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痤瘡的藥方

  痤瘡常自青春期開始發生,好發於面、胸、肩胛間等皮脂腺發達部位。 皮損初起為圓錐形丘疹,與面板顏色一樣,內含淡黃色皮脂栓。如毛囊口開 放,皮脂栓頂端乾燥汙染而呈黑色,叫黑頭粉刺。如毛囊口封閉或有細菌感 染可形成膿皰、結節、囊腔。多無自覺症狀或微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

  “清熱涼血、除痘”方

  蒲公英30克,魚腥草30克,連翹12克,丹蔘15克,生地15克,黃芩9克,黃柏9克,制大黃9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生甘草3克。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由內而外抑制痘痘發作。同時可適當配合西藥,抑制皮脂分泌、殺滅皮脂腺中的細菌。

  二:

  “平肝活血祛斑”方

  珍珠母30克,青葙子15克,赤芍9克,丹蔘15克,炒殭蠶12克,夏枯草9克,茵陳9克,當歸15克,益母草12克,茯苓9克,生甘草3克。

  主要功效:平肝活血,清熱祛斑。可配合使用中藥面膜和噴霧,消除炎症、預防瘢痕和色素沉著的形成。

  三:

  “養血活血養顏”方

  黃芪15克,當歸12克,丹蔘12克,赤芍9克,丹皮9克,生熟地各12克,枸杞子12克,黃芩9克,杭白菊12克,生甘草3克,知母12克,火麻仁9克。

  主要功效:氣血雙補,嫩膚養顏。對面板進行護理,加入火麻仁使藥方具有潤腸功效,有助於排毒,預防痤瘡再生。

  一、肺熱引起痤瘡,宜用清洩肺熱法

  肺熱痤瘡,多由肺有宿熱,復感風邪,遂使肺熱不得外洩引起。其症面長丘疹,狀如粟米,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皮疹以鼻周圍為多,亦可見於前額,間或有黑頭粉刺,且伴口鼻乾燥,大便乾結,苔黃,舌紅,脈數。當用上法。

  宜用瀉白散 ***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目前,臨床上多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其治療效果大大增強,目前多由原方去掉人蔘,加上黃芩和梔子。全方合用,共同發揮清洩肺胃之熱的功效。肺胃熱清,臟腑通利,痰溼散結,則粉刺得以消除。

  二、血熱引起痤瘡,宜用涼血清熱法

  血熱痤瘡,多由情志內傷,氣分鬱滯,日久化熱,熱伏營血所致。其症顏面丘疹以口鼻及兩眉間為多,面部潮熱明顯,婦女尚有月經前後丘疹增多,舌紅,脈細數等。

  三、胃熱引起痤瘡,宜用清瀉胃腸法

  胃熱痤瘡,多由飲食不節,過食肥甘之物,使腸胃燥結,中焦積熱,鬱於面部面板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狀如粟米,能擠出白粉樣油狀物,間有黑頭粉刺,以口周為多,亦可見於背部與前胸,且常伴有口乾口臭,飲食較多,舌燥,喜冷飲,大便祕結,脈沉實有力等。最宜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