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被挫傷怎麼辦

  育兒知識是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是對新生嬰兒更好的照顧,更好的呵護所需要學的一種知識。因為每個不同月齡的寶寶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呵護及教育方式。從寶寶及母親雙方的角度關注育兒生活,涉及兒科疾病、幼兒保健、孕婦保健、孕期保健、育兒教育等方面。

  挫傷多表現為區域性腫脹和淤血。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在完整的面板上出現青紫腫痛。以前常用“揉散”來處理這類情況,但往往事與願違。“揉散”一方面越揉越出血,由於不定位的用力,不斷擠壓,把更多的血液壓迫到血管外,使腫塊增大;另一方面越揉越痛,此時外滲至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而且皮下神經豐富,因此使疼痛感明顯加重。

  挫傷的正確處理方法:

  當兒童摔傷後,立即用手掌緊緊壓迫受損部位五分鐘,壓迫面積要大於受傷面積。能直接減少出血,加快凝血過程,預防皮下淤血、水腫。如果面板上出現瘀血,可以冰敷、冷敷,直接壓迫或加壓包紮效果會更好。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將患處適當抬高也有利於消腫。

  在發生瘀血後24小時內,應該冷敷或壓迫減輕腫脹。瘀血24 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2周或更長。

  特別提醒:

  頭外傷後應密切觀察72小時,頭外傷後若出現噁心、嘔吐,嗜睡,沒精神或異常煩躁、哭鬧,安慰不起作用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最讓父母害怕的挫傷就是孩子腦袋上撞出的大包,擔心造成大腦損傷。其實,事實往往沒有那麼嚴重。因為頭部外傷後如有昏迷不醒才會造成腦震盪,在失去意識長達5分鐘或5分鐘以上的患者中,只有5%的人在CT掃描中被發現腦部有異常。而在這5%中,只有10%屬於嚴重傷害,其餘絕大多數基本都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