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石課堂反思

  《醜石》告訴我們真美、大美可能深藏於大丑之內,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淺陋的眼光去評判事物的美和醜。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醜石》一文通過發現一塊醜石其實是隕石的前前後後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真美、大美可能深藏於大丑之內,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淺陋的眼光去評判事物的美和醜。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做到了鑽研教材,為學生創造思維、表達的寬鬆環境。在學習課文的伊始,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課文是通過哪幾方面展示這塊石頭的醜的?作者都運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醜石的醜?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動腦思考,學生經過我的提問,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能舉手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明白了,醜石的外表醜——“醜得不能再醜”。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又讓學生找出本文的兩個中心句“以醜為美”和“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讓他們結合課文內容合作探究,理解句子意思,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從而理解課文中心。最後讓學生根據文章先寫醜石的醜,再寫醜石的美使學生明白課文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篇2

  上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我樂意學”。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本節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但還有個別同學在學時不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還需要老師繼續多關注他們,並給予他們幫助,使他們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快樂學習,暢所欲言。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做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學得更好。

  篇3

  在《醜石》這一課的在教學中,我首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身臨其境”般的環節,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教學平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學習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這一課文的教學中,我首先做到了鑽研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在學習課文的伊始,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這塊“醜石”的“醜”表現在哪裡?開始時村民們怎麼對待它?這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看到這塊‘醜石’,你想對它說些什麼?如果你是這塊‘醜石’,你又會想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學生經過我這一提問,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爭著舉手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更能讓學生明白,醜石的外表醜——“醜得不能再醜”。

  上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我樂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