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插圖表現能力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新興媒體的出現,插圖表現的手段和呈現的方式與過去傳統的插圖不一樣了。傳統的插圖教學比較重視素描造型基本功訓練,主要培養學生觀察物件和表現物件的能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 ,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創意構思和審美的造型表現能力

  構思源於生活,對周圍的事物觀察和體會要仔細深入,不斷從生活和自然界中汲收營養,通過自己的感觀去發現挖掘藝術之美,從而提高審美意識。

  當審美意識與表現能力協調一致,並達到一定水準,審美才能被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學生一方面加強造型訓練,具備紮實的繪畫技巧;另一方面向優秀插圖家學習,先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插圖風格,去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審美興趣,學習插圖家的表現方法,反覆臨摹後,再按自己對物件的感受體會,採用其他表現的形式方法再進行描寫。當藝術審美意識提高後,對插圖風格樣式都有自己的理解判斷,有些學生開始喜歡某種風格或想形成自己的某種風格,也在嘗試一些誇張變形。

  在插圖中,運用誇張變形比較常見,變形作為一種藝術誇張的手法,其目的是強化畫面形象的藝術感染效果,增強意味性。“法無定法”,變形沒有桎梏,只要是符合主題表達,又能滿足讀者的審美需求,使其在視覺和心理都能獲得愉悅的感受,就可以大膽變形。

  學會畫好創作草圖

  插圖創作草圖是文學內容轉化成視覺造型語言的初始表現,靈感稍縱即逝,創作者要能快速捕捉靈感使其躍於紙上,並在與文字、思維、畫紙之間互動交流,不斷改進完善物件形態和構成關係。為了畫好草圖,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速寫訓練是很有必要,速寫是在較短時間內用簡練的表現手法描繪物象的基本特徵,具有概括簡練生動的特點,是插圖收集素材和構思起稿的重要手段。

  收集素材可以是實景寫生,也可以是圖片描繪,只要畫過的東西,都會在頭腦裡留下深刻的記憶,還要特別注重整理以前畫過的速寫,因為速寫是視覺記憶,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創作草圖的過程中要多推敲構圖組織和表達樣式,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在靈動變化的草圖中尋找靈感,而有的學生很拘謹,不敢大膽用筆,老師應鼓勵學生快速靈活運用複線條表現,不求畫面整潔,這種看似凌亂畫面卻給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便於後期的調整補充。

  在上正稿前,先整理一幅相對完整的黑白圖是非常必要的。黑白構成是組織畫面的基礎,畫面的黑白的對比很重要,突出畫面的重點、強化畫面的層次。重視並加強黑白草圖訓練,讓學生拋開具象的形色,僅僅關注畫面中黑、白、灰的構成關係,思考研究點、線、面如何在畫面上排列組織,能幫助學生把握好畫面構圖,並及時做出調整,這是插圖構圖的最關鍵環節。

  學會“色”誘眼球

  從視覺感受角度講最搶讀者眼球可能算是插圖中的色彩了。無論怎樣,優秀的插圖家總能默默地用“色彩”這根繩慢慢牽引讀者看完最後一張插圖。插圖家在創作插圖時,非常注重畫面的色彩選擇,首先要考慮的是插圖定調,怎樣來確定色調?色調是根據主題需要,結合色彩間的組織,通過對比調和來表達的色彩整體關係。色調的處理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並依主題或情節變化,隨之變化,用深暗而渾濁的色調可以表達憂鬱和傷感,用明亮而鮮豔的色調可以表達歡快和喜悅。

  插圖色彩還應考慮不同年齡段讀者的色彩適應度,對於低齡兒童來說,過於成熟的色彩技法不適合他們,兒童讀者對色彩的辨析能力相對成人來說較弱,對比較弱的色彩會使他們在辨認物件時混淆不清,這就是為什麼兒童插圖總是用純度較高的顏色的原因,而且色彩間的對比較強,物件的邊線***輪廓線***也很明顯。

  材料的選擇和技法的表現

  需要什麼樣的造型觀念,確立什麼樣的表達程式,提取什麼樣的形式元素,採用什麼樣的表現手段等等,都需從整體到到細節全面考慮,插圖家還要把主題內容、物件特徵、形式表達等結合起來,發現、挖掘、熟悉新的表現材料和工具,插圖所用紙張也不是單一的,有的甚至可以畫在木板上或畫布上。

  除了傳統的繪畫工具材料,如水彩、水粉、油畫、丙烯、彩鉛、色粉、鉛筆、鋼筆、炭筆等外,很多插圖家還喜歡使用各種顏色的粉筆、鋼筆、水彩筆、馬克筆、金銀色筆、墨汁等;還使用一些特殊材料如石膏粉、塑形膏等;還可以使用照片拼貼、剪紙、蠟染、紙雕塑甚至橡皮泥等製作浮雕式的插圖,不同的材料就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和肌理,如果運用恰當,必然妙趣橫生,增強畫面造型的表現力。現今使用電腦技術繪製插圖的群體也很大,數字繪畫是插圖發展的大趨勢。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各種材料,面對不同的文學題材、內容、風格,要能熟練掌握多種繪畫技巧,積累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