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胃的小方法與湯品

  冬季養生要護胃,那麼冬季養胃有哪些小方法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冬季養胃的相關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養胃的小方法

  1、擦小腹

  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上下來回擦動,發熱為止。胃脹、腹痛的病人可選用,每日2—5次。肚臍兩側旁開2寸為天樞穴,這個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祕等。

  2、喝桂花茶

  古人認為桂花為百藥之長,可以“散冷氣”。桂花性溫味辛,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可以化痰散瘀,對食慾不振、痰飲咳喘、腸風血痢、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用桂花、紅茶做成桂花茶,有暖胃的功效,適宜冬天飲用。可以取7—10朵桂花,1—2克紅茶,用開水泡開,沒有糖尿病的人可根據自己口味新增少許紅糖,代茶飲。連續飲用7—14天,對冬季暖胃有很好效果。

  3、平心靜養

  專家認為,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

  4、飲水擇時

  想要護胃,必須要有足夠的胃液來消化,而早上起來胃酸比較濃,此時空腹進食會大致消化不良。建議早上空腹喝一杯白開水,餐前一小時也喝一杯白開水,能很好的稀釋胃液,達到酸鹼平衡,自然就不會影響消化了。

  5、溫性食物最養胃

  溫性食物有強身益氣,滋補腸胃的作用。太過熱性的食物會造成肝火、胃火旺盛,適得其反;過寒性的食物易造成腹瀉、腸胃炎等疾病,因此養胃需吃溫性食物,例如:牛肉、瘦肉、魚肉、龍眼、荔枝、石榴、大豆、牛奶等。

  6、三頓要定時定量

  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後嚴格遵守。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慣必須要改,並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因為人的生物鐘雖然可以前後移動,但總是在一定範圍內,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差別。

  7、飯前喝湯

  在食物比較幹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況下,適量的湯水有益於消化和吸收,尤其適合在冬季腸胃“懶惰”時。湯水會稀釋唾液和胃液,但它對腸道消化液的影響很小。注意不要將飯和湯一起吞下去,飯沒有經過充分咀嚼,容易消化不良。

  冬季養胃喝的湯

  1、山藥紅棗牛肉湯

  材料:牛肉,山藥,蓮子,大棗,鹽,姜,蔥。

  做法:把牛肉切成小塊過水焯去血水。把山藥剝了皮切成小塊。把牛肉粒和蓮子一起下鍋,等水開後再下山藥和大棗。然後放兩三個茴香粒,熬30分鐘左右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爛熟。出鍋前再加點鹽撒上蔥花即可。

  功效:山藥富含多種營養物質,牛肉更是補中益氣的佳品,故而此湯不僅口味鮮美,還可以補脾養胃、益腎固精。

  2、黨蔘鱅魚湯

  材料:鮮鱅魚1500克,黨蔘30克,料酒、食鹽、大蔥、生薑、草果、陳皮、桂皮、植物油、雞湯適量。

  做法:先將黨蔘、草果、陳皮、桂皮、姜洗淨,裝入紗布袋扎口;將鱅魚去鰓、內臟,洗淨後下油鍋稍煎;鍋中倒入雞湯,加入藥包和蔥、料酒、食鹽,煮至魚肉熟爛後,揀去蔥、藥包即可。

  功效:本湯具有扶脾養胃、補中益氣、健身強體之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3、瘦肉蘑菇湯

  材料:鮮蘑菇100克,瘦豬肉100克,花生油、食鹽。

  做法:將蘑菇、豬肉洗淨,都切片,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煮湯,待湯濃、肉熟後,加入花生油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可常食。

  功效:湯濃肉香,有健脾益腎,護胃養胃之功效。

  4、胡椒豬肚湯

  材料:胡椒20克、生薑3片,大棗6個,豬肚250克。

  做法:切去豬肚脂肪,用食鹽搓擦,用水洗淨,去異味;紅棗和生薑用水洗淨,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用適量水,猛火煲開,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開後用中火煲3小時,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胡椒是健胃、暖胃的之佳品,此湯水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具有健脾開胃、驅風散寒、溫中止痛的作用。

  5、花生芪棗牛腱湯

  材料:牛腱肉600克,花生仁50克,北芪25克,紅棗12顆,蓮子25克,香油、鹽少許。

  做法:把牛腱肉洗乾淨後切成大塊,然後用開水燙煮,用冷水漂淨,瀝乾。接著把花生仁、北芪、紅棗、蓮子分別用溫水稍浸後淘洗乾淨;紅棗剝去棗核,蓮子去掉蓮心。在煲內倒入3000毫升清水燒至水開,把用料放入,先用大火煲30分鐘,再用中火煲60分鐘,最後用小火煲90分鐘就可以了。煲好後,隔除藥渣,加入適量油、鹽後便可服用。

  功效:這道菜的功效在於補氣益血,健脾養胃。牛腱肉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和鈣、磷、鐵、鉀等,而花生也含有豐富的營養,對身體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