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有什麼飲食方法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那麼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方法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高血壓患者的相關飲食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方法

  1.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據報道,一天吃一次水果和蔬菜可使中風危險性下降6%,一天吃5—6份水果和蔬菜可使中風危險性下降30%。柑橘、果汁、甘藍菜、蘿蔔、芹菜、黃瓜、捲心菜以及其他綠葉蔬菜對心血管均有保護作用,可經常食用。

  2.控制鹽的攝入。

  食鹽過多,會加重病情。一般高血壓患者每天攝鹽量最好控制在4—6克以下。需要注意的是,在低鹽飲食的同時,要增加鉀的攝入,鉀可以保護心肌細胞。所以可多食含鉀的食物如莧菜、菠菜、油菜、西紅柿、苦瓜、山藥等。但高血壓併發腎衰的患者,不宜食含鉀多的食物,以防體內鉀過多而導致心律失常。

  3.控制膽固醇、脂肪酸的攝入。

  少食油膩食物,尤其是動物脂肪,限制食用各種動物內臟***心、肝、腎***、肥肉、奶油、蛋黃、魚子、河鰻、鱔魚、蟹黃等含膽固醇、脂肪酸較高的食物。可以適量食用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為了避免加重腎臟的負擔,蛋白質攝入量也不要太多,一般每天每公斤體重進食優質蛋白質1克左右為宜。

  4.戒菸限酒。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心臟,使心率加快,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能促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增加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生機會。少量飲酒可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應以低度少量為宜,過量飲用高度酒,會加速動脈硬化,且對降壓藥物產生抵抗作用。

  護理高血壓患者的方法

  1.控制飲食,膳食平衡

  飲食清淡、限鹽補鉀、戒菸限酒是防控高血壓的重要一環,也是春季飲食的基本原則。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之下,高血壓患者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能補益脾胃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水果、乾果等;多吃韭菜、菠菜、薺菜和蔥等新鮮蔬菜,能有效降低膽固醇,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利於血壓的調控;多吃甘溫食物,如大棗、花生、玉米、豆漿等。總之,要食不厭雜,主副、粗細、葷素合理搭配,做到膳食平衡。

  2.適度運動,放鬆心情

  春季是運動的最佳時節,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在春天堅持戶外鍛鍊,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不易得病;可改善機體代謝,改善血液迴圈,消除疲勞、抑鬱,調節心理;吸入新鮮空氣,可改善心腦的氧氣供應,增強大腦對心臟血管收縮舒張功能的調節,防止冠心病和腦中風的發生。

  3.正確用藥,堅持治療

  很多高血壓患者知道春季血壓容易波動,於是要求大夫開一些疏通血管的吊瓶來擴張血管。認為這樣可以排出血管內的垃圾,從而可以預防心血管病的發作。但這個做法是錯誤的。這些藥物可以緩解部分患者因換季帶來的不適,但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急症發生時輸液是必須的,但定期輸液是不必要的。另外還有一些患者因為冬季已過,氣溫升高,就擅自減掉降壓藥的分量甚至是停用降壓藥。這種方法更不可取,這樣不僅給高血壓治療帶來困難,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高血壓的原因

  1、遺傳性的高血壓病,常見於中老年人中。中老年易患高血壓,其中40%以上的人父母有高血壓病史;父母無高血壓,子女患高血壓機率為只有3%。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顯的心腦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壓引起的相關性心血管病佔絕大多數。全國每年有150萬人因高血壓引起腦中風。

  2、超重和肥胖是易患高血壓病的重要原因。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壓,而且也易導致冠心病、膽囊炎、關節炎等諸多全身性疾病。肥胖者多數嗜睡、胃口好,易形成惡性迴圈。減輕體重的有效方法是有規律地參加運動,適當控制飲食。

  3、情緒不穩定的人也易患高血壓病。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的人,脾氣暴躁,辦事總愛瞻前顧後、反覆思慮又難以下定決心以及過於焦慮、從事腦力勞動和精神高度緊張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此類人群如患高血壓,藥物治療療效往往欠佳。

  4、吸菸和長期飲酒,也是高血壓病的主要患因。吸咽是高血壓、冠心病最顯著的危險因素。長期大量吸菸可使心率增快,血壓增高。精神緊張和A型性格吸菸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4倍。另外,近年來證實,長期大量飲酒,尤其貪杯易醉者,常常合併高血壓、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