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作文描寫歡樂的春節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下面小編整理推薦了,希望大家從中能夠有所收穫!

  篇1

  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了,它是我們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每一個春節都過得十分快,但格外不同的是,,去年的春節似乎特別快,然而所有美好的景物都印在了我的心中。

  大年三十那天,屋外的鞭炮聲就“噼裡啪啦”的響起了,那震耳欲聾的聲音使得自己突然像爆炸了一樣,幾乎每一次聲音都使我心中那悶氣重重的、毫不挽留的釋放出來、奔放出來,突然覺得自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渾身都輕鬆了。

  晚上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精彩的相聲、美妙的歌舞、有趣的小品……陸續在電視上播出。但這些都不足以吸引我。我只看到窗外的煙花紛紛在空中綻放。

  我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當我跑到陽臺時,突然,一束束耀眼的光線飛上天空,導火線越來越短,不斷冒著火花,在一瞬間,“啪啪啪……”那一束光線突然炸開煙花騰空而起。頓時,金花四射,在空中綻放。金色的、銀色的、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飛去,似一朵朵閃光的菊花、光彩奪目。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煙花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有的像流星徘徊在夜空,有的像萬壽菊欣然怒放,還有的像仙女散花……多美啊!

  呀!不知不覺,我已經看了半個小時的煙花了。腿腳都有些累了,於是我馬上調整了自己的姿態,繼續在陽臺上看煙花。

  今年的春節比以前的有趣多了,不知不覺,自己看煙花也看到了半夜。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不困。

  篇2

  正月初一晚上,我們村裡又響起了鞭炮聲、歡笑聲。我和姐姐急匆匆地跑到院子裡看天空盛開的花朵,紅的、綠的、紫的、黃的,五彩繽紛,美麗極了。看著這麼多焰火越演越烈,我的手也直癢癢。

  我真的很想自己親手放一次煙花,看看它有多美。可我就是膽小,不敢。一旁的姐姐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跑回房間,拿了兩根菸花來。她示意我讓我看她怎麼放。只見姐姐將煙花放在地上,然後將一根長香點燃,蹲了下去。她手持長香的末端,側過身,小心地對準煙花捻,直到捻噴射出火星時,才走開。她可能覺得我離煙花太近,就把我拽到了臺階上。看到姐姐放的焰火“砰”“砰”“砰”地一個接一個地飛出去爆開,展開多彩的身姿,真是羨慕的不得了。我的手更癢癢了。

  姐姐放好了煙花,說:“這根是你的了,加油啊!”“我的?”我不知如何是好。這時,爸爸走了出來,也鼓勵我大膽一些。有爸爸做後盾,我鼓起勇氣,接過姐姐手中的長香,看著它火紅的一段,好像正等著我似的。我也學著姐姐的樣子,側身、對準,可手卻不聽話,抖個不停。終於碰到捻了,我捂上耳朵轉身就跑。可爸爸和姐姐的笑聲,告訴我,並沒點著。看著他們那樣笑我,我二話沒說,再次來到煙花旁,看到捻噴出火星,我才轉身離去。

  我自己放的煙花一聲聲大叫穿出,而後在空中舞蹈、閃爍。這一幕幕,讓我終身難忘。

  篇3

  中國有許多的節日,我最喜歡的是過春節。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的動物。年一來,樹朩凋敝,百草不生。年如何才能過去呢?人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需要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手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春節前十天左右,家家戶戶準備年貨,人們都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都要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待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日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圓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禧、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話。

  哈哈!聽了我的講解,你肯定知道了春節的習俗,你也一定像我一樣開始喜歡春節了吧!

  篇4

  春節,外婆為我們精心準備了一桌年夜團圓飯,特製的大型火鍋,大缽子肘子,紅燒鯉魚,外加蘿蔔,青菜等各類蔬菜,燒成色,香,味俱全的佳餚美食.全家十一個人圍坐在桌邊,歡聚一團,真是有說不完的情趣.

  過年,時間更新;團圓,空間更新;新春團圓,是生活的更新.新的一年,去一個新的地方!這個新年怎麼過,自己做年夜飯;一家圍著電視看春晚,農家熱炕頭守歲;大年初一頭一天,電話拜年,手機發資訊,那才叫現代!……

  過年了,更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好上加好!

  春節,我的家鄉俗稱過年,風俗大體同祖國各地相同, 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吃團年飯,十分豐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餘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魚較少,為了有百里魚這個菜,用木頭雕刻一個百里魚,放在盆中,撒上蔥花,象真魚一般.

  人們極重視團年飯,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裡趕,家裡人等了又等.吃團年飯,要關著門,意在不讓財寶跑了.飯後放上一掛鞭炮, 表示已吃過了年飯,人們可以走動往來了.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