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在北京高考語文備考階段,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對於同學們來說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這是二樓閒置的一間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鄰居的前院。朱麗每次來舅舅家,都住這間。

  前幾次,朱麗沒怎麼留意這個房間。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門購物,客房只是她睡覺和存放購物收穫之處,每次離開時,壁櫥裡都堆著一些被她遺棄的裝衣服的紙袋子。北京的舅舅對朱麗很疼愛,總是給她一些錢買東西。但在她眼裡,舅舅是個趣味狹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語彙太少。

  朱麗留意起客房,是這次為逃婚而來舅舅家之後。攜了這樣的事情來投親,朱麗沮喪又難為情,哪兒都不去,關了手機,也不見人,整天在客房躺著。

  一日,喧鬧的聲音從窗外的院子傳來,異常清晰。二樓的這間客房,似乎格外便於收集聲音。從前她怎麼沒有發現?

  像是主人出來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還有主人對孩子的提醒:“小寶,和叔叔、阿姨說再見!”之後是短促的安靜,大人們都在等候這位“小寶”的“再見”。可是,遲遲沒有聽見孩子發出的告別之聲。

  一連許多天,鄰居的院子總是很熱鬧。那句她已經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斷飄進視窗:“小寶,和叔叔、阿姨說再見!”或者“小寶,和爺爺、奶奶說再見!”然後照例是短暫的安靜。她看見的小寶,要麼聽而不聞地擺弄一輛遙控越野吉普車,要麼跑向草坪,爬上那隻搖椅搖著自己……

  朱麗一邊覺得這小寶不懂禮貌,一邊感嘆做個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隨著父母對那些他根本不認識的大人說“再見”。她由小寶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場沒結成的婚。在婚禮上,朱麗突然看見特地打扮一新的母親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緊盯住母親,在心裡說服自己那不過是歲月累積起來的錯覺,父親和母親早已離婚,怎會再毆打母親呢?可她還是不顧一切地跑了,就像逃離一場她以為會到來的如母親般的命運,連個“再見”也沒對大家說,連個招呼也沒跟與自己相戀多年、對自己關懷備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這裡,朱麗就趕緊打斷思路,好像若不打斷、她已知的各種譴責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湧來。她對付不了這些,如同她不能擔當一場婚禮。

  初夏過去,暑天襲來。

  一個下午,朱麗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聲音再一次飄進房間。她又聽見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寶,和叔叔、阿姨說再見!小寶,和露露說再見!”

  朱麗繼續迷糊,兼聽那必然到來的短促的安靜。她果然“聽”見了那短促的安靜,之後是主人、客人寒暄著告別,雜以孩子們稚嫩的嘁嘁喳喳。接著她耳邊突然響起一聲清脆的童音:“再見!”那童音分明是小寶的。

  所有人都聽見了這聲“再見”,這是個寶貴的時刻,猶如盲人睜眼,啞人發聲。

  “再見!”小寶說。

  “再見!”另一個童音呼應著。

  朱麗迅速從床上爬起來趕往視窗,像是怕錯過什麼,又以為是聽錯了什麼。她看見門廊下站著小寶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對男女,正領著一個身穿印花連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門口走。

  這前所未有的“再見”之聲原來是兩個孩子之間的道別,與他人的引導無關。

  “再見!”小寶放大了聲音,有點扯著嗓子。

  “再見!”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點扯著嗓子。

  “再——見!”小寶拖著長聲跺起腳來,彷彿對“再見”這個詞不依不饒。

  “再——見!”露露也拖起長聲,像是要邁步跑向小寶。

  兩人無休無止地“再見”起來,好似耍貧嘴,逗樂子,“人來瘋”。

  小寶更激烈地踩著腳,彎下腰,拼盡全力高喊著“再見,再見……”他頑強地、勢不可當地向露露表達著再見的意願。到後來,憋紅了小臉,“再見”聲變得哆哆嗦嗦,聽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見!再哎哎哎哎見!”

  這實在不像耍貧嘴,逗樂子,“人來瘋”。

  那像是歡欣和絕望情緒的一種混合,激烈而壯觀。像冰河在春日太陽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著自己,撕開著自己。叫人覺著,生活其實是從“再見”開始的,當小寶和露露那麼急赤白臉地用“再見”告別時,生活才真正走進他們的生命。

  朱麗退後一步,讓窗簾擋住自己,猶如擋住了某種衝動。

  她站在房間的穿衣鏡前看自己,臉色蒼白,缺少血色的嘴脣含混地嚅動了幾下,彷彿在練習一個忘卻已久的老詞。她發現,自己對“再見”這個詞從來都是漠然的,不管對一座房子,還是對一個親人。一種對自己的陌生的疑懼陡然從心中升騰起來,她環顧這房間,伴著窗外那聲聲不斷的“再哎哎哎哎見”,琢磨著,現在最該做的,是不是應該把關掉了那麼多天的手機開啟呢?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朱麗覺得舅舅是個趣味狹窄的入,所以,儘管之前來北京多次,她對舅舅和他家的客房也沒有太深印象,不曾發現二樓的“客房”格外便於收集聲音。

  B.小寶告別露露時的熱情與告別大人時的漠然構成鮮明對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的“再見”聲,看似耍貧嘴、逗樂子,實則是他們對相見的歡欣和不能相見的絕望的激烈表達。

  C.“猶如盲人睜眼,啞人發聲”,生動地寫出了小寶那一聲“再見”的難得和寶貴;而“迅速”“趕往”等詞語,形象地表現了朱麗第一次聽到小寶說“再見”時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勸說小寶與他根本不認識的人說“再見”,小寶始終不願合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E.小說中的“客房”,既是故事發生的環境,也是“朱麗”和“小寶”兩條敘述線索的交匯點。對“客房”的描寫,不僅為下文情節的展開作鋪墊,也使小說結構更加緊湊。

  ***2***小說中的朱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以“是不是應該把關掉了那麼多天的手機開啟呢?”結尾,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你是否贊同“生活其實是從‘再見’開始的”這種說法?請結合文字,談談你的理由。***8分***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1***C得3分,E 得2分,B得1分 解析 A項,因果關係不當,且對舅舅“沒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據;B項,“不能相見的絕望”理解不準確,文中的“絕望”應主要指小寶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絕望;D項,“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理解錯誤。

  ***2***解析 要根據文中關於人物的描寫或與之相關的事件來概括人物形象。文中記敘了很多關於朱麗的事情,如她對房子、新郎都很少說“再見”,做事情只考慮自己的感受等,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不懂事的人;再如她不顧一切逃婚,關閉手機,可知她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其他如能自我反省,愛面子,易衝動,不冷靜等也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據。

  答案: 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事***。對房子、親人都很少說“再見”,凡事只顧及自身感受,不考慮他人;離開舅舅家時還將一些裝衣服的紙袋子遺棄在壁櫥裡;愛亂花錢,每次到舅舅家後,都大量購物。②消極逃避,不負責任。走不出父母失敗的婚姻給自己帶來的陰影,害怕遭逢母親般的命運,不敢擔當婚禮,不顧一切地逃跑,關閉手機,對母親、新郎、親朋都是極不負責任的。③能自我反省。為逃婚行為而心懷愧疚;能從“小寶”不願與客人告別到主動與客人告別的偶然變化中自我反省,琢磨著要開啟手機。④愛面子。逃婚來到舅舅家後,感到難為情,哪兒也不去。⑤容易衝動,不冷靜。婚禮上,沒有給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顧一切地逃跑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

  ***3***解析 這句話在文章的最後一段,這種戛然而止的結尾,給讀者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作答此題,可以從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節的前後呼應、主題的表達等方面考慮和分析。注意答案要條理清晰。

  答案 ①含蓄地寫出朱麗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轉變,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②與上文“關了手機”遙相呼應,並照應“朱麗退後一步,讓窗簾擋住自己,猶如擋住了某種衝動”,使情節完整、合理。③結尾表明,朱麗在兩個孩子的啟發下,對於怎樣對待他人、怎樣與人交流有了新的認識,暗示了小說主題。④小說戛然而止,把朱麗將要做什麼事,留給讀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盡而意無窮。***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

  ***4***解析 你可以同意題目中的觀點,也可以不同意這個觀點,但要注意用文字內容進行分析。如果同意題目中的觀點,可以具體分析“再見”一詞的內涵及對朱麗的影響;如果不同意,也可以闡述生活應該從什麼開始,如真誠的交流、勇敢面對或者自我反省等。作答時,注意聯絡文字內容,不可脫離文字、泛泛而談。

  答案 觀點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寶”用“再見”告別時,生活才真正走進他的生命。“小寶”從對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於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說“再見”,意味著一個孩子邁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誠地向外部世界開啟一扇心靈之窗。②朱麗通過對一個孩子成長變化的偶然發現,反省自己對“再見”一詞的漠然,醒悟後有了開啟手機的想法,要與外界聯絡,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個從婚禮上逃出來的、不顧及親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並決定積極面對。③能發自肺腑地對親人、朋友,甚至房子說“再見”,其實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對自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發現,也是尊重他人、關注外部世界的一種表現。

  觀點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從真誠的交流開始的。“小寶”的“再見”建立在與露露有共同語言、彼此間交流玩耍的基礎上,所以露露離開時,小寶才會依依不捨,想要與對方再次相見,他們的生活開始於兩人的真誠交流。②生活是從勇敢面對開始的。朱麗逃婚是懼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親那樣不幸,對婚姻的逃避其實是對未來生活的逃避,後來,小寶對待客人態度的轉變影響了她,使她想要面對生活。③生活是從自我反省、自我覺醒開始的。朱麗的轉變雖然受到了小寶行為的啟發,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時對自我行為的反省,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