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病黑板報圖

  兒童傳染性疾病很多,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的預防工作。那不妨和小編看一下預防傳染病黑板報該怎麼做?以下的內容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片欣賞

  
片1

 
 片2

  
片3

 
 片4

  
片5

  預防傳染病黑板報相關資料1:兒童預防傳染病

  不要讓兒童吸吮手指

  吸吮手指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習慣,有統計表明,90%的嬰兒都有吸吮手指的行為,特別是在兒童長牙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一般說來,兒童到了2~3歲以後,這種吸吮手指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但如果過了這一年齡階段,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就屬於不正常現象了,不但容易導致兒童期心理運動功能障礙,而且極易傳染疾病。家長要糾正孩子的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連續塗抹一些不易洗掉的用黃連粉泡出的水或陳醋,讓孩子因為苦澀的味道逐漸改正吸吮手指的習慣。同時,家長不要忘了經常為孩子剪短指甲。

  吃飯之前要洗手

  人的兩隻手時刻都在活動。尤其是幼小的孩子,特別喜歡四處摸碰,玩泥土,手上必然沾上各種細菌,特別是遊戲之後,戶外活動歸來,或者接觸過地毯等沾染大量蟎蟲的家庭裝飾物,手上的病菌會特別多。如果吃飯前不用肥皂將手洗乾淨,便很容易使細菌隨食物吞嚥到肚子裡而生病。因此,飯前必須用肥皂或溫和的洗手液洗手。

  大小便後要洗手

  很多病菌是通過糞便傳播的,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如痢疾、腸胃炎、肝炎,還有蛔蟲、蟯蟲病等。這些病菌傳播性非常強,如果大便後不用肥皂洗手就去拿玩具、食物或碰觸其他東西,會把病菌轉移到這些東西上,形成新的傳染源,不但可能導致兒童自身的反覆感染,還會傳染給其他人,使病情迅速蔓延。因此,幼兒大小便後一定要用肥皂將手洗乾淨。家長對年幼的孩子尤其要嚴加督促。

  讀書後要洗手

  兒童讀物的讀者非常多,有大人,有小孩,特別是供大家看的漫畫書,因為看的人多,往往存在大量細菌。兒童翻閱這些圖書,不免把細菌粘在手上,如果不講衛生,看完書後不洗手,就有可能染上疾病,使健康受到損害。為了養成兒童看完書後洗手的好習慣,最好的引導方法是家長以身作則,帶著孩子一起洗手。

  接觸寵物後要洗手

  不少孩子都特別喜歡和貓、狗等寵物玩耍。專家提醒,寵物的毛髮、皮屑、唾液、糞便等很容易形成傳染源。孩子在與寵物接觸後,一定要洗手,做好衛生防護。除此之外,家長也應儘量避免兒童與寵物過於親密接觸,尤其不要直接接觸嘴脣等易感部位,預防各種與寵物相關的傳染病。

  從公共場合回來後要洗手

  父母帶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商場、遊樂園、醫院等地方,應該特別注意防護,教育孩子不要亂摸亂動。回家以後,大人孩子都要洗手,減少和密集人***叉感染的可能性,防止病菌通過手部接觸傳染兒童。

  巧妙增強孩子清潔意識

  培養孩子養成手部衛生習慣,不能僅靠家長的強制行為,只有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傳染病菌的可怕,才能讓他們自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不妨帶孩子去網上搜索各種在顯微鏡下放大的形態非常噁心的細菌圖,把這些圖打印出來,放在孩子最容易看見的地方,告訴他這些細菌的危害性,問他想不想這些難看又可怕的東西跑到他的身體裡去。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的,勤快而善於引導的家長,可以結合更多的形式和內容,對孩子展開全景式健康教育,使孩子遠離傳染病,健康成長。

  預防傳染病黑板報相關資料2:兒童慎防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2-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較易感染。此病可通過唾液飛沫進行傳播,少數也可通過被患者汙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間接傳播,發病較急,傳染性強。主要症狀為一側或雙側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腫大,張嘴、吞嚥和吃東西時疼痛。

  預防措施:

  接種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可通過接種疫苗使肌體產生相應抗體,形成免疫保護,是針對此病最積極有效的防控手段。

  保持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飯前便後、以及活動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勤換衣、勤洗頭、勤洗澡、勤晒衣被、不隨地吐痰,可從大大減少患此病的機會。

  及時就醫:患病後應及早到醫療機構就診。

  缺水山區易發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主導昆明市夏季傳染病疫情走向。此病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引起腸道炎症所致的腹瀉,人群普遍易感,在農村地區、部分缺水山區發病尤為明顯,主要通過飲水、食物傳播,不良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亦可導致感染髮病。症狀主要為腹瀉、腹痛、大便的性狀異常,可伴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病情嚴重者,大量丟失水分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預防措施:

  注重飲水衛生:加強水源保護和飲水衛生,不喝生水,養成喝開水的習慣。

  注意飲食衛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熟食品要有防蠅措施。

  及時就醫:發生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接種疫苗:感染性腹瀉中部分疾病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如痢疾、傷寒、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等。

  防止病從口入

  除感染性腹瀉外,還有其他侵害人體健康的腸道傳染性疾病。邱泓說,腸道傳染病是指一些病原微生物經口進入人的胃腸道引起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及其他症狀的疾病。夏初是腸道傳染疾病的高發季節,常見的腸道傳染疾病有傷寒、甲肝、痢疾、感染性腹瀉等。

  傷寒和副傷寒,是由傷寒或副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多發於夏、秋季。兒童和青壯年發病較多,主要症狀是全身不適、類似感冒症狀、發熱、食慾不好、頭痛等,胸腹部可有紅色疹,肝脾腫大。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常見症狀有:發熱、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尿色加深和黃疸。主要通過糞-口途徑,食用被汙染的食物和水後感染,並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疾病,以結腸化膿性炎症為主要病變,並以全身中毒症狀、腹痛、腹瀉、膿血便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驚厥、昏迷、休克。全年發病,夏秋季多見。

  預防措施:

  預防腸道傳染病要嚴把“口”關,做到以下幾點: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淨;海鮮產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煮透;不喝生水,養成喝開水的習慣;不把生、熟食品交叉吃,不吃腐爛變質食物;搞好環境衛生,及早注射疫苗。

  防呼吸道傳染病

  除流行性腮腺炎外,夏初還應預防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的有風疹、水痘等。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傳染性強,主要通過病人唾液飛沫傳染,亦可通過被患者汙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間接傳播。水痘初起時可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後,軀幹面板分批出現丘疹、皰疹與結痂。本病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併發症。部分病人恢復後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後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風疹,是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空氣飛沫進行傳播,多感染幼齡兒童。風疹多以低熱、全身皮疹為特徵,常伴有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皮疹於發熱後很快出現,呈紅色或淡紅色斑丘疹,多見於面部及軀幹。皮疹2-3天消退,一般不留色素沉著。患兒全身症狀輕微,疹退時全身症狀亦漸消退,但腫大的淋巴結需數週後才能完全恢復正常。

  預防措施:

  講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飯前便後以及活動後要洗手,勤換衣,勤洗頭,勤洗澡,勤晒衣被,不隨地吐痰。

  重鍛鍊: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注意氣候變化,合理安排運動量。

  常通風:學校、宿舍必須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建議各班指派專人負責教師及宿舍的開窗通風。

  生活規律:保持生活規律,勞逸結合,睡眠充分,注重衣食細節,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接種疫苗:打預防針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最積極的手段。

  及時就醫:切莫諱疾忌醫,應儘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

  少到人多處:不到空氣流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大型集會。

  總之,家長要重視孩子疾病的預防工作,掌握好具體的方法,及時護理孩子,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預防傳染病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