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史記故事讀後感

  《史記》這本書是我國的歷史鉅著,作者是古代文學家司馬遷,魯迅先生曾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讚美過它。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有一本書,當之無愧的是一篇鉅著——《史記》,它的作者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他用畢生心血創作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全書共有五十多萬字,分一百三十卷,書中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到漢武帝時代,一共三千多年的歷史。魯迅先生曾評價這本書“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其在史學、文學方面的巨大成就。在其中“本紀”是全書提綱,按年月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蹟。“列傳”是重要人物的傳記。其中的本紀和列傳是全書的主體。

  司馬遷有著獨特而卓然的人生價值評判的眼力,在他的筆下,歷史第一次將那些英雄人物和歷史事件展示得風雲雷動。雄霸天下問鼎長城的始皇帝,赤膽忠心德才兼備的朝臣管仲,蕭何;遊說八方四兩撥千斤的謀士蘇秦,張儀……他們為了人生大志,國家利益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百折不撓的風範。在那些重實效、重功利的時代,他們雄心勃勃的創世才情為後世留下了一種典範,一種象徵。

   篇【2】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傳說時代的“黃帝”至“漢武帝”,共三千年的歷史。無愧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上是越王勾踐。因為他是一個有智謀,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人物!

  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因戰爭結下仇怨。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在伍子胥的輔佐下日夜勤兵。 得意之時的勾踐鑄成“王者之劍”,欲滅吳國而後快。不想,夫差已攻進“劍廬”,伍子胥領兵已渡過大江。勾踐大敗。 大兵壓境,越國危在旦夕,范蠡提出降吳的主張。為保留一線復國的機會,勾踐接受了范蠡的意見,降吳為奴。勾踐從此為吳王養馬、拉車,為了復國的大志受盡屈辱。苟且偷生中,默默等待著。 伍子胥勸說吳王,切不可相信勾踐。但勾踐的謹慎行事,使得吳王漸漸地放鬆了警惕,伍子胥的所有諫言也被他當作耳旁之風。勾踐和范蠡在暗中逐漸得到了轉機,並被夫差准予回越國。回國後勾踐仍然謹慎從事,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休養生息。勾踐終於得到了機會,舉兵復國。

  越王勾踐,終於歷經十數年的臥薪嚐膽、韜光養晦、勵精圖治,實現了復國的巨集願。

  《史記》這本書詳細的記錄了三千年的歷史故事,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篇【3】

  神農氏嘗百草,大禹治水三次經過家時都未曾進去看看……

  這本史記書給我們講了許多故事,也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神農氏為了老百姓的安全,嘗變了世界上所有的草藥,最後在嘗草時,死在了一顆斷腸草裡。

  大禹衛了國家的安全,整天都在工作,有很多年沒有回家了,其中有三次路過家門,可是他連看都沒有看一眼就離開了。

  這兩則故事讓我感受到了家事雖小,但是國事更大。家是一個小問題,國是一個大問題。家裡的受傷不要僅,一個國家如果受了“傷”那就是大問題了。我們就要學習他們那種舍家為國的精神。

  伊尹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是個文學家,他曾經說過:“做菜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到恰到的好處,火候也掌控的合適,菜才能又好看又好吃。”

  從這句語中,我可以感悟到做人的道理:人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拖沓懶散,只有張弛有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