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作文範文4篇

  關於孔子的作文篇1:

  開學以來在柳老師的呼籲和幫助下,吾班有序地進行了每日閱讀、積累一句名句的活動。其大都為孔子的輿論,這讓我不得不感嘆:孔夫子對後人帶來了無窮的啟迪!

  此人的輿論中有論學習態度的,有論做人道理的,有論生命意義的,有論君子之見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還記得剛開學,本以為自己在班上成績會很好,不甚驕傲,卻不料落敗於月考中。心中不服,想必是沒發揮好。卻在一次次小考中名落孫山,我瞬間變得膽怯起來。後來有位同學與全班交流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家喻戶曉、流傳至今的名句,令吾豁然開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本領,也都有比我強的地方,虛心學習,才能更好發展。特別是在“強手集中營”的南外,更是不可懈怠,認清自己的本態,與人交流、查漏補缺是進步的最好方式,吾至今才領悟這樣的道理,而早在數千年前,孔子早已給了我們啟示,他難道不偉大麼?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一向有著極好人緣的我,卻在新集體中遇到許多麻煩。憶一次長繩訓練,我因鞋帶鬆散逃了一次繩,卻見某人大聲呵斥:“XXX,你太強了,逃繩噢!”周圍有起鬨的、有安慰我的,我臉都漲紅了,心裡極不平衡,真想報復她!但那畢竟是一念之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就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嗎?不要責怪他人不瞭解你,要想想是否理解了他人。事實上,這件事犯錯的的確是她,之後我也並沒有說一句話,而是一次次認真地練習。在處理這件事上我覺得我的決定是對的。互相排斥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惡果,在這點上我們人人都該向孔子看齊。

  與孔子結伴,令吾一改不愛操心的本色,願意接觸新的事物,感悟這些貫穿時代的哲句。

  與孔子同行的日子,是一段蛻變的過程,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關於孔子的作文篇2:

  我是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孩子,你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嗎?那是一個科技與網路遍佈的世界,與你們的世界完全不同了。如今,儒家思想影響著歷歷代代的人們,因為它令我們受益匪淺,你知道嗎?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就有一篇由您弟子整理和編纂的《論語》,我們已背得滾瓜爛熟了,我最喜歡你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它使我感受到了學習的無限樂趣。每當我空閒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來溫習一下功課,把不太熟或者錯過的題認真地看看,想想,做做,記記。這種好的學習方法使我的學習成績有了大大的提高。您那誠實守信的態度,為人民著想的思想和教育學生誠實,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品質多麼值得後人去學習啊!你創立的儒家學派是“百家爭鳴”時期最正統的學派,培養了許許多多報效祖國,誠實守信的弟子。您的教育思想主要分為“仁”和“禮”兩大類,如今的教師也是這樣來教導學生們的。

  現在有許多電視劇和動畫片都在上演你那個時代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比如《孔子》。《秦時明月》等。好多國家也創辦了《孔子學院》,可見你的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而且影響了全世界。孔子爺爺,您還不知道電視機是什麼吧?它就是能把生活中發生的故事通過立體影象在一個小方快的盒子裡播放,怎麼樣,神奇吧?

  現在,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每個孩子都享有免費接受教育和學習知識的權利。封建時代的暴君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悲劇再也不會重演了。現在我們的生活很幸福,人們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吃得飽,穿的暖,不再受勞役和賦稅的巨大壓力了,整個社會安居樂業,人民自由幸福。

  孔子爺爺,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時代。我會買一臺電視機送給您,當然是紙做的了,不然您會收不到的。通過電視您會更加了解我們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瞭解我們這個時代!

  關於孔子的作文篇3:

  孔子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歷史的塵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學高峰。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孔子是個謙虛謹慎的人。

  《列子·湯問》中曾經出現了兩小兒辯日,當兩個小孩詢問孔子關於太陽的大小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決也”,可見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與謙虛謹慎的品質。他是位在當時就享有“聖人”名號的人,完全可以對這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所說的話不予理睬或搪塞過去,可他不,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

  孔子在學習上有獨到的見解。《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連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雖與老子等各派掌門人物有著不同的觀點,卻總是不遠萬里地驅車前往他們的住處討論學習。

  孔子倡導以仁服人,固守君子節操。一次,在陳斷絕了糧食,許多孔子的學生倒下了,子路生氣地質問孔子:“你見過這麼窮的君子嗎?”雖然孔子也餓極了,卻還是對子路說:“君子在窮困時仍能固守節操,但小人在窮困時會做出傷害仁義的事;君子犧牲自己恪守仁義之道,小人因為窮困而做出違背仁義之道的事。”孔子的話讓子路一愣一愣的,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殺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他可以說是在歷史中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人,他不僅加快了中國文明、文化的傳承,而且還推動了後中國的發展。他創始的儒家學派至今仍然興盛,他教匯出的學生都是具有仁德、禮節的君子,他還是個具有親民意識的“至聖”,注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哪怕見面禮只是一串乾肉,孔子也會“笑納”你為他的學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規模幾乎就能與官學媲美了,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偉人,他是代表中國文化的靈魂工程師。在他的啟發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充滿著墨香與仁義禮讓的美德。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關於孔子的作文篇4: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當時,只要你想跟孔子學習,哪怕是帶上一束肉乾做見面禮或學費,孔子也會樂意收作學生。孔子從不以家境貧窮或富裕、天資聰明或愚笨來選擇學生,所以他門下的學生,包羅各種各樣的人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學生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信用好極了,我不及他。”子夏又問:“子貢這個人又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子貢嘛,挺聰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著問:“那麼子路又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子夏再問:“那麼子張又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張嚴謹莊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聽越糊塗,忍不住問:“老師說的話真叫人疑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麼還要跟您學習呢?”孔子和顏悅色地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他們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的學生又去教學生,培養了很多人才。孔子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後人對孔子十分尊敬,稱其為“萬世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