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最崇拜的人的一封信

  書信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具有敘事和傳情達意的功能。那麼,要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您參閱!

  範文一

  史先生:

  進來安否?想必你在那邊擺脫了病痛的折磨和輪椅的代步該是多麼的瀟灑,你的笑容應該是更加燦爛吧?

  你是否知道此時我握筆的手是多麼汗溼?我的心如重錘擊鼓,跳動的是生命的力度。咚、咚、咚,在我四肢百骸翻滾、迴響。我是活著的,千千萬萬的人也是活著的。而你,也是活著的。你不再是那具殘缺的肉體,你是強大的,你浸染了多少人,多少人就為你活著。此刻,你就站在我身邊,屹立著,筆直地像一塊久經風霜的碑。我只要望著你,就能感知我的生命漸漸地充盈起來。你雖死,猶生!

  我不應該感到悲傷,但卻始終壓抑不住心中的慟動。你走了,悄無聲息、毫無預警地,卻令人如此傷痛。你這個“職業生病,業餘寫作”的不負責任的傢伙,你走了,地壇的承載該怎麼辦?那海棠樹的花要開給誰看?不過想到你那萬年不變的笑臉,我的責問又有些洩氣了,你又哪是放不下的人呢?生死同一,你的寄託是永恆的。你的海棠樹,花開滿樹,留給的是別人;那刻下你輪椅痕跡的地壇,亦是你要給他人用腳步一寸寸去丈量的。而你帶走的,只是一身傷痕以及心中的那塊淨土。我釋然了,不在為俗氣的生死糾結。我要一身輕鬆地走過那棵海棠樹,在繁花錦繡中摘下一朵海棠花,捧在手心中,朝拜一般走向地壇,讓餘下花香撒滿我走過的路,也是你“走”過的路。在地壇找到那個地方,我會靜坐片刻,從陽光中,滿滿的空氣中尋找你到過的記號。我會帶著你的記憶和渾身的馨香,滿載而歸。

  我不再為你傷心了,你這個滿臉笑容的傢伙,我知道你一直都在。你那黑框眼鏡下隱藏著的那雙時刻閃著光的眼睛,一定在注視著這個世界吧?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你不用太過掛念,許多人正在奮鬥,正在拼搏。你的思想仍在傳承,你的光芒仍像萬丈青陽照耀四方。讓你的光芒越發耀眼,千千萬萬道光線是我們,是他們。

  史兄,或許在明媚的春日,或許在紛香的夏日,或許在豐收的秋日,又或許在飛雪的冬日。我會帶著你的照片,照片中的你是彩色的,是微笑著的。帶著你,走向你久違的地壇。你此刻一定能感受到,我背後那千千萬萬道光芒。

  祝:

  閒心看花開花落,淡志觀雲捲雲舒!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範文二

  拜倫先生:

  您好!

  年初時讀到你的詩集,彷彿在長期的麻木和冷漠中潛見了希望,便從此愛不釋手。

  我愛慕你的熱誠,你追求愛情時的奮不顧身,轟轟烈烈;你追求自由時的斬釘截鐵,勇敢果決。你如此愛著情人賽沙,為她吟出:“一直到最後,我依然愛你,正如你始終如一。”我為這哀陌的傷悲所動容,為你安靜的思念所感動。你曾說:“為自由而戰吧!在哪裡都可以。”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你不顧反對地放棄英國舒適的貴族生活,先後遊歷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地,備受苦痛,開拓視野。

  我曾經靜靜凝視著你的雕像,你披著戰袍,高昂著頭望向天穹,座下的馬兒前蹄抬起,時空依稀靜在你戰鬥的時刻。我不禁為自己感到慚愧。相比之下,如今的我假使被問及夢想如何,我也只會支支吾吾,唯唯諾諾,身邊的朋友也是如此,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竟都麻木不仁,面對夢想,遲遲不前了?

  我也欽佩你的堅持,你在被整個上流社會斥之為“怪胎,不識事務者”時依然選擇堅持自己而毅然離開。你的訣別詞寫得很溫柔,令我想起了中國詩人的悼亡詞。就如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你就如此淡然地作別安逸的生活,走向自己生命中燦爛的時光,我想這是你做的最正確的決定,由此才有了你豪放大氣的詩篇。

  幾天前我還在想,流言蜚語也許可以改變人的想法。有時候決定放棄了,卻總是由於幾句警言決定堅持,有的時候決定堅持了,卻總是由於幾句風涼話決定放棄。我們在生活中如此這般地兜兜轉轉,走走停停,最終得到的結局往往在意料之外。再堅強一點,再堅持一點,也許一切都會不同。

  我最欣賞的是你的勇敢,你那“拜倫式英雄”,你在希臘為民族解決而戰的堅定精神。正如貝多芬在他最後一曲中加重彈的幾句音符“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你筆下的雅典的女神,希臘的英雄,每一個都是你的化身。為此你獻出自己年僅三十歲的生命,葬在離故國幾千公里外的希臘。

  在我的這個年代,青年們彷彿都蜷縮在了象牙塔裡,不願意衝破枷鎖,掙脫束縛。這個時代正恰恰缺少如你一般的騎士精神。這個時代的青年需要勇氣。

  正如前所說,我讀你的詩篇讀的是希望,是對一顆熱誠,勇敢,堅強的心的希望,是對每一個青年的希望,是對未來的希望。

  我希望我也如你一般,心無旁騖,心向所願。

  敬禮!

  您的愛慕者

  20XX年XX月XX日

  範文三

  尊敬的老子:

  您好!

  我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一名學生,愛好是讀古書,諸子中又猶以您為最愛。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我知道您是一名聖人,您就如同孔夫子所說,“如天上蛟龍,深不可測,遙不可及”。作為您的一名讀者,我對您的著作尚有諸多不解之處,在此,特以弟子之禮向您發問。

  您說過,“道如水也,水利萬物而不爭,道化眾人而不為”,又說過“道之為物,唯恍唯惚,乃不知其所在”。您將“道”說得是如此的具體,又將“道”說得是如此的飄緲,我想問,何為“道”?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您說“道無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強曰之為道”,這麼說,連您也不知那“道”的本質嗎?您曾闡述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之;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道。”似懂非懂之下,聆聽您那天地間的至理,又想對您發問,您聞道後,洗耳忘情,那您聞的是何道?忘的是何情?難道您真的隔絕眾緣了嗎?可您不是也說過,“芸芸眾生,生乎於地,歸於地”嗎?既然您認為萬物都出於一源,緣起緣滅正如那花開花落,眾生之間皆有那斬不斷的細絲互為聯絡,那您真的已經隔絕眾緣,洗耳忘情,獨自一人成聖了嗎?您真的超脫於世間,任那眾生在苦海中沉浮,不得解脫嗎?您真的獨上高樓,君臨萬物,觀那世間歷盡滄桑嗎?

  不!您沒有!我知道昔日您為了平息諸國之間的紛爭,如夫子一樣遊列諸國,可您所說的太超然了,居然要諸侯棄盡一切,無為而治,迴歸自然——您依舊是黯然離歸,重回您那茅屋之中,可您依舊未曾放棄。昔日您傳尹喜《道德經》,讓他弘揚光大,渡化眾生,您一人騎牛西去,不知所蹤,您放不下,您不願那生靈塗炭,您知道自己也屬於那眾生之中,無論走得多遠,依舊也需迴歸,那您究竟忘的是何情?聞的是何道?真可謂是“道可道,非常道”,一陣雲霧又浮在我的眼角。

  寫於此時,稍頓了頓筆,不禁回想起楚狂按輿的昔日高歌:“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楚狂接輿是用鳳來比孔子,他說鳳啊!鳳啊!你運氣不好,怎麼那麼倒黴,到這個衰世來。他還哀嘆:“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而您,也站在那最高的山頭之上,曾曰:“祝現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您的痕跡像一條長不可及的綢帶,一端系在我的腳下,然而真正去尋覓之時,卻又一無所蹤。您如同太陽,兩極之至,飄緲無蹤,卻又無所不在,驀然回首間,你站在那燈火之中,那雙極具洞察力的止光一掃而過,殊不知您站於我的身側,我願與您一同西去,感悟生之行休。

  尊敬的老子,我真的想請教您:“您聞的是何道?忘的是何情?”

  以弟子之禮向您再拜!

  您的讀者

  20XX年XX月XX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