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硬碟資料恢復的五個方法

  硬碟是電腦儲存資料的部件,其作用非常重要。但是萬一遇到硬碟故障,裡面的資料不見了,那該怎麼去恢復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硬碟有價而資料無價,現在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有這樣的概念,但是隻有在真正遇到資料危機時才會有切身的感受,儘管儲存在各種磁碟中的計算機資料如此重要,但由於技術和工藝的原因,任何儲存裝置都存在毀損的風險。執行環境的改變和惡化,違規操作或折磨式操作,病毒的破壞和黑客的入侵,以及難以避免的各種異常情況,都可能導致儲存裝置報廢和軟體系統崩潰。

  不少朋友都認為,資料恢復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對磁碟結構和檔案系統有透徹的瞭解,真的有那麼神祕麼?其實針對一些簡單的軟體類資料丟失,我們自己動手就能解決問題,不僅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而且對自己的電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關於一些資料回覆的解決辦法。

  一旦遭遇資料危機,保持一份從容不迫的心態非常重要,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則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壞,讓本來可以恢復的資料變得無法挽救。事實上,自己獨立挽救萬元價值的資料並非是天方譚談,只要掌握一些操作技巧並方法得當,大家完全可能會扮演拯救資料危機的英雄角色。

  對症下藥,哪些資料可以挽救?資料出現問題主要包括兩大類:邏輯問題和硬體問題,相對應的恢復也分別稱為軟體恢復和硬體恢復。軟體恢復是指通過軟體的方式進行資料修復,整個過程並不涉及硬體維修。而導致資料丟失的原因往往是病毒感染、誤格式化、誤分割槽、誤克隆、誤刪除、操作斷電等。

  軟體類故障的特點為:無法進入作業系統、檔案無法讀取、檔案無法被關聯的應用程式開啟、檔案丟失、分割槽丟失、亂碼顯示等。事實上,造成軟體類資料丟失的原因十分複雜,每種情況都有特定的症狀出現,或者多種症狀同時出現。一般情況下,只要資料區沒有被徹底覆蓋,個人使用者通過一些特定的軟體,基本上都可以順利恢復。

  以最普通的刪除操作為例,實際上此時儲存在硬碟中的檔案並沒有被完全覆蓋掉,通過一些特定的軟體方法,能夠按照主引導區、分割槽、DBR、FAT,最後檔案實體恢復的順序來解決;當然也應客觀承認的是,儘管軟體類資料恢復有很多細節性的技巧與難以簡單表達的經驗,但是也的確存在現有軟體恢復技術無能為力的情況。如果硬碟中的資料被完全覆蓋或者多次被部分覆蓋,很可能使用任何軟體也無法修復。

  相信不少朋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我們使用電腦是突然斷電,重新開機時能夠檢測到硬碟,但是不能進入到系統,或者提示“DISK BOOT FAILURE,INSERT SYSTEN DISK AND PRESS ENTER”。

  像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硬碟主引導區故障,其實只需要幾分鐘便可以搞定。此類故障大約佔據整體軟體故障的30%以上,所以學會對付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可謂掌握了一個有效的殺手鐗。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開機自檢後提示“Miss operation system”而且DOS下可以看到C盤完整內容,這也是屬於主引導區故障。

  對於這一類軟體故障,我們完全可以自已解決。大家可以用軟盤啟動系統。然後鍵入“C:”,看看能否讀取C盤的內容。造成這一情況比較複雜,根據主引導區破壞程度的不同,C盤能否被讀取也不能確定。如果C盤中的資料可以讀出的話,那麼大家只要使用Fdisk/mbr命令進行無條件重寫主引導區一般都能成功,而且可以保留原有的資料。值得注意的是,執行Fdisk/mbr命令時系統是沒有任何反應的,但實際上它已經起了作用,因為硬碟分割槽表的資料量很小,寫入時間幾乎讓人感覺不到。

  當然,即便不能讀取C盤,我們也可以使用Fdisk/mbr命令。事實上Fdisk/mbr的作用十分明顯,也能對付一些主引導區病毒,大家可以好好利用,這堪稱是對付硬碟在BIOS中可以識別而DOS下無法操作的第一件工具;除了Fdisk的這一隱藏引數,大家還可以使用Fixmbr這款 DOS下的小工具。在DOS下直接執行該檔案之後,系統會自動檢查分割槽表結構,經過使用者確認之後,它就開始自動修復。與Fdisk/mbr命令相比, Fixmbr具有更好的效果,很多Fdisk/mbr命令不能解決的主引導區問題都能被它輕鬆搞定。

  故障:硬碟空間分配不合理,使用分割槽軟體從新分割槽,或者合併分割槽,導致檔案丟失,或者無法開啟。

  這種故障一般都是分割槽表錯誤引起的,分割槽表故障在各種軟體故障中也屬於常見的,這裡推薦大家使用由我們國產的DiskGenius軟體。該軟體可以直接在純DOS環境下執行,而且採用直觀的中文介面,因此它對於英文不好的使用者而言是最佳的選擇。

  將DiskGenius軟體複製到DOS啟動盤之後可以直接執行,進入DiskGenius的主介面後,按下F10就能輕鬆地自動恢復硬碟分割槽表,而且這一招非常有效。DiskGenius將首先搜尋0柱面0磁頭從2扇區開始的隱含扇區,尋找被挪動過的分割槽表。然後搜尋每個磁頭的第一個扇區,其中搜索過程可以採用“自動”與“互動”兩種方式進行。//本文來自指令碼之家

  自動方式適用於大多數情況,建議大家選擇這種方案。通過以上對主引導區以及分割槽表的修復,大家才可能讓一個遭受嚴重破壞的硬碟得以在Windows下正確看到分割槽,進而為其他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手動修復:在部分情況下,可能任何軟體都無法找到備份的分割槽表,此時只能手動修改。手動修改將完全憑藉經驗,在WinHex等軟體下直接操作分割槽表資料。使用WinHex開啟磁碟後。其中從“80”開始到“55AA”結束的DPT硬碟分割槽表相當關鍵,我們這裡截圖展示的硬碟分割槽表是完好的,因此並不需要修改。

  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被破壞的分割槽表而言,其結束位置可能完全錯亂,此時大家可以通過尋找下一個“55AA”標誌來確定,因為下一個分割槽開始的位置向前推移一個扇區就是上一個分割槽的結束的位置。根據所得到的磁頭、扇區和柱面數字再折算成16進位制,然後使用WinHex回寫即可。此外,在尋找下一個“55AA” 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很多幹擾項,建議根據硬碟分割槽的容量結合判斷。手寫恢復分割槽表的整個過程需要擁有大量的實戰經驗,大家可以進一步深入學習。

  故障:正常使用時突然某個碟符不能開啟,提示“該分割槽未格式化”

  毫無疑問,直接重新格式化就能夠解決問題,所以如果這個分割槽裡沒有比較重要的檔案資料等,小編強烈建議您直接格式化硬碟,既簡單,但是如果裡面有比較重要的檔案不能丟失的話,這裡還有一個捷徑,但是不一定都有效,大家可以找另外一臺電腦,將壞的硬碟當作從盤掛在那臺電腦上,進入系統後看一下可不可以開啟,如果還不行的話,那我們就要用到WinHex改寫DBR模板了。

  使用時建議將存在問題的硬碟作為從盤掛接。然後直接開啟WinHex後選擇該硬碟,而不要選擇分割槽,這樣就能使用硬碟中分割槽表資訊來處理分割槽,從而巧妙繞過DRB資訊。接下來的任務就非常簡單了,直接在右上方的“訪問”下拉列表中選擇DBR故障的分割槽,然後開啟“起始扇區模板”。需要注意的是對於FAT32和NTFS分割槽,其標準模板都是不同的,要看準了再選

  對於磁碟而言,零磁軌是最為關鍵的地方,因為硬碟的分割槽表資訊就在其中。一旦零磁軌損壞,那麼硬碟將無法啟動。其實零磁軌損壞只是物理壞道的特殊情況,所不同的只是損壞之處十分敏感。

  這裡推薦給大家的是一款名為效率源的磁碟訪問工具。它是目前對付壞道時比較常用的軟體其特點在於能夠針對扇區進行復制。以一塊80GB硬碟為例,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所需要的重要資料在最後一個分割槽,且最後一個分割槽的容量為20GB,那麼在效率源軟體中直接讓起始複製扇區定位在大約70%的位置,終止位置為最後,這樣在複製過程中將會避開前面的部分。

  很多時候,物理壞道都是連續出現,而我們所需要的資料可能並沒有儲存在危險的壞道上。然而作業系統對於硬碟的讀取過程比較特殊,一旦存在大量壞道就有可能無法識別硬碟分割槽。通過效率源軟體,大家可以輕而易舉地突破這些限制,而且該軟體本身就帶有強力複製功能和相應的校驗演算法。

  當我們發現檔案丟失或檔案被同名檔案覆蓋,甚至分割槽被誤操作格式化以及誤克隆之後,就需要採用磁碟掃描的方法來進行資料恢復。

  由於誤操作而導致的檔案丟失在軟體類資料恢復中很常見,當在磁碟上刪除一些資料後,被刪除的地方只不過做了一個可覆蓋標記,資料並沒有真正被刪除。但是再次寫入的話,不一定立即覆蓋剛剛刪除的地方,因此可以使用磁碟掃描的方法來恢復資料,但資料一旦被其他資料所覆蓋,就很難做到將被刪除資料完全恢復。

  這裡推薦大家使用Easy Recovery和Final Data。由於Easy Recovery和Final Data在針對分割槽表等故障時有著一套獨特的處理方法,可以自動使用內定的方式來掃描檔案,因此結合起來使用往往可以帶來驚喜。

  EasyRecovery 使用Ontrack公司複雜的模式識別技術找回分佈在硬碟上不同地方的檔案碎塊,並根據統計資訊對這些檔案碎塊進行重整。接著EasyRecovery在記憶體中建立一個虛擬的檔案系統並列出所有的檔案和目錄。哪怕整個分割槽都不可見或者硬碟上只有非常少的分割槽維護資訊,EasyRecovery仍然可以高質量地找回檔案。

  以上的幾條硬碟資料丟失,基本上我們使用者都可以自己嘗試一下,使用不同的軟體進行恢復,不一定全部管用,但是如果我們不試的話就完全沒有機會,或者說需要花錢進行專業恢復,但是小編感覺,前提是我們硬盤裡有對於我們比較重要的資料或者檔案等,否則如果只是一些正常的電影或者MP3檔案的話小編建議,就不要進行資料恢復了,直接格式化重做系統最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