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地圖

  長春,古稱“茶啊衝”,漢譯“天之城”,被譽為北國春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長春簡介

  長春,古稱“茶啊衝”,漢譯“天之城”,被譽為北國春城。吉林省省會,東北亞區域國際化大都會,中國最大汽車工業城市、國際電影名城,中國建成區面積和建成區人口第九大城市,副省級城市,中國特大城市。東北地區第二大都市。轄10區、4新城、1國家先導區、1國家綜合保稅區、1生態旅遊度假區、4市***縣***。

  長春是近海沿邊開放城市,享受國家沿海開放城市有關優惠政策。長春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平原腹地長春平原,居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東北亞幾何中心,東北亞十字經濟走廊核心。長春市年平均氣溫4.8°C,最高溫度39.5°C,最低溫度-39.8°C,日照時間2,688小時。夏季,東南風盛行,也有渤海補充的溼氣過境。2015年10月31日,長春獲得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聯合中國協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共同主辦併發布的“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二、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春市位於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其中主城區位於松遼平原腹地的伊通河臺地之上。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市域界周長約3298.97公里。

  長春地處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平原腹地松遼平原,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東北亞幾何中心,東北亞十字經濟走廊核心。總面積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926平方公里。2011年建成區面積445平方公里。

  地形

  長春到四平深斷裂是一條分割山地與平原的主要構造線,以東為隆起長春市區,以西為沉降區,長春地區位於隆起區與沉隆區之間。地質構造的過渡性決定了長春地貌型別的多樣性,形成了東高西低的地貌特徵。

  松遼平原地貌由山地、臺地和平原組成,形成了“一山四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長春山地面積不大,約佔長春地區土地總面積的9%。其中,低山佔2.56%,丘陵佔***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達嶺。長春臺地面只較大,約佔土地總面積的41%。其中,平緩臺地佔35.23%,高臺地佔5.77%。主要有榆樹臺地、長春臺地、雙陽臺地和優龍泉臺地。長春臺地面積最大,約佔土地總面積的50%。其中,河谷平原佔39.4%,低階地佔7.5%,湖積平原佔3.1%。主要有雙陽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飲馬河河谷平原和農安湖積平原。

  長春城區位於松遼平原東部山地向西部平原過渡的伊通河臺地上。地勢東高西低,地貌由臺地和平原組成。其中,臺地佔70%、平原佔30%。不同的地貌型別對城市建設起著不同的制約作用。

  氣候

  長春長春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腹地,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地勢平坦開闊。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國乾溼氣候分割槽中,地處溼潤區向亞乾旱區的過渡地帶。氣溫自東向西遞增,降水自東向西遞減。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溼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溼適中的氣候特徵。

  長春市年平均氣溫4.8°C,最高溫度39.5°C,最低溫度-39.8°C,日照時間2,688小時。夏季,東南風盛行,也有渤海補充的溼氣過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秋季,可形成持續數日的晴朗而溫暖的天氣,溫差較大,風速也較春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