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傳播方案設計範文

  從50後到00後,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每一代人對雷鋒精神都不會陌生,雷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積極投入公益事業,雷鋒精神既是我們的集體記憶,同時雷鋒精神也是常新的,他在不同的時代又有著不同的內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傳播方案的設計範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播方案設計範文1

  名稱較好。

  一、 專案分析

  ***改為專案背景分析,要包括現狀、專案原因、swot分析等,最好分點說明***

  從50後到00後,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每一代人對雷鋒精神都不會陌生,雷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積極投入公益事業,雷鋒精神既是我們的集體記憶,同時雷鋒精神也是常新的,他在不同的時代又有著不同的內涵。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開發一款弘揚雷鋒精神的公益APP,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高效、便捷、互動等優點,將使公益行動的覆蓋面更加廣闊,也讓更多的愛心人士受到雷鋒精神的感召,激發他們投身公益的熱情。

  同時,實施公益營銷也是企業宣傳公關的重要形式,將使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一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從而有利於企業的進一步地健康發展。

  二、 產品設計

  1. 產品名稱:e雷鋒

  2. 產品型別:手機APP客戶端

  3. 推廣宣傳語:學習雷鋒,一鍵完成

  4. 版塊設計:公益諮訊、同城互助、線上捐款、個人中心

  ***核心部分,和第六點融為一點,乾淨利落,畫圖最佳。另外這些主要板塊下面的子版塊,如果寫出來也更好了。***

  5. 使用者定位:以30-50歲實現經濟獨立並擁有較高消費能力的社會中上階層為主,爭取覆蓋到各年齡層和各行各業積極使用。

  6. 主要功能

  ***1*** 公益諮訊:重要釋出最新的國內外關於公益事業方面的訊息諮訊,使使用者能實時瞭解到當下公益事業的發展狀況。

  ***2*** 同城互助:釋出本地的公益活動資訊,召集本地使用者在線上組建志願者隊伍去完成公益任務。另外,本地使用者在提交請求並通過稽核後,也可自行釋出公益活動訊息,自行號召其他本地使用者來參與公益實踐。

  ***3*** 線上捐款:需要捐款幫助的使用者可通過該平臺釋出募捐求助資訊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使更多的公眾能夠看到訊息並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手段在線上捐獻愛心。

  7. 頁面設計:以懷舊風格為主,在UI設計上可以採用一些“雷鋒元素”,如雷鋒帽、五角星、紅旗、螺絲釘等,這樣能更引起使用者情感共鳴。***亮點***

  8. 盈利模式:依靠政府和社會團體的扶持,同時依靠通過廣告投放獲取部分維護經營平臺的經費。

  三、 實現途徑

  ***改名為廣告戰略與實現途徑***

  1. 專案團隊

  組建一個10人團隊,負責整個APP的開發專案。具體分工如下:

  ***1*** 產品經理1名,負責制定專案策劃以及整個專案的統籌、協調、把關、和規劃等總攬全域性的工作。

  ***2*** 開發人員2人,負責該APP的程式開發、測試、維護和更新。

  ***3*** 運營人員5人,負責該APP的市場分析、線上推廣、日常運營、廣告招投、使用者服務、效果評估等工作。

  ***4*** 美工人員2人:負責APP介面的UI美工設計。

  2. 推廣渠道

  通過線上社交媒體的整合營銷傳播來宣傳推廣和線下系列活動來吸引普通市民掃描二維碼下載APP。

  ***這部分是核心部分,需要著重寫多一點、具體一點。***

  3. 經費預算

  初期暫定15左右,可線上號召愛心人士進行眾籌。

  ***單獨作為一大點作為結尾即可。***

  4. 合作物件

  政府民政機構、扶貧辦等部門、工青婦等人民團體。

  無疑是寫的比較好的一份作業。除此之外,還要加上廣告效果預測。33分。

  傳播方案設計範文2

  一、精準定位

  在大互聯時代,面對新生代消費群,品牌營銷策略方案傳播已經進入到“精確制導”時代,因此,要求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策略必須擁有精準定位目標消費人群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精細化細分市場時代減少營銷策略方案傳播費用的浪費。

  在過去相當一個時期,人們並不是十分關注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的精準定位,於是,就有了央視廣告包打一切的時代,只要品牌傳播投放在央視的黃金時段,就可以取得完美的營銷策略方案傳播效果。當初,太子奶李途純甚至只有央視廣告黃金時段招標的報名費,就帶人蔘與招標,結果順利成為當年標王,獲得標王之後再回來融資佈局市場,結果使得太子奶迅速走紅全國,也成就了太子奶的營銷策略方案奇蹟。

  二、精確到達

  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的精確性同樣非常重要。為了能夠使得營銷策略方案傳播內容精確到達目標消費群,營銷策略方案者必須在內容製作、媒體渠道選擇、傳播頻率等制定有效的策略,同時,也要對於目標消費群進行科學分析,包括他們可能出現的時間、地點以及他們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消費特徵等內容。

  現在,越來越多的營銷策略方案傳播手段和策略層出不窮,營銷策略方案者必須能夠建立起有效的傳播模型,以選擇最佳的能夠精確到達的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策略。星牌檯球贊助世界頂級和國內檯球賽事,加多寶贊助中國好聲音節目,小米通過網際網路思維的粉絲營銷策略方案,等等,都是能夠使得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精確到達的典型案例。

  三、有效互動

  在營銷策略方案傳播實踐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常常被營銷策略方案者所忽略,就是有效互動。營銷策略方案策劃專家任立軍認為,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的有效互動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目標受眾與營銷策略方案者或者品牌之間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受眾內部之間的有效互動。

  前者,非常容易理解,也就是說營銷策略方案傳播觸動了消費需求的痛點,能夠使得受眾產生消費購買慾望,並最終實現購買,購買之後能夠給予品牌或者產品足夠的好評。而後者卻是大互聯時代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的主旋律,聰明的營銷策略方案者常常能夠通過營銷策略方案傳播建立起足夠的忠實粉絲群體,這些粉絲群體擁有口碑傳播效應,他們會無私地幫助營銷策略方案者或者品牌實現粉絲自媒體傳播,使得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策略發生幾何級數的效應。

  四、知識點明晰

  從某種角度來看,品牌營銷策略方案傳播是在消費者心智當中構建明晰的知識點,只有幫助消費者建立起明晰有序完整的品牌知識結構,才能夠使得消費者瞬間迅速調動品牌知識點,產生品牌聯想,實現消費購買。

  營銷策略方案實戰當中,我們會看到,很多企業並未達到整合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的綜合效用,原因就是品牌知識點混亂,營銷策略方案傳播的品牌知識點亦不明晰,導致消費者對於特定品牌的品牌知識無法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更無法在產生需求時瞬間迅速調動品牌知識點。

  五、極致內容

  我們在各種各樣的媒體上仍然能夠看到低水平毫無創意的營銷策略方案傳播內容,無論是網際網路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所謂垃圾品牌資訊,不但無益於品牌傳播,而且還可能因此而損害品牌形象。比如網際網路上出現的大量的毫無實質內容的軟文、新聞、公關稿等,比如電視裡出現在的大量創作低劣的廣告,比如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上大量自媒體內容,等等。

  當然,我們在這裡描述營銷策略方案傳播內容的品質,可能絕大多數營銷策略方案者都會有比較直觀的認知。然而,常常被忽略的一點認知是,極致內容的另一個側面,針對不同的目標受眾,營銷策略方案者應該提供有針對性的獨特內容。比如,筆者常常會寫一些有關營銷策略方案策劃類的文章,如果對於企業家和營銷策略方案者來說,這些文章可能是相對比較好的內容,而相對於教師來說,這些文章就是垃圾內容。

  傳播方案設計範文3

  傳播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北京服裝學院傳播學專業***時尚傳播方向***從2004年在服裝藝術設計專業下建設時尚傳媒設計方向開始,到2013年獨立為傳播學專業時尚傳播方向至今,已歷經12年發展,培養了11屆畢業生。

  北服時尚傳播專業發揮學校在“科學、藝術、時尚”領域的辦學特色,將時尚歷史、時尚文化、時尚設計、時尚產業,與傳播學、傳播媒介、公共關係、傳播推廣進行跨界整合,開創了中國時尚傳播教育的先河,其跨界整合特色正符合21世紀網際網路技術、互動技術與全媒體、新媒體高度發展的時代趨勢。2014年以來,時尚傳播專業提出了“像作家一樣設計,像設計師一樣寫作”的專業理念和“研究、實踐、視界、觀點”的教學關鍵詞,為專業發展樹立了更明確的方向。

  時尚傳播專業從開學伊始的《時尚傳播專案管理與實踐》課程已經開始畢業設計專案的策劃與預提案工作。時尚傳播專業的畢業設計以“Design by Research:通過研究指導設計/創作”為創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讓時尚傳播學生通過選題的深入研究,提煉有價值的資訊和觀點,並用具傳播力的表達方式發聲、傳播,在輸出形式上比往屆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隨著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2017屆畢業設計開題以及大主題“而立 standing there”的釋出,2013級時尚傳播班***北服傳播學專業招收的第一屆文科班***的28名同學也進入到畢業設計正式提案環節。作為時尚傳播專業的多年傳統,每年的畢業設計提案會都邀請校外專家進行現場評審,指導教師記錄,低年級學生旁聽,形成開放的專業學術研討活動,將文化創意、時尚傳播、視覺設計、網際網路和新媒體業界精英們的專業評判注入到高校畢業設計專案當中,為學生樹立專業高度和標杆。

  傳播方案設計範文4

  品牌設計是品牌營銷傳播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品牌包裝則是抽象品牌概念的具體表現。別具一格的品牌包裝將突出品牌的鮮明個性,強化品牌識別度,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同。但是,成功的品牌包裝設計需要全方位和品牌契合的、可引領潮流趨勢的、強而有力的設計策略作為支撐。本研究採用了文獻調研法及個案研究法,從問題的提出,文獻綜述與理論構建,案例分析以及結論和啟示四方面進行論述,力爭基於品牌傳播視角提出一套創新的品牌包裝設計策略以供參考。

  問題的提出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深度發展,資料營銷日益精準化,國內外品牌競爭格局白熱化,後消費時代下消費者選擇權日益強化,年輕一代多樣化消費力量陡然崛起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優化整合營銷傳播策略,試圖通過不斷推陳出新以博得消費者的青睞。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品牌包裝設計,因為包裝是直面消費者的品牌接觸點,而好的包裝設計則極大地增強了品牌與消費者良性溝通。有報告顯示,美國的包裝市場規模已高達1430億美元,大眾生活中的包裝隨處可見也觸手可及,它們可能來自於我們喜愛信賴的品牌,也可能來自於偶然得之、吸人眼球的新產品。在任意一天中,人都會接觸到至少50種不同型別的包裝。各個大型賣場、超市、小店的貨架陳列日新月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產品如果沒有創新包裝,就很難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然而,品牌包裝設計需要有相應的品牌策略作支撐,不然包裝將無法建立起品牌與消費之間的良好聯絡,甚至會給品牌形象帶來負面影響。此外,包裝設計策略要兼顧品牌策略、實用性、創新性、美觀度及設計感等綜合因素。因此,我們應當重視以及強化品牌包裝的設計策略,讓它成為品牌形象的傳播點,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樑。本研究力爭以品牌傳播為基礎,結合包裝設計原則,提供一種品牌包裝設計策略的新思路。

  文獻綜述與理論構建

  品牌傳播策略視角而言,目前廣為認可和應用的,當屬整合營銷傳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簡稱IMC***。1992年,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唐·舒爾茨***Don E. Schultz***提出IMC理論,即品牌在消費者心裡發揮作用的過程,不僅是“心智佔有”,更是累積體驗,故品牌必須把所有能被使用者看到、聽到的接觸點進行良好佈局、充分利用並做好“觸點管理”。2008年,美國元老級營銷學專家特倫斯·A.辛普***Terence A. Shimp***提出,整合營銷傳播是整合、運用各種傳播方式,傳遞本質上一致的資訊,以達到品牌傳播目的的一種傳播手段。這也是“speak with one voice”,即一元化營銷策略。

  從品牌傳播學角度來看,品牌就是指產品的包裝。包裝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一種可以傳遞品牌核心價值的有形載體,可以向品牌利益相關者直接傳播品牌形象以及突出品牌個性,甚至可以說,無包裝就無品牌。可見包裝設計與產品是依賴共存的關係,包裝設計的創新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從包裝設計角度來說,包裝時品牌價值與個性的載體,消費者通過包裝認識產品品牌,包裝設計的地位無可取代。也曾有學者嘗試性地提出品牌包裝設計策略,即包裝設計需充分發揮包裝的敘述功能與資訊傳遞功能,加強品牌識別,傳播品牌文化,並融合現代與民族文化,突出人文關懷,最終落腳於包裝的識別性,讓消費者看得見、摸得到,從認識品牌到認知品牌。但這一策略研究的緯度仍比較單一,更不足以成為相關從業人員實際作業過程中的思考工具。

  由此可見,為品牌設計包裝時,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到品牌傳播策略,把包裝作為品牌的接觸點進行管理,並將包裝設計策略融入到品牌傳播策略中,使之二者融為一體,在對品牌利益相關者傳播的過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的同時也留下深刻品牌印象。現如今,設計學對於包裝設計策略的研究更多圍繞包裝的美觀度、實用性、環保性等展開,甚少是基於品牌營銷傳播的視角去架構包裝設計策略。唯有基於可靠研究成果與理論模型,品牌才能構建出包裝設計策略。學者餘明陽曾經根據品牌學專家大衛·艾克提出的品牌識別模型和整合營銷專家湯姆·鄧肯提出的整合傳播模型,設計出如下圖1的品牌傳播策略模型。

  圖1 學者餘明陽提出的品牌傳播模型

  該模型強調的是以品牌核心識別為輻射點,通過佈置與管理接觸點,向大眾傳播環境不斷去擴散輻射,傳播統一化的品牌形象。這對於品牌包裝設計策略研究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但不能直接使用,也不能充分解決實際問題。因為,設計本質上是一項發散性的創意活動,任何一個微觀視角都可能是一個偉大創意的冰山一角,一個純線性的思考方式未必可以解決靈活多變的設計問題。基於以上研究,作者在此提出“4C品牌包裝設計策略”,希望可以為品牌包裝設計策略研究提出新思路,如下圖2。

  圖2 4C品牌包裝設計策略

  經研究作者認為,設計策略在設計中應起到指導性作用,品牌包裝設計策略應涵蓋四方面:第一,品牌角色***Company***。我們需要充分剖析品牌內涵與策略,分析該品牌核心識別與延伸識別、核心目標受眾、傳播模式、傳播接觸點等,把握其包裝設計基本調性。第二,行業解析***Category***。我們應將品牌置於巨集觀競爭格局中,分析其戰略、優劣、定位、差異性等影響設計的關鍵性因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區別於其他品牌包裝設計的可能性與切入點。第三,消費者洞察***Consumer***在構建包裝設計策略的時候,要深入目標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以人為本”地去進行綜合型洞察,為後續開展包裝設計做好鋪墊。第四,文化趨勢***Culture***,品牌需應充分考量包裝設計所針對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好設計一定是從人文出發的。4C策略本質上要幫助策略人、設計人和相關創意人員等,找到是品牌與目標受眾的溝通點,也是後續設計的重要切入點。

  傳播方案設計範文5

  近年來,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及新媒體資訊科技的發展,老字號面臨新的營銷環境,需要在商業模式、產品設計、品牌要素、傳播內容和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才能贏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中華老字號“內聯升”在年輕群體中也存在品牌辨識度低、消費群體固化、老化等問題,需要培養新的消費群體以保持生命力。2013年,內聯升確立了以“時尚化轉型”為核心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實施五年來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就其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開展文創設計和品牌傳播策略進行分析。

  “陌生化”效果:新與舊的融合

  時尚化是內聯升應對新媒體時代開展品牌傳播的路徑。內聯升在產品設計中嘗試將時尚的顏色、布料、製作工藝糅合進傳統的布鞋製作工藝,打破了過去傳統老款式“黑老虎”一統天下的格局;在設計主題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內聯升的靈感源泉,生肖圖案、國風手繪、國寶元素紛紛登上“鞋面”。內聯升的時尚化轉型戰略,其本質就是為了活化品牌。何佳訊、李耀***2006***認為:品牌活化需要把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兩種理論有效地結合起來,既要不斷更新產品和服務,又要引入能夠引發消費者懷舊的元素。“新舊結合”在內聯升文創產品設計中均有體現。

  內聯升於2019己亥豬年到來之際推出了“豬事順心”系列布鞋,既將百年製鞋工藝與中國生肖文化有機結合,且別具巧思地將“豬”等關鍵字以“篆刻”出來,發揚了傳統美學;同時,發行時間的選擇及己亥豬年的主題又凸顯了其“限量版”的特色,與近年來根據時令潮流快速推陳出新的“快消”品牌的策略不謀而合。

  “新”,不僅是“快消”式的產品,還意味著賦予“舊”事物“新”意義,並以此來增強品牌吸引力。在內聯升與故宮文創合作開發的產品設計中,將中國文化元素“迴避”“肅靜”吸納到“鬆緊口”布鞋的鞋面,產生了“陌生化”的審美效果。根據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陌生化效果”理論***也稱“間離效果”理論***,“陌生化”不僅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也是藝術家反映事物的方式,它“首先意味著簡單地剝去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當然的、眾所周知的和顯而易見的東西,從而製造出對他的驚愕和新奇感。……***陌生化***能使人認識物件,但同時又使它產生陌生之感。”

  在古代,“迴避”“肅靜”通常用來體現官員的權威和象徵,有時也作為民俗迎神的符號。內聯升的此款設計將原用於莊嚴場合的文化符號置於鞋面之上,將鞋子“陌生化”,使其不再僅是日常生活場景中的普通消耗品,而是承載著年輕、幽默、個性等激發消費者身份認同的載體。該設計大膽地將普通人較為陌生的古代官方文化與熟悉的日常用品結合,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叛逆、好奇心理,加強了品牌在年輕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此舉也打破了現代年輕人對老字號品牌的刻板形象,通過活化產品設計,活化了老字號品牌文化,開拓了其現代生存空間。

  從2016年的《我在故宮修文物》起,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針對年輕觀眾的影視綜藝節目呈井噴態勢,如以明星出演歷史舞臺劇為手段介紹文物的《國家寶藏》、使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對話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等。2019年正值《國家寶藏》第二季熱播,內聯升與節目組聯手將“國寶文物與非遺製鞋技藝融合”,將曾侯乙編鐘、杜虎符、坤輿萬國全圖等文物的關鍵元素糅入設計,並根據文物在歷史中的功用分別賦予布鞋“端莊”“勇氣”“幸運”等主題,激發與消費者個性的共鳴。由以非衣帛畫為靈感的扶桑金烏女王便鞋,將《山海經》中太陽女神羲和的典故融入鞋面,在廣告詞中打出“神祕女性”“統御氣場”的口號,用經典文學重釋當代價值觀,符合年輕職場女性獨立、成熟、有氣場的自我形象建設需求。

  內聯升手繪西瓜鞋還將“吃”變“穿”,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新舊結合來達成“陌生化”的產品開發戰略。 1912年,布洛***Edward Bullongh***發表《作為藝術的一個要素與美學原理的“心理距離”》一文,提出“心理距離說”。他認為,欣賞者的審美態度應與生活的實用態度拉開一定的距離——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西瓜作為司空見慣的日常食用品,很難使消費者對其產生美感直覺;但當西瓜搖身一變成為足下之履,就與日常生活拉開了距離,在消費場合的轉換中,重新成為了審美物件。

  此外,西瓜鞋的手繪材質也成為了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橋樑。張景雲***2009***認為,在大眾傳播中,通過具有人性化的故事情節,或“引入”人際傳播中常用的“道具”***符號形式***,實際上是把具有個人色彩的東西引入到大眾傳播中來,使之擁有人際傳播的個性化特性,從而引起受眾的注意和興趣。內聯升西瓜鞋的圖案通過“手繪”設計而成,融入了人性化和個性化符號元素,在電子設計的潮流中獨樹一幟,增強了產品的人際溝通性,拉近了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

  與動漫、影視開展IP合作

  內聯升的“文創”之路始於2009年由北京市文資辦組團老字號們參加的臺北禮品展之旅。通過參觀臺北故宮文創商店和誠品書店,內聯升產生了開展文創設計的想法,但直到2016年迪士尼上海主題公園開業時才找到了合適的機會,從影視動漫衍生品開發涉足文創市場。同期,淘寶市場部邀請內聯升參加年貨節,並牽線內聯升與故宮淘寶建立了合作關係。在這一過程中,內聯升通過向業內先進同行學習,很快開啟思路。《迪士尼》《國家寶藏》《大魚海棠》《海上牧雲記》等幾個系列的成功,增強了內聯升在文創設計和營銷拓展方面的信心。

  ***一***動漫衍生品:“迪士尼”系列

  2016年,在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授權下,內聯升設計了迪士尼系列布鞋,通過動漫衍生品設計踏入文創市場。迪士尼向內聯升開放了100個卡通素材庫,供其在男女布鞋、童鞋和婚鞋等款式上使用。這樣,來自西方的米奇、米妮在東方的布鞋上“登陸”。在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商務委員會、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主辦的2016年***第三屆***“中華老字號時尚創意大賽”中,內聯升的文創產品《迪士尼親子系列》獲得“2016年度中華老字號十大創意產品”。與迪士尼的合作,突破了內聯升在設計上的瓶頸,在縱向地將其品牌影響力輻射到各個年齡層的同時,也橫向地為其拓展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2017年,內聯升參加北京文博會,提出“以匠心致國漫”的設計口號:布鞋設計師們計劃從國產動漫精品中獲得靈感,製作國產動漫系列布鞋。

  ***二***影視IP衍生品:《大魚海棠》《養家之人》

  內聯升還與影視劇開展IP合作,開發衍生產品、進行營銷推廣。在電影《大魚海棠》上映時,內聯升聯合光線傳媒推出同名系列布鞋,深受年輕人喜愛,在短短兩週內銷售超40萬元。“大魚海棠”系列文創設計和運營,標誌著內聯升在文創衍生品開發模式方面的成熟,其整合IP版權方、電商平臺、外部設計師資源及內部生產、供應體系與銷售網路,開展全方位品牌運營。

  內聯升還積極與海外熱門影視IP合作,於2019年1月推出奧斯卡動畫單元大熱競選片《養家之人》系列布鞋。鞋面設計以故事中反覆出現的星星、眼睛、骷髏、火焰等元素為主題,既具異域風情,又呼應了影片對愛與生命的讚美。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Bourdieu***在其關於消費社會的著作《區隔》中,強調了“品位”對階層劃分的決定性作用。可以預見,若輔以有效的傳播渠道,內聯升所選擇的發行時機——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及奧斯卡結果揭曉之前——很可能成為其開啟文藝青年市場的決定性因素。通過消費話題性文化產品的衍生商品,消費者在獲得與國際重要文化事件相關的“參與感”的同時,能夠通過“品位”完成對自我形象的建構。

  ***三*** 《海上牧雲記》系列:線上線下聯合推廣

  2017年11月29日,隨著《九州·海上牧雲記》電視劇的熱播,“內聯升”在天貓旗艦店的同名《海上牧雲記》主題系列布鞋在“淘寶眾籌”上線、預熱。配合該主題系列鞋品上線,還開展了相應的促銷活動。配合《九州·海上牧雲記》的開播和《海上牧雲記》系列的上線,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21日,內聯升在非遺展廳舉辦《九州·海上牧雲記》主題特展,吸引年輕粉絲前來體驗參觀。內聯升與《海上牧雲記》成為優酷土豆、愛奇藝、PPTV聚力等視訊媒體的合作伙伴,相關內容在上述網路視訊平臺播放。

  內聯升通過啟動多個品牌槓桿開展IP合作,對接動漫、網紅博主、娛樂化熱點元素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力圖藉助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元素開展文創設計與傳播,在與消費者“玩起來”的同時,與他們保持持續的對話與互動,讓年輕消費者瞭解其品牌文化,使品牌增加活躍度,從而密切了與年輕群體的品牌關係。

  與網紅合作開展設計與推廣

  2017年11月5日,“內聯升”和擁有數百萬粉絲的時尚達人“左岸瀟”聯合釋出了一款手工定製鞋,即“寺庫名物”的首發合作IP。這款鞋的設計元素為祥雲結與綁帶,滋潤萬物、造福大地的“雲”是高升與吉祥的象徵,用中國結表現祥雲,寓意吉祥如意、延綿不斷;綁帶曼妙蜿蜒向上盤旋,具有“扶搖直上九萬里”“青雲得路”的美好寓意,與“內聯升”的品牌寓意相契合。 左岸瀟使用了英文手籤體,使得該款定製版不僅具有國際化流行元素,還具有個性化人際溝通的特點——老字號並不“端著”架子,在保持品位的同時,還可成為具有親切感和消費性的街頭“潮牌”。

  2017年12月,“寺庫”聯手內聯升打造“寺庫2017年度盛典”邀請函,選擇了內聯升旗下最為經典的一款鞋,並別出心裁地在鞋墊上加入新年“開運符”元素,取名“開運之履”,寓意“腳下生福”“腳穿行大運”,並邀請媒體和嘉賓“踏履而來”,共赴盛典。邁克·費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認為,現代消費社會的魔力在於它可以將一切事物改造為商品,從而使商品邏輯成為社會的主導邏輯。從經濟的文化角度看,文化的符號化過程與相應物質產品的使用,不僅體現了產品的使用價值,還扮演著作為溝通者的媒介角色。“開運之履”邀請函不僅是產品設計的創新,也是媒介及媒介關係的創新。附著了傳統元素與吉祥寓意的鞋作為“邀請函”,巧妙地完成了從“消費品”到“溝通者”的變身,拉近了品牌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

  “寺庫年度盛典”是國內頗具影響力的精品生活時尚盛典,“2017中國奢侈品網路消費白皮書釋出暨寺庫庫客大會”也同期舉辦,內聯升與寺庫的合作參會不僅具有網紅效應,還“搭”上了時尚快車,使其躋身於奢侈品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