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進教師實習心得範文

  教師參加實習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教學技巧,增強教學技能,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進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上進教師實習心得體會

  上好每一節英語課,最重要的就是備好課,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高效的備好一節課。

  第一,備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鑽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如果怕麻煩,懶得動腦筋,為應付學校檢查而編寫教案,教案設計千篇一律,沒有凸現課型差異,必將失去備課的意義。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不能照搬教參,完全一刀切,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差異、知識差異和能力差異,體現創意。這樣的教學設計才能是高效的、成功的。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整體把握,明確單元間各課的內在聯絡與本課寫作任務間的真正關係,注重以舊帶新,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絡並圍繞話題進行有效整合,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認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特點,整合教材內容,提供給學生充分自主運用教材內容的空間。

  第二,備學生。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促進者、引導者,怎樣促進,怎樣引導,是不可能在教學活動中隨意生成的,課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師運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導。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和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目前的備課基本上各自為戰,教師多在應付檢查,缺乏針對學生的備課,多以教師為中心。所謂以學生為本實際上卻忽略了對“本”的研究,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三,備目標——明確要做什麼。依據新大綱、新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這直接決定著備課的質量。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做到“明確、具體、可觀察”。不同的目標均可以通過不同的讀寫活動得到落實和檢驗。圍繞教學目標所設定的教學活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很好地體現了“學生接觸、理解和體驗真實的語言,並在此基礎上運用語言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利於學生語言學習的情境,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以促進學生思維,強化學習效果,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第四,備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成果。精讀精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練習設計要有目標,有層次,有重點,有拓展,體現個性差異,重視能力培養。另外,還儘可能地備輔助教學手段的選擇及備課堂突發事件等等。

  上進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三尺講臺:臺上,老師侃侃而談;臺下,學生靜靜而聽。諾大教室:表面,師生教學有序;實則,師生之間架起了一道無形的鴻溝。師教生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師生相互探討,共同學習,致力於向現代教學模式轉變。

  學會“討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剛開始的兩週裡,在每一節語文課上我都會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們分組參與課堂討論,發表意見。有的小組成員之間互不搭理,各自看自己的工具書找答案;而有的小組討論的話題則是脫離課本,變成談話說笑了;只有零零星星的幾個小組,蚊子般的聲音,小心翼翼地跟組員討論,彷彿幹了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教學理論沒有錯,那是不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了?經過自己的反思和學生談心,也就明白了確實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首先,我讓學生討論的話題過於龐大;其次,學生還不適應這種新的上課模式;再者就是討論的話題並沒有吸引學生的興趣。對症下藥,方能治百病。

  又是新的一節語文課。在這一次上課之前,我就讓學生用五分鐘的時間圍繞著“討論”寫一個一百五十字左右的小短文,分三個方面寫,什麼是“討論”?怎樣進行討論?討論起到的作用。然後小組之間相互傳看,我再抽問幾個小組他們的意見看法。接下來我就做一個歸納總結,告訴學生們“討論”首先要有一個話題,也就是一個課文中的問題,組員之間圍繞著話題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其次要有一個發言人負責把組員的觀點看法整理好,做好上臺發言的準備;最重要的就是組長要負責,合理統籌規劃好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快速高效完成小組任務。我講完以後,有的學生似有所悟,而有的學生一頭霧水,似乎還沒有反應過來。於是乎我就讓學生們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把《陋室銘》這篇短文一句接著一句地翻譯出來。現在學生們似乎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紛紛拿出工具書······你問一句“<陋室銘>中第一句中的’靈’是什麼意思?”我來答一句“靈驗’的意思”;“第二句怎麼翻譯?”,“第二句的翻譯是······”看著學生們因激動問答問題而通紅的臉頰,聽著教室裡迴盪著追求知識的聲音,我會心一笑,繼續在學生之間巡視······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來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討論,讓學生們一邊思考一邊說話,我口說我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教育實踐,我在前進。

  

  實習老師,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還記得第一次被班級裡的學生叫“老師好”的時候的那種錯愕,之後我漸漸適應, 然後自如反應,點頭示意。開始的一個禮拜,日漸習慣起學校的生活,彷彿重回學生時代一般, 只是是以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學生,以老師的身份來要求自己了,這種感覺挺奇妙的,以往覺得 “高高在上”的老師,突然間成了身邊的“同事”,作為實習老師,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學生呢?

  身份的轉變,是實習階段第一個要跨越的坎,我擔任七年級二班的英語教學工作 ,現在的學生與我那時大為不同,現在的學生不像我們那時那麼沉悶,就像班主任所說,對於老師來說是喜憂參半吧, 畢竟調皮的學生太多,比較不容易控制。班上同學的性格很活潑, 幾天相處下來,我們就建立起了不錯的關係,經常圍坐在一起,談談班級同學、解答問題,甚至也有同學會來談論日常瑣事, 談談理想,讓我漸漸有了“自己的確是個老師了”的覺悟。

  聽課,實習的必經階段。聽課不僅能夠學習指導老師的教學方法,也能熟悉自己將要教學的班級。我的指導老師態度相當嚴謹,備課很充分, 第一次聽她的課就覺得整節課規劃的很好,能讓學生清楚地明白這節課要完成的內容,就算有突發狀況的發生, 也能自行控制好時間。學校雖然沒有規定要聽多少節課,但基本上能去聽的課我都去了, 為的是想了解整個章節上課的完整過程,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上課手段和形式,都是值得學習的地方。大學裡所學的英語教學法課程,提及不少教學方法,但都是紙上談兵,真正坐在教室後面聽課的感覺很不一樣,教學的內容就算一樣,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種, 老師可以自己授課,也可以讓學生回答問題, 可以結合練習加深印象,對於學生的回答鼓勵,如: ‘Do you think there is something else?“I

  appreciate your answer”,“I think you must

  have a lot to say.”還要注意是否自己會漏掉一些沒有專心聽講的學生, 適當地抽他們回答問題讓他們集中注意力,板書的排布也不能天馬行空,而是要讓學生一看就明白。 這些都是書本上很難學到的東西.一週的聽課下來,我們幾個實習生進行了小小的交流,感觸都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