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飲食注意什麼事項

  中藥是中國古代延傳下來的一種醫學,中醫科一很有效的治療很多疑難雜症但都需要服用中藥,那麼在服用中藥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吃中藥需要注意什麼

  1、生冷類食物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如白蘿蔔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時服用人蔘和其它滋補藥時,由於藥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故蘿蔔與人蔘不宜同服。

  2、辛辣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瘻、癰癤患者等。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如辣椒屬熱性,若有發熱、便祕、尿短赤、口乾渴、脣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必然會加重“上火”症狀,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3、發物類食物

  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吃公雞肉、豬頭肉;疔、癤、瘡、癰等面板疾患者,當禁吃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鑑此,“發”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之意。

  4、魚腥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為鹹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鯰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5、油膩類食物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洩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中藥搭配抗生素要注意禁忌

  1、富含有機酸的中藥

  含有豐富的各種有機酸的中藥有烏梅、五味子、金銀花、山茱萸、女貞子、白芍、山楂、枳實、木瓜、陳皮等。

  這類中藥都忌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克拉黴素、泰利黴素、喹紅黴素等***配伍。因為這類中藥在體內代謝都產生酸性產物,使體液呈酸性,使以上抗生素的效力減弱。

  這類藥物也忌與磺胺類藥物及其乙醯化衍生物***磺胺嘧啶、複方新諾明甲氧苄啶等***配伍。因為這些藥物代謝後產物致體液呈酸性,酸性環境使磺胺類藥物的溶解度降低,以致在泌尿系統中析出,形成結晶,引起結晶尿、血尿、尿閉等。

  因而凡在使用這類中藥,或含有這類藥物的處方、中成藥時,都必須注意與避免與相應抗生素、磺胺類藥物配伍。

  2、鹼性較強的中藥

  鹼性較強的中藥有海螵蛸、龍骨、牡蠣、瓦楞子,還有一些成藥如大黃蘇打片、烏貝散等。

  這類中藥也忌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配伍。原理是能使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吸收加快,血中濃度過高,使抗生素對聽覺的毒性副作用增強。所以如果長期使用,必須注意調節劑量,監測藥效。

  與這類中藥有配伍禁忌的抗生素還有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四環素類和呋喃妥英。原理正相反,鹼性環境會影響這些抗生素的吸收,降低藥效。

  3、富含金屬離子的中藥

  富含金屬離子的中藥有石膏、珍珠母、龍骨、牡蠣、滑石、明礬、代赭石、磁石等貝殼、礦物類中藥。還有包含這類中藥的處方,如白虎湯。

  這類中藥忌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如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強力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同上***配伍。因為金屬離子會降低這些抗生素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