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黨員幹部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5

  李保國是博士生導師,是大學教授,也是實幹家,曾榮獲國家多項榮譽獎項和稱號,但他不驕不躁,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是黨員的先鋒模範,是我們學習的先進典型。

  一要學他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大學畢業20後還能重新走入學校,只這一點就很值得敬佩。為人師者,他身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使命,唯有自己博學、專學,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在學期間,他帶領學生研發的多項科學技術研究都獲得了一些列獎項,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堅定了他們"學農愛農"的決心和信心,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要學他求真務實,狠攻技術難題。李保國率專家團隊,經過深入取樣、實測土壤截面,提出了“挖溝修庫”的新辦法,並種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樹,使太行山140萬畝荒山披綠,10萬群眾脫貧奔小康。其實,很多山區鄉鎮都存在產業發展滯後的難題,自然條件受限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只要找準突破口,有限的自然環境也能釋放無限的發展動力。

  三要學他彎下身子,深入基層。一年365天,超過200天都是在艱苦的農村度過。作為農學教授,深入基層實地調研是必修課,只有切實掌握第一手資料,科學研究成果才能惠及人民群眾。同樣,作為基層工作人員的我們,也需要經常走村入戶,傾聽民聲,瞭解民情,領會民意,多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四要學他淡泊名利,擺正“三觀”。李保國作為農學教授,榮獲多項榮譽獎項,擁有遍地學子,但他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不驕不躁,依然苦心鑽研,這種崇高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黨的領導幹部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帶頭人,更是為群眾服務的載體,只有擺正“價值觀、事業觀、政績觀”,才能在服務群眾的道路上走的穩,走的遠。

  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李保國,但能學做“李保國”,學他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深入基層、淡泊名利,學他良好的黨員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學他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黨員幹部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6

  日前,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35年如一日,李保國始終把黨和人民的需要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的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創新了太行山板栗、蘋果、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多個全國知名品牌,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李保國用紮根山區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奉獻的一生踐行了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奉獻就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革命戰爭年代,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出生入死,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人民群眾的好日子。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面對太行山區“旱、薄、蝕、窮、低”的艱險面貌,李保國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先輩們流血都不怕,咱們流點汗算什麼”,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太行山區的開發研究中。起早貪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乾糧”,李保國帶領團隊用數年的時間創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區“聚續”生態農業工程技術,使石質山地造林技術發生革命性變化,過往的8000畝荒山禿嶺變成“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獲得聯合國“全球生態五百佳”提名。

  奉獻就是時時刻刻將人民群眾的需要擺在第一位。作為一名教授,李保國堅持將科研課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群眾最需要、最受益的選題上,“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深眼悶炮”控制爆破鬆土蓄水技術、隔坡溝狀梯機械整地技術、太行山片麻岩區“蓄、集、整、改、排”防洪減災工程技術、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技術、優質無公害草果栽培技術、綠色核桃配套栽培技術……只要是能夠為群眾帶來福利,為地區發展帶來效益的技術,他都義無反顧的埋頭研究。李保國紮實苦幹、奮發作為,用“滾石上山”的勇氣攻下一座座貧困的城池,讓他不僅成為了群眾致富的帶頭人,更成為了群眾幸福的引路人。

  奉獻就是至始至終將責任擔當扛在肩上刻在心裡。在李保國心裡有一道永恆的數學題,農民=自己。他曾表示,這輩子幹得最過癮的事就是“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李保國深深地瞭解,僅僅自己或科研團隊掌握技術是不夠的,只有讓廣大群眾都瞭解、熟悉、掌握,才能讓野嶺荒坡變成金山銀庫。辦夜校、搞培訓、出書籍、編口訣,李保國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手把手的為鄉親群眾講解新技術,使技術真真正正的刻進群眾的心中,成為群眾的拿手本領。35年來,李保國先後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餘次,推廣36向實用技術,培訓人員達9萬餘人***次***,成為群眾當之無愧的職業技能導師。

  奉獻還是低調做人、謙卑處世的生活態度。李保國始終把自己取得的成就歸功於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的支援幫助,“是黨和人民成就了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將能夠參與黨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的千秋偉業而感到自豪。在協助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路上,他始終秉持共產黨員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赤子之心,“記利當計天下利”,從不收百姓的一分錢,更不佔企業的一份股,無怨無悔。

  牢記黨恩、對黨忠誠;紮根群眾,無私奉獻。李保國的事蹟告訴我們,一個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激發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進取動力,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心中的豐碑。請讓奉獻成為新時代最美的旋律,成為共產黨員最可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