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總結優秀範文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的所思所感,其實它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總結經驗的方式,它有助於我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與工作方式,從而讓自己的內在得以提升。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

  3月13日,在國內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裡,我在波士頓經歷第三場暴風雪。距離我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已經幾個月了,可以平靜回首在學業及生活中的點滴心路歷程。

  記得初到波士頓當晚就面臨公寓燈壞,沒網,房間儼如垃圾場的窘迫,第二天我收拾心情去MIT見了外導KarlBerggren教授。教授個子高大,蓄有絡腮鬍子,精神抖擻。初見面,他便非常熱情地詢問我是否安頓好了,並安排學生帶領我參觀了實驗室。

  國外高校非常重視實驗室安全問題,他們希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高效的科研工作。進入實驗室的第一步便是進行安全培訓,學會避免發生安全問題和應對實驗室緊急情況。在經歷一個多月的安全培訓後,我順利在實驗室開展實驗。課題組組會每月進行一次,有時會因故取消,報告人由自薦產生。各個小方向的會議頗多且頻繁,且非常重視與導師一對一交流研究進展。

  在美國,無論教授還是學生,他們都會將每天的工作行程提前安排在日曆上。這樣便於提醒自己,並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的工作與學習。美國人習慣使用郵件交流,這樣的好處是郵件一直留有存根,查詢記錄和附件相當方便可靠。聖誕期間,我和組內的同學打算小聚,她便是使用郵件與我進行聚餐規劃,依次羅列出她的計劃。雖然當時我已經來美頻繁使用郵件一月有餘,但這也著實把我驚著了。

  作為世界學府,MIT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這或許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吧,並且這種努力是相當高效的。在這裡,雖然大部分人進行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沒有午睡習慣的他們從中午開始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對於科研的專注度很高,希望將技術做到極致,有需要的話可以連續通宵做實驗。而且,學習沒有年齡的限制。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經常在實驗室看見一名頭髮花白的老爺爺邁著蹣跚的步子,動手做實驗,後來才瞭解到他是外導的導師。老爺爺的研究熱情和動力深深震撼了我。

  工作之餘,人們喜歡舉辦社交活動,結交新朋友。在參加活動時,沒有“低頭族”,大家都享受著交流時知識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換。在MIT似乎沒有學科的界限,學生的知識儲備相當大,涉獵範圍非常廣,在與他們的交流中能學到各方面的知識。在平時,校內舉行的學術報告也非常多,覆蓋材料、化學、大資料、社會、經濟等。在MITapp內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我都會標記在日曆裡去參加。在雙休日,我會參加波士頓當地的一些活動,例如小型音樂會、圖書館日、啤酒節等。

  在這個冬季能持續半年的地方,波士頓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不緊不慢。他們對生活樂觀的態度非常感染我,一切開始變得美好起來了。

  二

  倫敦大學學院是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之一”,20xx年QS排名世界第7,是享有盛譽的大學之一。碩士期間,我主要從事新能源、光催化方向,而倫敦大學學院化學系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多位校友、教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很幸運,我能成為同屆一個到UCL求學的國家公派學生。說實在話,我心中特別珍視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當坐上飛往英國的飛機時,夢想隨之一起起飛。在到達英國上空時,俯瞰美麗的英格蘭島,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美景。這是記憶中永遠不會磨滅的畫面。

  我在UCL理學院學習化學專業,導師是一名華人,課題組大部分都是中國各大名校的留學生。求學之路是艱辛的。我第一個學期只有一門英語課程,日常主要在實驗室做實驗、看文獻、寫文章等。這裡一般上班比較晚,上午9點,學生和老師才來到實驗室,不過一來實驗室,他們就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之中。有些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看文獻,學習效率之高令我佩服。

  談談這半年我對於UCL科研模式的感想。國內做研究選課題,主要依據實驗室的專案,向研究生分配任務,從而進行課題的研究。在UCL學習期間,我會不定期跟導師、師兄師姐進行課題討論,學術氛圍比較自由。每次跟導師見面,他闡述自己想法後,總會問一句:“你是怎麼想的?你覺得這個有意思嗎?可以做嗎?”導師的出發點是“我”,即我是否覺得該課題有趣,我是否認為這方向值得研究。作為學生,能深刻體會到這個課題的自主性,很容易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這對科研有很大的幫助。

  來倫敦前,我聯絡課題組師姐租好了房子。住處離學校很近,走路到實驗室大約五分鐘。倫敦的伙食令我實在不太習慣,而且價格太貴。後來,我像這裡大部分留學生一樣,一日三餐全由自己解決,省了很大一筆開銷。

  在平時學習之餘,我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加入UCL的社團。UCL一共有200多個社團,數量多、質量高,每個社團必須每年達到30個成員才可以成立。在開學的前兩個月,UCL會舉辦一次社團迎新會。各類社團會佈置展臺和宣傳海報,開展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加入。UCL有很多跟藝術相關的社團,比如聲樂舞蹈等,非藝術類專業的同學在課餘時間用心排練,完成極具欣賞價值的演出。我加入的舞蹈社團每星期都會組織活動,既方便大家的交流,也豐富了課餘生活。在週末放假時,我們一些玩得好的留學生會在中國餐廳聚餐交流學習經驗,分享學習過程中的苦與甜。記得新年時,導師還特意叫上實驗室全體中國人去他家跨年,包餃子、貼對聯、看新春晚會,這些都令我們在外的留學生倍感溫暖。

  三

  從hill畢業之後,我本科入讀的是一個文理學院,Carleton college,一個排名比較靠前、非常優秀的文理學院。Carleton畢業之後我來到了新東方,現在負責上海新東方學校美國中學業務,到下個月我在新東方即將工作滿三年。作為90後,我應該是在座各位同學的大學長,作為學長,我將給你們5條建議,我認為這些建議對於在美國讀書的同學非常重要!

  首先,我將帶著大家簡略的回顧我的留學軌跡,告訴你們我在美國留學時做了什麼,拋磚引玉,因為我相信,你們的人生會更精彩100倍!

  首先是關於我中學的母校,Hill school,學校共有500名學生,佔地超過350公頃,在那裡,我渡過了人生非常充實愉悅的幾年。在學校,我讀了很多書,包括很多世界名著。

  學習之餘我參加了很多課外活動,因為自小學習鋼琴,很幸運,我成為了hill樂團的團長。除了樂團之外,我還實現了自己的戲劇夢,雖然自我的長相不太適合做演員,但我以戲劇配樂的身份參與其中。除此之外,我還參與了一些體育活動。

  接下來我要回顧的是我們學校的室內冰球場,因為同學的參與,最初完全不瞭解冰球的我成為了我們學校冰球隊的經理,之後,我便跟隨著我們冰球隊,沿著美國東岸參加各種比賽,跟隊員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最終在我畢業的時候,我也定格在冰球隊的集體照裡,而這張照片被永遠封存在了我們學校的體育樓的走廊裡面,也就是說等到十幾年後,當我兒子去學校讀書的時候,他會指這個照片的人對同學們說,That'smydad!

  如此,我的高中生涯便充實愉悅的度過了,當然,過程中,我也交了很多朋友,各種膚色,各種文化,其中幾位都成為了我終生的摯友。

  高中之後,我去了Carleton college,在這個處於明尼蘇達冰天雪地零下30度的校園裡我生活了4年,當時主修的專業是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研究的是一些巨集觀經濟政策對國家的影響。學習之餘,我在大學裡繼續上著鋼琴課,此外,我還成為我們學校大型合唱團的首席鋼琴伴奏。

  當時,作為學校大型合唱團的首席鋼琴伴奏,我還可以拿到每小時稅後9.24美金的酬勞,所以首席伴奏我一直做到了畢業。

  畢業那天,我穿著中國國旗的綬帶接過我的文憑,作為學校成績排名前15%的優秀畢業生。

  總結我在美國的經歷,就是認真學習,認真體會,認真感受。

  說完我的經歷,再回到我在開場時提到的五條建議。

  第一,我建議各位同學去選擇一門你從沒想過自己會修的課。原因有二,一方面,通識教育是西方菁英教育的精髓,即使你去學化學、學數學、學金融工程,我也建議你們可以學一些文學的課程,比如賞析的課程,音樂的課程,甚至宗教的課程,這樣可以豐富你的知識體系。但你們要知道,通識教育的概念,孔子在《論語》中就有提及“君子不器”,什麼意思?是說一個有才能的人不應該只專一方面,而應該是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去廣泛的涉獵,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既然各位去美國求學,我希望各位可以擁抱這樣的理念,去選擇一門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去學習的課程。另一方面,You may surprise yourself!你會遇見自己從未遇見的潛能。我給大家舉一個我非常要好的朋友的例子,她叫周沫,是一個比我大三歲的姐姐。她本科時去了Bowdoin college,一所排名前五的文理學院,最初,她想要成為一名國際法律師,然而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她修了一門課,叫做莎士比亞戲劇課,正是這門課,開啟了她人生新篇章。帶著對戲劇濃重的熱愛,她最終放棄了法律,如今的她已然成為一個活躍在紐約百老匯、歌劇圈的年輕的導演。

  第二,我建議各位同學認真去讀老師佈置的每一篇論文和每一本書。為什麼呢?《論語》有云“知者不惑”,只要你有非常淵博的知識才不會心存疑惑。我再給大家講講我當時的經歷。我在大二時,選了一門課叫政治哲學。當時老師為我們推薦了很多閱讀的書籍,比如亞里士多德的Politics,霍布斯的利維坦,盧梭的社會契約,約翰洛克的政府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等等。

  讀過這些書,我終於明白,何為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人類社會發展的程序。讀書,有如與偉大的人在交流,在溝通。同學們,你們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涯或研究生生涯,正是這樣對的時間,讓你有機會去讀很多書,因為我相信,當你們處於工作狀態中,很難做到俞老師一樣,即使再忙,也能保證每年100本到150本書的閱讀量。

  第三個,我建議同學們每週至少去幾次健身房,做一些時令運動。孔子有云“勇者不懼”,什麼意思呢?一個人,如果足夠英勇,他的內心就不會有恐懼。美國的大學都有非常棒的健身設施,我建議你們可以去鍛鍊自己的身體,同時去嘗試一些新的、你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運動。為什麼?當你們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時,無論是課程的挑戰還是未來工作中的挑戰,你們都需要非常強健的身體,讓自己勇往直前。有同學可能會說,我們亞洲學生很含蓄,體育不那麼強,所以體育更像是西方的概念。其實不然,孔子在儒家學說裡的“六藝”,就有射和馭,即射箭跟騎馬。也就是說孔子的時候就強調,一個優秀的人一定要有強健的體魄。

  第四,儘可能接觸不同的人。如果有機會,同學們一定要去參加study abroad,為什麼呢?孔子有云“仁者不優”。我還是給同學介紹下我的經歷。當時參加study abroad,我跟著學校政治系的系主任去歐洲研究歐盟的政治和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我去了9個不同的國家,12個不同的城市,一個人揹著包去遊歷,去認識不同國家的人,去大學聽課聽講座。這樣的經歷一定是我大學的highlight,所以我建議當你們去美國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利用study abroad的機會,去不同的地方學習,去體會了解這個世界。

  除此之外,我還建議你們去廣交朋友,去結識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宗教的朋友。因為即便在今天,在一些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裡面,依舊充斥著很多的偏見和恐懼,而很多這樣的偏見和恐懼是來源於自己的未知,所以我希望你們在大學這樣一個安全的,相對單純的環境裡,去認識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瞭解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宗教,因為這些人很有可能將來就會成為你們的同事、朋友、甚至伴侶。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請一定不要忘記中文。我想要告訴各位,國際化不代表作為海歸的你,在回國時,已經想不起該如何用中文表達你的意思。國際化也不代表說你可以去拼寫最困難的英文單詞,卻在寫中文的時候提筆忘字。國際化應該是,當你們想要傳遞英文意思時,可以用最精準的中文;當你們要傳播最美的中文的詩句和成語時,可以找到最傳神的英文,這才是真正的學貫中西。

  這時,你會發現,其實孔子和亞里士多德等很多的東西方的思想家,在某一個時刻,在地域的兩端卻在做著同樣的思考,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所以,我請你們一定不要忘記中文。

  最後,我想再給大家看中庸的一句話,“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什麼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掌握了足夠的知識,並且有了強健的體魄,同時,擁有一顆豐富的心靈,他就可以瀟灑的行走天下。所以作為你們的大學長,我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成為有強健的身體,豐富的知識,獨立的人格和世界胸懷的新一代的中國留學生,我希望你們可以提高自己,去幫助別人,止於至善。

  四

  留學生們都知道,國外與國內的生活差異是不同的,下面為大家介紹美國留學生活中美文化差異。

  1、在美國留學生活交際上的文化差異對於留美學子來說,踏上美國的第一步是去面對生活交際上的跨文化差異。在交際習慣上,令中國學生感觸很深的一點是,美國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崇尚開放交流和對獨立人格及隱私的尊重。開放交流要求更直接,更坦誠的交往。傳統中國的謙虛內斂在這裡並不十分受歡迎和接受。獨立性在美國學生的思想裡是個非常重要而廣泛的詞語,這個理念灌輸了他們的一生。所以要想在異國得心應手的生活,必須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要學會慢慢開啟自己的交際圈,一旦遇到問題,主動找同學或親友溝通。一個人的力量會顯得微不足道,為了求學過程的順利,就必須學會依靠周圍環境和朋友,充分保障求學及生活安全。

  2、在美國留學思想觀念上的文化差異中國傳統觀念中人情味十足,比較重視他人感受,而在美國人的思維中,更多的是對個人主義的理解,他們崇尚獨立,崇尚自由;中國傳統思想相對穩重內斂,顧及他人及自己的面子,美國人則相對奔放外露,喜歡求新與冒險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對剛踏上美國國土的未成年人帶來困擾。在出國前更多地瞭解外國的文化和歷史,在出國後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廣交朋友,敢於嘗試新事物。

  3、在美國留學道德上的文化差異美國人管理道德的工具,除了宗教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工具是社會保障號系統。這是一個記錄一個人在經濟行為中信用記錄的一個系統。它記錄了每個人所有的經濟行為的誠信問題。在美國,信用比金錢更加重要。信用記錄會涉及每個人的租房、買車,等等。如果沒有了信用,你可能連房子都租不到。這一點,對於那些信奉知錯就改的學生來說,比較難適應。很多時候,一些並非有意的涉及信用的錯誤會導致信用記錄上的汙點,從而影響以後在美國的求學之路。身在異國,我們要熟悉並遵守當地的法律規範等。

  4、在美國留學積極融入不強求留美學子,特別是希望長留美國發展的同學,希望能夠融入美國社會。但是由於文化差異等種種原因,做到這一點很困難。各國留學生在生活學習多數更傾向於與本國的同學交往,例如情緒低落時,能夠傾訴的物件依然是其他的本國留學生等等。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有客觀認識,積極融入美國社會。但是應該順其自然,不宜強求。

  五

  從康斯坦茨回來已經半個月了,但那裡的學習與生活還是會時不時的在我的腦海裡迴盪。從2014年聽說到這個雙學位專案,到2015年保研進入同濟大學法學院,再到後來順利獲得機會並申請到獎學金,2年多的努力使我成功踏上了康斯坦茨的土地。

  康斯坦茨是一座很美麗的小城,座靠博登湖,隔壁就是瑞士和奧地利,我們時常戲謔這是一座適合養老的城市。

  雖然嘴上這麼講,但康斯坦茨可並不僅僅是因為其秀麗的自然風光而聞名的,除去湖景外,康斯坦茨另一大特色應當就是我們這次就讀的康斯坦茨大學了。始建於1966年的康大,僅僅用了50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德國一所遠近聞名的大學,甚至使得康斯坦茨變成了一座大學城,可以說整個城市不但宜居,而且還流淌著學生時代的青春氣息。

  康斯坦茨大學的諸多教授也十分重視同濟和他們之間的雙學位專案,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也給了我們諸多關懷,幫助我們迅速的適應那裡的節奏。康大針對我們雙學位的學生,為我們專門選擇了一些課程,包括基礎性的合同法,侵權法,我們在國內涉及比較少歐盟法,此外還有一些選修課,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向選擇,如競爭法,環境法以及著作權法等等。

  我們所有的課程都是和德國學生一起上課,特別是選修課,坐在你旁邊的可能都是大學裡法學院第三第四學期的學生了。在上課時,可能壓力會有些大,包括對內容的不熟悉以及語言上的劣勢,但是這同時也促使著我們進步。那邊的課程主要是分為三種形式,Seminar,Vorlesung,Blockvorlesung,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時間進行選擇。在考試的形式上,也是分為口試,筆試和論文三種,可以在課程開始時向老師做一些瞭解。相比德國的學生,我們可能在語言表達上有一些不足,但筆試和口試都是看得分點,只要回答的到位,依然會取得較滿意的成績。學校的圖書館也十分的人性化,秉承7*24的模式,除聖誕節外,全年全天候無休式開放,很大的便利了各位同學。

  生活上,康大為我們安排了學生公寓,儘管是與其他室友同住,但每個人都有獨立的臥室,共享廚房、衛生間和客廳,而且臨近超市與公交站臺,生活便捷。

  公交直通市中心,可以抵達康城的購物城Lago,那裡可以買到一些常見的服裝品牌比如zara,hm等。此外,康斯坦茨的華人學生也比較多,平時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或者外國朋友無法幫忙的事情,可以較快的找到熱心的中國人。當地還開了好幾個亞洲超及中餐館市,如果不適應國外飲食,也有很多的解決方法。總體說來,康斯坦茨的生活是十分便利的,畢竟是大學城,整體的規劃都比較好。而且學校開設體育課,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課餘生活,鑑於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我們還有很多登山課以及水上運動課可以選擇。

  我們常說“遊學”,除了學習外,抓住機會在歐洲各國遊歷一下也是很好的。康斯坦茨地處德國最南端,離蘇黎世僅1小時車程,出行通常到蘇黎世乘飛機,到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都挺方便。藉著寒暑假,我去了瑞士法國等地,感受阿爾卑斯山的自然風光。雙學位專案裡的其他同學有去義大利領略歐洲古老文化的,也有去柏林馬拉松感受體育精神的,來到了德國,除了學習外,多感受多經歷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年的時間很快,置身其中是珍惜,結束之後是時常的回味。我相信,我們都從康斯坦茨的這段學習生活中收穫了很多,也相信,這是一段會被經常想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