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知識教育主題黑板報

  對大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國防知識教育,有助於我們強化自我的思想意識,開始體會自我,民族和國家的關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欣賞

>

  讓國防動員插上資訊化翅膀

  推動國防動員資訊化建設加速發展,既是當前國防動員建設深入貫徹落實“能打仗、打勝仗”強軍之要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資訊化條件下國防動員應急應戰能力的必由之路。

  國防動員創新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資訊時代,無資訊則失聰,無網路而不勝,資訊制權已成為敵我雙方激烈角逐的戰略制高點。而為保障戰爭應運而生的國防動員的發展則不可避免地將資訊能力視為第一推動力。

  國防動員體系需要資訊維繫。國防動員是一種平戰狀態有效轉換的複雜巨系統,其核心能力是應變力,在動員體系的各個實體要素之間實現平戰之間人才流、物資流、資金流、技術流、資訊流互動。隨著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國防動員核心能力生成越發依賴資訊系統,國防動員領域已從傳統的以人力、物力、財力為核心轉移到以“資訊”為核心的全維領域。這種情況下,著力實現國防動員體系資訊化、整合化、視覺化,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時代的趨勢。

  國防動員新質能力生成依賴資訊賦能。資訊賦能,是指藉助網路化的軍用民用資訊系統,充分挖掘資訊潛能,將潛在動員力轉化為現實動員力,業已成為資訊化條件下國防動員能力生成的新模式。物質和能量通過自身的直接運用和釋放,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戰鬥力;資訊則主要通過引導物質流和能量流有序流動發揮作用,使物質流和能量流將潛在的動員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資訊賦能模式能否構建,關鍵要看能否打破動員要素原本封閉、割裂的狀態,將政府主導、國動委協調、軍隊需求有機融為一體,通過資訊的“獲取—共享—協同”,將資訊能賦予動員體系,從而催生新質動員力量。

  資訊資源支撐國防動員實戰效能。隨著戰爭形態的演變,資訊力主導下的戰爭,敵我雙方在“物理域、資訊域和認知域”展開激烈角逐,資訊資源也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從近幾場區域性戰爭來看,資訊資源制權對於國防動員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國防動員與作戰系統實施“無縫隙”式的資訊傳遞,動員行動與作戰行動空前一體化,資訊優勢成為了國防動員戰略能力生成的先決條件。戰爭形態向資訊化的轉變,決定了資訊資源成為國防潛力的重點要素。隨著國家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資訊主導、網聚能力、體系建設和融合發展,日益成為衡量國防動員實戰化水平的風向標。

  國防教育心得體會

  通過國防教育的學習,使我更好的瞭解了我國的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等等,從而使我們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和紀律性,促進我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國防教育學習之後,我懂得了國防的真正含義,即國家的防務,是指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主權的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來,有國就有防,國無防而不力,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最重要的是生存與發展,國防是否鞏固,事關國家和民族的興亡。因此,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以學習國防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與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存亡聯絡起來,更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國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通過國防教育的學習,我從中受益匪淺。我們這些學生在家裡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沒吃過苦,沒受過累,所有的好東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所以免不了會自私,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重。但是,通過國防教育的學習,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集體主義價值觀。使我知道了中華民族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和為之堅持不懈的奮鬥目標,同時也充滿感恩,我感謝保衛全國人民的解放軍戰士,感謝中國,感謝一切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和國家統一作出貢獻的人們,感謝那些為祖國國防貢獻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雖然,我的感謝或許微不足道,但是,國防教育至少讓我們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讓我感謝能讓我們平靜的坐在教室學習的保衛國家安全的戰士,讓我感謝那些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貢獻的人,我也應感謝為世界的和平作出貢獻的人。

  國防事業,人人有責,我們中學生要從自我做起,積極學習國防軍事知識,支援國防軍事事業,不做損害國家,對國防軍事有害的事情,爭取為祖國的國防軍事事業實現現代化並逐步強大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