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教師是一門教書育人的工作,增強教學技能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教師專業實習心得體會

  “態度決定一切。”學習也是這樣。只有端正了學習態度,我們才能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態度端正,就有毅力剋制自己的惰性,產生催促自己前進的動力。所以我們不妨來一次面壁思過,反思一下自己有無懈怠之時,及時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為學習提供必要的保證。

  有時,你翻開兩個不同同學的作業本,會發現字跡和篇幅長短有很大差別,一個是認認真真,一絲不苟,而另一個則是馬馬虎虎,應付了事,這就是學習態度不同,也正是因為如此,造成了學習成績上的差別。再比如,有兩個學生上課聽講,遇到一道題沒有聽懂,一個學生會及時請教老一道題沒有聽懂,一個學生會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另一個不管不問,長年累月,也就積攢下了很多沒有聽懂的問題,成績差異也就產生了。因此實事求是就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要端正學習態度,首先要認真聽講,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不要把作業當成負擔;其次,要從心底裡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自覺的去學習,而不是在老師、家長的督促下學習。高爾基曾說過“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所以我們要勇敢的去面對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知道了學習態度的重要性,還需要對學習有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林肯也曾回答過別人關於他的學習問題,“我之所以好別人關於他的學習問題,“我之所以好學,只是興趣罷了。”可見興趣也是學習的動力,它在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難題,如果沒有興趣,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信心和毅力得不到熱情的支援,便很難轉化為學習的能力。相反的,如果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動力,那再大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鼓起知難而進的勇氣,一旦難題被克服,我們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成就感,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長期堅持下去,學習效率便會大大高。

  端正學習態度可以使我們對各門功課有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習興趣可以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提高效率而事半功倍,若兩者兼得,成功就一定會屬於你!

  

  偶然間開啟《詩經》,印入眼簾的是這麼一句話: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上書卷,細細揣摩,何處尋“石”?何以“攻玉”?

  每次授課前,我都希望自己的這堂地理課有新意、有亮點、不乏味,因此我常常在網上搜集大量的資料,來充實我的講解內容。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做法的確達到了一定效果。比如說,學生們睏意消失了,上課更積極了,課堂氛圍更活躍了等等。但是有一回,指導老師在聽完我的課後,向我指出了不足之處,我才發現,自己加入到課件的資料雖然比較豐富,然而有些材料並不是十分得恰當、合適,甚至有一些濫竽充數,偏離了主題。除此之外,指導老師還建議我多去聽聽其他地理老師的課,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從而能夠更加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課堂教學。

  在指導老師的引領下,我在閒暇時間就會去某一個班級、某一間教室,做一回“遊客”。我這個“遊客”的身份可不是意味著隨意去哪個景點走馬觀花式的逛逛,而是去“取經”。我的取經之路倒是沒有唐僧師徒四人那般艱辛,歷經萬水千山,九九八十一磨難。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實習學校每個老師的課堂都向我們敞開大門,老師們也極為熱情,令我不由得暗自欣喜。

  “客串”了幾回當地教師的地理課堂後,我發現,老師們不僅善於運用材料,更能夠聯絡身邊的事例進行步步引導,層層遞進,邏輯思路十分清晰。由於材料恰當,聯絡實際,所以有時丟擲一個問題猶如丟擲一個繡花球一般,學生們都爭著強著去參與、去回答。於是乎,我也結合自身的特點,對“交通運輸方式和特點”這節內容進行了課程設計。在本堂課上,我以自身為例,介紹自己回家的路線和經歷。我來自南方,路程遙遠,每次寒暑假回家,所選擇的交通方式都不盡相同。其中的一條線路令我記憶深刻,因為在這條路線中,幾乎運用了所有的交通運輸工具,它們分別是:汽車、飛機、高鐵和輪船。在介紹這四種交通運輸工具的時候,附帶上其運費和運速,來為隨後的講解做鋪墊。在這堂課上,同學們都很積極,我對材料的選用也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歡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一名“串門”的“遊客”,在聽課過程中我還會留心老師講課的方式、節奏,留意老師站在臺上的神情、教態,以及語音、語調和聲音的起伏變化等等。在記錄筆記的過程中,把握課程線索以及整體脈絡,並時不時得觀察課堂上學生們的發言情況和課堂氛圍,就好像去某一個地方參觀遊覽一樣,確定好路線,在一個個景點間駐足欣賞,感受其外在的表象,體會其內在的含蘊。

  取彼之長,補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的地理課堂可以成為學生們的“樂彼之園”。

  教師專業實習心得範文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雖然最後的結果並沒有我預期的那樣好,但是我覺得我已經盡力了學生也努力了,這樣就已足夠。學生的基礎不太好,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英語對於他們來說是第二語言,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其他的學科有所不同,學生學起來可能不是那麼容易,慢慢來,學好英語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其實,說實話,有的時候感覺有些對不住學生。因為剛開始實習的時候自己沒有太多教學經驗,也沒有相應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彷彿就是在把知識點強硬地灌輸給學生。而且起初對學生的情況不是很瞭解,我以為看似很簡單的一個知識點學生一定會,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所以初期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但我也知道,萬事開頭難,很少人能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做得盡善盡美,實習的目的就在於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然而,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自己和學生磨合的過程,也是自己與自己磨合的過程。在磨合中,不斷地認識自我,調整自我。

  實習將近兩個月,和學生相處下來,感覺我在不斷地適應著學生,學生也在不斷地適應著我,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我自己也在不斷地調整和改變,由最開始的莽撞懵懂到現在的冷靜沉著。以前講課的時候眉毛鬍子一把抓,主次不分,現在,我吸取了期中考試的教訓,在備課,上課和作業的佈置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首先,備課方面,我不再單單地依靠教參,我會先把課文讀三遍,熟悉課文之後,把練習冊上的知識概覽和適度擴充套件瀏覽一遍,再把習題做完,大體地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後再根據教參順一遍課文意思並梳理本課的知識點。以前整理知識點時,會把課文中涉及到的之前講過的內容一個不落地全部畫上和新知識點一起講,但結果就是花費太長時間在回顧上,而忽略了本節課的重點是講授新課。所以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再次出現,我必須調整自己的方式方法。根據對學生的理解,我大約能估計出哪個知識點學生是會的哪個知識點學生是不會的,如果學生會的話,會的程度有多大,然後對於有些知識點該放棄的就放棄。但是事事都逃不了萬一,為了保險起見,我會提前把這些回顧的知識點在課本上圈出來,在講課的時候我不直接翻譯,而是把問題“丟”給學生,讓學生來翻譯,然後我就可以知道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了。如果學生沒掌握這個知識點的話,我就把它併入到新課的知識點中。而新課的知識點我也是嚴格把關,根據教參和練習冊確定重難點,教參講解知識點有時候過於理論化,所以我會自己想辦法或者是去網上查詢,最大程度地把知識點講的通俗易懂。每課的知識點都控制在一定的數目範圍內,做到條理清晰。

  其次,上課方面,我調整了自己的語速。因為有學生向我反映說我講的太快,儘管有課時少任務重的原因,但是我覺得我還是應該放慢速度,以學生為重。

  最後,在作業的佈置與設計方面,除了練習冊上的習題,我會適當地留一些抄寫的作業。每課講的知識點都有一定的數目,比如第25課有14個知識點,但我不會讓學生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抄上,那樣的話作業量太大。講完一課我會告訴學生用其他顏色的筆把重點圈出來,然後作業就是抄寫這些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可能會有人問,只是抄寫短語,單詞怎麼辦?其實,我在整理知識點的時候用了一點“小心機”,我把課程中的重點單詞歸入到本課的知識點中,這樣就可以兼顧短語和單詞了。而且跟既抄課後單詞又抄短語的兩項作業比起來,可能顯得作業量就沒有那麼大,也可以減少學生的厭煩情緒。留作業的時候我會先問一下學生的建議,然後再決定抄寫的次數和交作業的截止時間。抄不是目的,學生能夠記住才是根本,作業交上的第二天給學生聽寫單詞和短語,做到及時鞏固和記憶。

  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自己和學生磨合的過程,也是自己和自己磨合的過程,自己和自己磨合需要不斷地調整自我,改變自我,這要求我們在實踐中不停地探索反思,在磨合中不斷地成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