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包豪斯設計風格的確立和包豪斯設計教育的成型,並不是突發的,也並非必然的,產生於20世紀初的德意志製造聯盟、俄國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對包豪斯14年的發展有著的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以下小編為你帶來有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強調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敗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強調標準,用以打破藝術教育早成的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標準化。

  ***3***設法建立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以上幾個要點,已經將教學的中心從比較個人的藝術型教育體系轉移到理工型體系的方向上來了。

  ***4***把設計一向流於“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因而設計第一次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為現代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5***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介入到設計中來,將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6***打破了陳舊的學院式美術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員、色彩專家約伊騰創立預科,在此以前是沒有所謂基礎課之說。同時創造了結合大工業生產的方式,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工藝有了結現代工業生產方式與設計規律的專門人才,形成了一種簡明的適合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美學風格,將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包豪斯產生的歷史背景:

  歐洲工業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藝生產體系,是以勞動力為基點的。而工業革命後的大工業生產方式則是以機器手段為基點。手工時代的產品,從構思、製作到銷售,全都出自藝人***工匠***之手,這些工匠以嫻熟的技藝取代或包含了設計,可以說這時沒有獨立意義上的設計師。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分工,於是,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製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然而大工業產品的弊端是:粗製濫造,產品審美標準失落。究其原因在於: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於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只關注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並不顧及產品美學品味。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於藝術家不屑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產品。因此,大工業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紀上半葉,形形色色的復古風潮為歐洲社會和工業產品帶來了華而不實、繁瑣庸俗的矯飾之風,例如羅可可式的紡織機、哥特式蒸汽機、以及新埃及式水壓機。產品設計中如何將藝術與技術相統一,引發了一場設計領域的革命,以下三個運動作為標誌,也是在包豪斯產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

  19世紀後期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發起人威廉·莫里斯對當時出現的缺乏藝術性的機械化批量化產品深惡痛絕,他同時十分反對脫離實用和大眾的純藝術。1861年,莫里斯與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繪畫、雕刻、傢俱和金屬製品美術工匠公司”,這在藝術設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由美術家親自設計並組織生產的機構,但其背離了工業革命的必然趨勢,否定代表新生產力的大工業機器生產,使他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機器生產產品技術與藝術的矛盾。

  1900年前後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

  主張藝術與技術結合,提倡藝術家從事產品設計。主要成就體現在傢俱與室內設計方面,主要貢獻在於繼承了英國“藝術手工藝運動”主張的技術與藝術相結合,並使這種新的設計理論和觀念在歐洲各國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傳播。其侷限在於否定了工業革命和機器生產的進步性,錯誤地認為工業產品必然是醜陋的。

  比利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為傑出的設計家與設計理論家,無疑應推凡·德·威爾德***Henry Vaan de Velde***,威爾德出身畫家,後來也當過建築師,1890年他為結婚選購傢俱時,感到市場的所有用品都"形態虛偽",從而開始自己動手設計大部分用品,這使他立志畢生從事設計活動和設計改革,在這一點上,他和威廉·莫里斯頗為相似。

  威爾德的設計思想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早在十九世紀末,他就曾經指出"技術是產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據理性結構原理所創造出來的完全實用的設計,才是實現美的第一要素,同時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質,他提出了技術第一性的原則,並在產品設計中對技術加以肯定。1902年至1903年間,威爾德廣泛地進行學術報告活動,並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從建築革命入手,涉及產品設計,傳播新的設計思想,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反對純藝術。

  1906年他考慮到設計改革應從教育著手,於是前往德國魏瑪,被魏瑪大公任命為藝術顧問,在他的倡導下,終於在1908年把魏瑪市立美術學校改建成市立工藝學校,這個學校成為戰後包豪斯設計學院的直接前身。

  威爾德到魏瑪之後,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他認為,如果機械能運用適當,可以引發設計與建築的革命。應該做到"產品設計結構合理,材料運用嚴格準確,工作程式明確清楚",以這三點作為設計的最高準則,達到"工藝與藝術的結合"。在這一點上,他已經突破了新藝術運動只追求產品形式的改變,不管產品的功能性的侷限,推進了現代設計理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