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語文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科目。你知道四年級的學生怎麼做才能學好語文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了四年級語文教學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慾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並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

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如:我在教《番茄太陽》這一課時,當我一板書出課題後就向學生提出這樣幾個問題:番茄和太陽有什麼關聯?“番茄太陽”作為課文題目為什麼要加上引號?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

同學們經過一番閱讀與思考,討論與分析,他們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說:番茄和太陽形狀上都是圓的;有的說:它們的顏色都是紅的。有的說:在爸爸的眼裡是把太陽比作番茄,所以要把題目加上引號;有的說:在盲姑娘的心中番茄就是太陽,所以要加上引號。

最後,我適時地點撥到:那麼在作者“我”的眼裡“番茄太陽”像什麼呢?結果大家都搶著回答:就像盲姑娘的笑臉。通過這樣問題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的慾望。

如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慾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麼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我們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索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但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或選用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後,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如我在教《番茄太陽》這一課中,當同學們還沉浸在回答完作者情感變化原因的興奮之中時,我又趁機丟擲一個問題:現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後回答作者眼中的盲姑娘——“明明”又是個怎樣的孩子?請用課文中關鍵詞語來回答。

我剛一說完,同學們,有的在高聲朗讀,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互相討論,有的在邊默讀邊思考,……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當在我交流反饋時,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出盲姑娘——“明明”是一個***聰明、漂亮、好問***的好孩子。

我認為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並解疑的。

但是,對那些差生的學習情況不容忽略,也要予以關愛,進行協調,對他們遇到的個別問題要進行個別解決,以此促進差生的學習程序,讓全班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和發展,都能分享收穫學習成果的喜悅。

四、鼓勵學生用心研讀課文,激盪語文課堂的情感浪花。

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也是語文課堂的氣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動的伴生者,是作者感活動的外觀和昇華。

研讀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準確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軌跡,並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教師情、學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諧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