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怎樣吃藥不傷胃

  胃不好的人吃藥可能會造成胃出血和胃潰瘍等,所以胃不好的人吃藥時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不傷胃。下面小編馬上就告訴大家胃不好吃藥不傷胃的方法吧。

  胃不好吃藥不傷胃的方法

  技巧一:選腸溶片或緩控釋劑型

  藥物引起胃損傷的原因主要分為刺激胃酸分泌、抑制胃前列腺素的合成、直接刺激胃黏膜等。布洛芬、紅黴素等藥物的普通片劑或膠囊主要在胃中溶解,可刺激區域性胃黏膜。選腸溶或緩控釋劑型,有助減輕這種刺激。胃不好的人看病時應該主動將病情告知醫生,以便選擇合適的劑型。

  技巧二:不影響藥效時,飯後服藥

  受食物影響大的藥物一般建議空腹服用,而部分藥物不受食物影響或者影響較小,胃不好的人諮詢醫生後,可選擇在飯後半小時左右服藥,減輕對胃的刺激,因為食物不僅中和了部分胃酸,而且可在胃壁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

  技巧三:喝點蘇打水防燒心

  部分降壓藥、解熱鎮痛藥、抗生素、激素可引起“燒心”症狀。如果在服藥後出現了“燒心”症狀,可以在服藥一個小時後喝點蘇打水,或者吃蘇打餅乾等鹼性食物,中和部分胃酸,從而緩解症狀。當然,服藥後如出現持續腸胃不適,或有胃食管灼燒感、心窩部疼痛等嚴重症狀時,應及時就診,由醫生根據情況進行鍼對性治療或者調整用藥方案。

  技巧四:正確的服藥方法

  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也很重要,胃不好者最好採用站姿服藥和用適量水沖服。如躺著服藥或者不用水沖服,藥物易停留在上消化道,溶解後區域性濃度很高,易造成胃黏膜損傷。

  技巧五:站立吃藥

  站立吃藥,吃藥後站立一段時間,能加快藥物通過食道和胃部的時間,避免和減少藥物對胃部的刺激。

  技巧六:吃藥後多喝水

  吃藥後適量多喝些水,除了治療胃病的藥物之外。這樣可以加快藥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稀釋藥物濃度,降低藥物的刺激性。這樣不影響藥物的吸收,也不會影響藥物作用。

  最傷胃藥物

  1.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也就是我們常用的“感冒藥”,如解熱鎮痛藥,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鬆、撲熱息痛、布洛芬等。這類藥物可以造成胃黏膜損傷,使胃黏膜內的前列腺素減少。因為前列腺素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所以前列腺素的減少,會使胃黏膜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出現等,所以有胃炎或其他胃病的患者在疾病的活動期應禁止服用這類藥物,必須服藥時,儘量在飯後服用。這樣可以減少藥物對胃粘膜損害作用。

  2.激素類藥物

  如強的鬆、氫化可的鬆等。這類藥物短期大量應用可引起應激性潰瘍或急性胃黏膜病變、急性胃炎。有胃炎的患者應避免服用這類藥物。如果病情需要服用時,應該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或抗酸藥。

  養胃護胃的注意事項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