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脫垂的症狀表現

  胃粘膜脫垂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可以由許多原因形成,而且還會導致人們上腹部疼痛。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胃粘膜脫垂症的症狀

  1、胃粘膜脫垂症的症狀

  本症多見於30~60歲男性。輕症患者可無症狀,或僅有腹脹、噯氣等非特異性症狀。部分胃粘膜脫入幽門而不能立即復位者,可有中上腹隱痛、燒灼痛甚至絞痛,並可向後背部放射,常伴噁心、嘔吐。

  症狀的出現常與患者體位有關。如右側臥位時容易發生,左側臥位時則較少,甚至不發生。因進食可促進胃的蠕動,有利於胃粘膜脫垂的發生,故症狀常與進食有明顯的關係,但缺乏明顯的週期性與節律性。

  服用鹼***物有時亦可使疼痛緩解,但其效果遠不如消化性潰瘍顯著。上腹部壓痛可能是本症唯一的陽性體徵。當脫垂的粘膜阻塞幽門管而發生嵌頓或絞窄時,上腹部可捫到柔軟而有壓痛的腫塊,並出現幽門梗阻症狀,伴或不伴消化道出血。

  2、胃粘膜脫垂症是什麼病

  胃黏膜脫垂是由於異常鬆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過幽門管脫入十二指腸球部,臨床上以後者多見。臨床症狀表現有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噁心、嘔吐,消瘦、輕度貧血,上腹部可有輕壓痛,無反跳痛。本病可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前者與高度活動的胃黏膜皺襞和先天性胃皺襞肥大有關;後者多繼發於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癥引起的黏膜下水腫。本病常見於30~60歲的成年人,男性發病率較高。

  3、胃粘膜脫垂症的病因

  胃、十二指腸發生炎症或其他病變時,胃黏膜水腫,黏膜及黏膜下層增生,黏膜下結締組織鬆弛,胃黏膜移動度增大;同時胃、十二指腸蠕動功能紊亂,如胃竇蠕動增強,則黏膜皺襞很容易被送入幽門,形成胃黏膜脫垂。一切能引起胃劇烈蠕動的因素,如精神緊張、菸酒、咖啡等均為本病的常見誘因。多數患者常合併胃及十二指腸慢性炎症。

  胃粘膜脫垂症的中醫治療有哪些

  1、肝氣犯胃型:症見胃脘脹痛,痛連胸脅,每遇情志刺激則疼痛加重,嘔吐泛酸,舌苔薄白,脈弦。當以疏肝和胃,理氣止痛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藥取柴胡、白芍、川楝子、元胡、香附、炒枳殼、綠萼梅、法半夏、青木香、佛手各10g,廣陳皮、生甘草各5g,水煎服,每日1劑***下同***。

  2、中氣不足型:症見脘腹脹滿疼痛,食後尤甚,臥位減輕,頭暈氣短,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心悸氣促,舌淡苔白,脈細弱。當以健脾養胃,益氣升提為治,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取黃芪、黨蔘、當歸、白朮、炒枳殼、柴胡各10g,升麻、炙甘草、陳皮、砂仁各5g,大棗5枚,生薑3片。

  3、脾胃虛寒型:症見胃脘覺冷,隱隱作痛,喜溫喜按,得熱痛減,口淡乏味,時吐清水,舌淡苔白,脈細弱。當以溫中健脾,和胃散寒為治,方用理中湯加減,藥取黨蔘、白朮、黃芪、桂枝、木香、沙蔘各10g,炙甘草、乾薑、吳萸、川椒、小茴、砂仁各5g。

  胃粘膜脫垂症患者應該如何保健

  1、因胃粘膜脫垂症可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幽門阻塞,大部分繼發於原發病,因此醫生應重視原發病的治療。

  2、當疑有胃粘膜脫垂症時,醫生應首選胃腸鋇餐檢查,以明確診斷。

  3、胃粘膜脫垂症患者,當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幽門阻塞時,應立即住院治療,以便得到及時的救治。

  4、患者要適當休息,從事較輕的體力勞動,避免重的體力勞動,減少機械性刺激所造成的胃蠕動增加的各種因素。解除患者精神因素,從心理上解除對此病的恐懼。

  5、患者要注意少食多餐,少食辛辣食物,禁菸、酒、濃茶等,以減少對胃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