滿的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古有“大落大滿,小落小滿”的諺語。“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將來越是大豐收。

  沿著長江江南早稻已進入分櫱後期或拔節始期,應及時烤田控制無效分櫱,保穗增粒促高產。中稻此時要爭取早栽,以利增加養分的積累繼而提高有效穗數。此時也正是苗期棉花的快速生長期,要及時定苗、移苗、補苗,以利早發健長。另外,沿江棉區,此時雨水較多,加之土壤黏重、通透性差,應勤中耕鬆土,以促根壯苗。

  北方的收穫已經見了雛形,差只差最後修成正果的關鍵。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關鍵時期,往往決定著額頭的微笑陽光不陽光,臉頰的汗水到底能值多少錢。

  小滿時節的南國,則是另一番天地。南方的農人們在抓緊晴天進行夏熟作物收打晾晒的同時,精心呵護著稻田裡那些生機勃勃的期盼。乾旱無雨令人心焦,暴雨連綿同樣讓人心煩。2010年南國穀雨時節的暴雨,令小滿有點心驚膽寒。好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好在人心齊泰山移人定勝天,小滿,一天天走向圓滿。

  天文專家提醒說,此節氣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對小麥灌漿有利。但在小滿時節,人們不能只是簡單地等待著收穫,還要時刻注意“熱幹風”的襲擊,否則一年的收成將會受到威脅。

  小滿作文1

  這個春天雨下得不太多。老人們提著水桶給菜苗澆水,頗有點苦雨之勢。偶爾幾天炎熱難耐,少年們大嘆氣候變化之苦,中年人在煩躁中追悼童年之清涼,只有那靠在牆邊默默剝菜地老人目光不太遊離。有好奇的青年問起這節氣的變化,他們只是隨便應付幾句,並說,要變天了。

  變天?你看看當頭的烈日,不太相信。心裡嘀咕著老一輩有刻舟求劍之迂,這什麼二十四節氣,都是古代的遺物,現在必然早已失信了。

  你吹著電扇塗抹著一些文字,又望望那天邊的白雲,沒什麼變化。可當筆下再流淌出幾句話,抬眼間發現了天邊的一陣黑色輕籠。你自嘲地低下了頭,真是什麼都不懂。

  這勢頭,來得快,風很緊,挾著些細碎的雨。有風雨的時候,回老家一趟,睡在一間小樓上或是書房內,整夜的雨聲不絕,固然是一種喧囂,卻也可以說是一種蕭寂。百無聊賴間撕去日曆上薄薄的一頁。噢,小滿了。

  我們中無論誰的祖先,都必然有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寒暑幾易,日子變得極快,現在的我,只能依稀地記得多年間,應該也是這個時候,淅淅瀝瀝地下著幾絲雨,涼涼的大水缸裡,浸著一粒粒稻種。這儼然已是我關於小滿的最後一絲有依可循的記憶。後來地裡不種稻了,一天天,也變得四肢不勤,頗有五穀不分之險了。總覺得這樣下去像是丟失了什麼東西,飯桌上,問起祖輩關於節氣的事,原來小滿時,種子的籽粒開始神奇地灌漿飽滿,但仍不成熟,故曰小滿。祖輩對我的無知顯得有一定的驚訝,也許也有一定的遺憾。飯桌上多種談話其樂融融,我卻默默地聽著窗外的雨。

  人類發展之初,上天給予他們最寶貴的承諾與支援。小小的種粒浸於水中,生命的傳奇開始萌芽,逐漸抽出一絲綠色,滿懷希望地將青苗插入水中,感謝上蒼。一切的收穫,在平坦的土地上從無到有,農夫們的眼中流露出感動的光。

  農忙時節還沒有到呢,古人很有閒情地將他歸於“三餘讀書”中其一,謂之“農餘”。輕煙一陣,出行也不太積極了,終於可以靜下心來,放鬆心境,修煉一下思想。古代那些不樂仕途的散落在田塍之間的文人,必然有人世間最平和與安詳的生活了。

  天氣的變化平和了一些,深夜仍難以入眠,索性到田間走走。日出尚早,月光又不怎麼好,本以為可以自己度一段難得的精神獨行,卻在路上看到了模糊的人影,那是村口出來晨練散步的老人。上前叫了聲早,他也親切地喚了我的小名。夜裡在田間遇到人,本該是件驚駭的事,但此時毫無此意,吸幾口清新的空氣,看看那肥沃的、待墾的土地,心裡有源自本能之親切,撫一撫村口年老的槐樹,靠在其下聽聽晨風之晞聲,你有何感呢?

  再過不多久,便是芒種了,到時清晨的田間該會有些熱鬧了,隨後,梅雨過後仍是盛夏。

  若是生活少些負擔,精神多些空間,農人們會過得怎樣?喜陰的伯勞鳥感陰而鳴,不久在枝頭將會出現;反舌鳥會因陰氣的出現而停止鳴叫。芒種過後陰氣就重了,順應天時,多多保重了,這世界上的最後一批文人們。

  小滿作文2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小滿一到,天地間的陽光開始變得充足,雨水逐漸豐盈,麥粒開始灌漿飽滿,石榴花開,蠶結新繭桑葚熟。這就是小滿,一切正慢慢開始,尚未大滿,卻恰到好處,給人一種淡淡的滿足。

  我曾經疑惑,這大自然的“小滿”折射進生活中會變成什麼模樣?是出門恰逢晴天的喜悅,是食堂排隊偶遇奶黃包的驚喜,是“周爽”後胡老師極其“吝嗇”而又含蓄的表揚……總之,那一刻,小小的充實和淡淡的滿足會充盈我的“小世界”。

  陽光充足,但尚未焦灼;雨水豐盈,但尚未氾濫。生活中我們追求的理想狀態也不過如此吧?這讓我想到了勞技課上製作投石車的美妙經歷。可能是因為我們小組四人是首次合作,又或許是因為原始的設計方案不夠成熟,在費盡全力完成投石車的骨架之後,我們對於它的動力系統一籌莫展。整整六節課,小組四人輪番上陣,經歷了一次次頭腦風暴,經歷了一系列的鑽孔、切割、填補、加固後,我們的最佳投射記錄也不到一米,而此時,可憐的投石車卻已“千瘡百孔”。

  走投無路之際,大家只能撤了動力支撐——橡皮筋,痛定思痛之後決定捲土重來。為此,我作為團隊裡唯一的女生,愣是硬著頭皮指導三位男生橡皮筋花式打結法,將皮筋進行重新構造,但新的問題似乎也接踵而至:單一的皮筋無法提供適量且穩定的動力,我們急需一種可與皮筋固定的硬材料——鐵絲。太棒了,就是它!大腦中一閃而過的靈感讓我拾起了桌上閒置的兩把鐵鉗,將兩段鐵絲繞成環扣,再與皮筋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又一次試射,沙包竟突破了一米的彈射範圍,這簡直就是奇蹟啊!小小的結構改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驚喜,那一刻,我們四個“菜鳥”終於燃起了希望和勇氣,雖沒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風光,但也暗暗竊喜了一把!哈哈,小確幸、小滿足說的就是此番感受吧。

  我不知道小滿這一節氣究竟因何而來,也不知道古人為何把它稱之為“小滿”。但我遙想,古人定是在農耕勞作之時,在夏熟作物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之際,如我們一般,有了即將收穫但尚未成熟的小確幸;有了滿懷期盼、生氣盎然的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