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國是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不僅關係到各國的國計民生,也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去了解吧。

  中國是世界第一產糧大國,近年來,每年生產5億多噸糧食。中國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美國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年產糧食5億噸左右,是世界糧食生產第二大國。美國的糧食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年出口量約1.5億噸。

  印度也是世界產糧大國之一,年產糧食約2.3億噸。印度是人口大國,其生產的糧食基本用於國內消費。

  巴西2009年糧食產量達1.41億噸,是世界產糧大國之一。巴西是世界第二大大豆出口國,第三大玉米生產國,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位。

  俄羅斯也是世界產糧大國,2008年糧食產量近1.1億噸。2009年,俄羅斯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

  烏克蘭是世界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2009年糧食總產量為4600萬噸,出口量超過2100萬噸,與俄羅斯並列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小麥、大麥年產量超過2800萬噸,出口達1860多萬噸。

  中亞國家哈薩克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之一,2007年糧食產量達到2010萬噸,其中約1000萬噸用於出口。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國。食品加工業是法國獲取外匯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出口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另外,加拿大也是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南美的糧食生產大國除巴西外還有阿根廷。

  糧食儲存過程中水分對其的影響

  糧食收穫後的水分含量無論對其商用或種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理想的糧食含水量是將糧食乾燥至儲糧微生物生長的臨界點附近,在這一水分條件下,可以保障糧食的儲藏安全,最大限度地維持糧食的新鮮度和食用品質,同時也可最大限度地維持糧食的發芽率和種用品質。水分與溫度都是影響糧食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但二者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約的。在糧食水分含量底時,溫度對呼吸的影響很小;當糧食水分增高,溫度所引起的呼吸強度變化非常激烈。根據實驗,水分儀為18%—23%的糧食在50—55°C溫度下,呼吸急劇上升後驟然減弱。但水分為14%—16%的糧食在同樣溫度下經過幾晝夜,呼吸能力幾乎沒有變化。同樣,在溫度較低時,水分對呼吸影響較小,在低溫時,水分較高的糧食也能安全儲藏。例如,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很低,含水20%的小麥也可以作短期儲藏;而夏季糧溫升高,安全水分應保持為13%—14.5%;北京大米度夏的安全水分為13.5%,而在氣溫較高的上海就必須控制安全水分在12.0%以下。顯然糧食的儲藏穩定性受到溫度和水分的綜合影響,只要糧食水分和溫度控制好後,完全可以抑制黴菌、蟎類和昆蟲的生長,避免對儲糧造成危害。糧食水分檢測對糧食的收購、運輸、儲存、加工、貿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世界糧食日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此後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旨在提醒人們關注第三世界國家長期存在的糧食短缺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我國國家糧食局將在當天首次向全國糧食幹部職工發起倡議,倡導自願參加24小時飢餓體驗活動,以更好地警醒世人“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