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歷史簡介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是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以千手觀音為主體景觀的大足石刻精品景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千手觀音最初的藝術形式是依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變相》,即《千手眼大悲變相》製作的。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乾眼悉皆具足",變現出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無論眾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音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在佛教看來,只要虔誠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

  其經和像雖在唐初就由印度傳法僧攜入中土,但歷經多種曲折和艱辛,才於一百年後在華夏土壤紮根。即便如此。唐宋寺廟壁畫及石窟寺中此類題材仍然較少。目前見於畫史記載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畫家左全於唐寶曆年間***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學院文殊閣繪製的,惜已蕩然無存。有專家認為,在尚未發現更早的影象資料以前,敦煌盛唐時期諸如79、113、148等窟的《千手經變》,可以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千手經變》影象。

  在川渝兩地石窟造像中,儲存較好的"千手觀音"像數量不少。富順的羅漢洞、資中的重龍山、安嶽的臥佛溝與千佛寨、夾江的千佛巖,以及重慶大足聖水巖、寶頂山、北山等處的石雕千手觀音像,都是較為出色的作品。其中以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在此處***和北山最為著名,以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最為耀眼。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簡介

  觀音在佛教的各宗派中都賦有一定職能,而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也不盡相同,因此,能救眾生一切苦難的全能菩薩──千手觀音便應運而生。

  一般說來,觀音造像只要有十隻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見的千手觀音多數是造三十二隻手或四十八隻手,以示觀音的三十二變相和四願,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以達到"千"的涵義。千手觀音每隻手上,還分別持有各種各樣的器物,如日、月、寶劍、如意珠、寶瓶、蓮花、寶鏡等。

  千手觀音手中所執的各種法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勞動工具,以及戰爭武器,在歷史文物考古上有著重要作用。

 

 看了的人還看了:

1.大足石刻導遊詞

2.重慶大足石刻景區北山摩崖造像導遊詞3篇

3.2016導遊風采大賽主持詞

4.寶頂山石刻導遊詞

5.模擬導遊大賽主持詞

6.心靈隨筆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