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反思

  《草原》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文用優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設計了看圖片想像美景、品讀優美句子、美圖配佳句、看錄影感受人情美、上網查資料瞭解草原等環節。

  單純地通過語言來想像從沒見過的景色是比較枯燥的,而且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就播放了圖片,加上美妙的配音,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積極發言描述自己通過歌聲彷彿看到了什麼,我順勢要求他們用完整、優美的語言說說想像中的草原,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已經感受到文中優美的語言,這時很自然的就引用、或模仿課文的句子,很自然的達到積累優美語言的效果。

  篇2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最終讓學生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自主學習,並得到全面發展,取得學與教的最佳效果。所以我重點設計了“美圖配佳句”這個教學環節,利用大量從網上搜集的草原風光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寫得十分優美的、需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教學這一環節時,我首先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在小組中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在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描寫的意境,但他們腦海中抽象的畫面怎樣具體地再現在其他同學面前呢?再用語言來描述的話一方面不可能超越語言大師的範本,另一方面未免枯燥,所以我利用網上大量的圖片資源,讓學生選出他們認為最適合所選句子。

  設計這個環節有個目的:一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出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並通過圖片再現在學習夥伴的面前;二是讓學生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我們不是通過字典來理解什麼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茫茫”,而是通過鮮活的、真正的草原風光讓學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但又不單純是感受,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實際是他們對文章進行再創造的過程,交流意見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鍛鍊。

  篇3

  首先,我覺得,教師要有一雙神奇的眼睛,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從不同的方面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這節課,課堂教學很吸引學生,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圖片、音樂吸引了他們、感動了他們,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給了學生說真話的機會。但遺憾的是,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卻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來肯定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信,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動力。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表現很好,但卻急於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進行評價。那些用慣了的“你真棒”“好極了”等,在我看來一遍足以,如果反覆使用則會變的枯燥無味,失去了表揚的意義。

  針對這項弱勢,我覺得,單純的學習幾句表揚的常用話語,是不會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學生是發展的,課堂是發展的,知識是發展的,所以深入學習新課程下的學生觀,瞭解學生的個性、氣質差異,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讓自己的眼睛充滿“神奇”的力量,能夠輕易的捕捉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的潛能,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另外,我發現,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言也可以促使學生入情入境。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只要聲音大而清脆,學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其實,並不是這樣,學生並不喜歡這種一個調子下來的聲音。幾年的教學經驗讓我越來越感覺到,語文教學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當執教者真正愛上它時,才會由內而外的透出靈氣。語言是有血有肉的,激情澎湃的語言具有更大的感召力。有感情的語言可以吸引聽眾,更容易讓聽眾走入文字的情景。所以,今後無論是文字的示範朗讀,還是教學當中的話語,我都會努力錘鍊自己的情感,讓語言成為一種藝術,無論在什麼時候都發揮它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