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因自信成功的典故經典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有信心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因自信成功的典故,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因自信成功的典故篇1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名人因自信成功的典故篇2

  俄國著名戲劇家斯坦尼夫斯基,有一次在排演一出話劇的時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夫斯基實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擔任這個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個服裝道具管理員,現在突然出演主角,便產生了自卑膽怯的心理,演得極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煩躁和不滿。

  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練,說:“這場戲是全劇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兒,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沒有說話。突然,她抬起頭來說:“排練!”一掃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謹,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實。斯坦尼斯拉斯夫基高興地說:“我們又擁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藝術家。”

  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為什麼同一個人前後有天壤之別呢?這就是自卑與自信的差異。

  名人因自信成功的典故篇3

  美國發明家莫爾斯,原來是一位畫家,但他對電磁非常有興趣。經過3年多的刻苦鑽研,他製造了一臺電報機。這臺電報機很粗糙,遭到許多人的冷嘲熱諷。在外界壓力下,莫爾斯沒有灰心,他堅信電報機對人類是有用的,更堅信:“我能幹!”又經過3年多的努力,電報機終於製作成功了。1844年5月24日,人類通訊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名人因自信成功的典故篇4

  上世紀60年代,一個混血男孩出生在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他的父親是肯亞人,母親來自美國的一箇中產家庭。男孩長大後就讀於夏威夷一傢俬立精英小學,因為膚色問題的困擾,他在班上少言寡語。每當老師提問時,他的雙腿就開始不停顫抖,說話也變得吞吞吐吐。老師無奈地告訴男孩的母親,這個孩子連自己都不相信,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了。

  男孩的母親並不認同老師的觀點,她為男孩找了一份差事——課餘時間在街區裡挨家挨戶訂報紙。

  在母親的鼓勵下,男孩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他敲開了鄰居家的門,努力地與他們溝通,徵訂報紙出人意料的順利,幾個鄰居都成了他忠實的訂戶。有了掙“第一桶金”的經歷,男孩從此說話不再結巴了,他從一個街區走到另一個街區,自信地敲開一家又一家的大門,訂單也與日俱增,他第一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多年以後,男孩才知道,他童年時獲得的“第一桶金”浸透了深深的母愛。原來,母親早就安排好了,她自己出錢請鄰居們訂報紙,目的就是給兒子一份自信。成功的他握住母親的手,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是童年那份寶貴的自信讓他一步步地走下來,成為美國首位非洲裔總統。他就是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

  名人因自信成功的典故篇5

  有一次,在一場全國性的律師辯論大賽中,王小丫前去採訪一位著名的大律師。走到他跟前,王小丫很自然地坐了下去,沒想到椅子沒放好,“噌”的一下,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了,全場鬨堂大笑。

  最可惡的是她要採訪的那位大律師居然不伸手去扶她一把,反而在她的旁邊哈哈大笑,還笑得最響。當時王小丫真的很尷尬。但沒辦法,自己摔倒就自己爬起來。她調侃著說:“我摔得太不漂亮了,下次摔碎我一定要注意姿勢。”接站,就若無其事地笑著,開始了採訪。

  事後,王小丫告訴大家:“自信,有時需要學會自我解嘲。”其實,王小丫的自嘲恰恰表現了她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