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風信子的養殖技巧

  風信子又叫做五色水仙。屬於多年生長的球根草本花卉。風信子開花時可搬入室內觀賞,可放置於書桌、茶几、窗臺、餐桌,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買風信子的時間,一般風信子的到港時間是10月份開始的,所以10-11月是最佳的買球時間,超過這個時間就可能是剩的球,花友要自行衡量是否要購買。

  2、風信子的規格,買風信子的時候不要只圖便宜,要問清楚規格,規格越大球越好。

  3、買風信子的時候要捎帶一包多菌靈,一般一塊錢一包。

  4、收到球之後,第一步就是要殺菌,把多菌靈兌水,然後把風信子泡十分鐘左右,去表面死皮,拿出來在陰涼處晾乾。

  5、風信子晾乾之後就可以上盆了,種植土壤以透氣性透水性好的為佳,種植深度不用很深,樓個小頭就可以了。

  6、種植上以後,澆水,第一次可以澆透,以後根據各地情況不同,澆水有所差異,而且澆水的時候不要淋到球身上,這樣容易引起爛球,而且不要積水,澆過多的水,這樣也會引起爛根。

  7、發芽時間,風信子不同品種發芽時間不太一樣,有快的一個星期,慢的半個月也有,而且也根據天氣的情況發芽有早有晚,花友不要著急是否發芽,只要記得少澆水就好了。

  8、上盆後是否給光照,剛開始兩天可以在陰涼的散光處,在發芽後可以在光照下。

  風信子水培的養殖方法

  水培關鍵是選好鱗莖,以大者為上,其外被膜需完好有光澤,被膜的顏色與花色有關,優良的種球表皮縱脈清晰且距離較寬,內部鱗片包裹緊密,用手指壓堅實有彈性,頂芽飽滿外露,基部的鱗莖盤寬厚,用手掂量有沉重感。荷蘭進口的種球是經促成栽培處理,即在25.5℃下促進花芽分化,又在13℃下放置2.5個月,促進花莖發育,然後才在22℃左右溫度下進行水培。

  購回鱗莖先用水洗淨,再放入15%的多效唑,濃度為50毫克/升的溶液中浸泡,1周後用特製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裝營養液***營養液用0.5%複合肥與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等量配製而成***水培,容器的形狀、風格與顏色都與風信子協調,一般用圓球形平底容器,以使水培後的風信子能平穩放置瓶口大小與鱗莖底盤相吻合,即既不能使二者之間留有空隙,又不能使鱗莖盤直接接觸到培養液,最後將其置於黑暗處,1個月後發出許多白根,並開始長出花芽。

  將它然後放在陽光充足處,溫度保持7~10℃,每週換營養液1次。當長至5~6片葉時即可現蕾,此時溫度控制在20℃,15天后可開花。一般水培比盆栽可提早花期5~10天。也可將鱗莖直立放在淺盆中,周圍放些光滑彩色石子加以點綴,用黑布罩上,放在冷涼處使其髮根,然後移至18℃的溫棚中,經2周使其開花,水養期間,每隔2~3天換1次水,並在水中加少許木炭,吸附水中雜質,消毒防腐。

  風信子地栽的養殖方法

  選擇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中性沙質壤土。種植前進行土壤消毒,噴施代森鋅或代森銨。然後將土壤深翻至30釐米左右,施足基肥,基肥可使用腐葉土、骨粉等。9~10月栽種,種植深度10釐米,株行距15釐米X 15釐米。種後立即澆透水。入冬後畦面覆草或蓋一層有機肥保溫、保溼。翌年2~3月新芽出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抽序開花。在現蕾前後各施1次液體速效磷、鉀肥。6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萎,及時將鱗莖挖起,否則鱗莖易腐爛。同時將鱗莖置於通風處風乾,剔除病球,貯存於陰涼乾燥處,待秋季再進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