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樑刺股是什麼意思

  一個詞語可能有好幾種意思,可能有些意思你不知道,那麼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懸樑刺股,讀音xuán liáng cì gǔ。比喻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個成語。雖然告訴我們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為了學習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體,讀書也是需要適可而止的。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成語辨析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形容刻苦學習。

  近義:映雪讀書、鑿壁偷光

  反義:無心向學

  示例:清·李漁《比目魚·贈行》:"我懸樑刺股年復年,把銅雀磨穿。"

  懸樑其解為:用繩索等吊具綁其頭部***頭髮***,使其固定在一個空間位置***懸空***,不會因睏倦自由活動,其中"樑" 指房樑,"股"在古代為大腿的意思,故為"股"。

  故也稱:頭懸樑,錐刺股。

  成語典故

  成語"頭懸樑"和"錐刺股"由兩個故事組成。

  刺股故事

  見於《國策·秦策一》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蘇秦,字 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裡***洛陽李樓鄉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

  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後世評價

  "懸樑"之事據說是發生在漢朝,而"刺股",就出在蘇秦在秦國受冷落之後閉門讀書的一年間。想想日後蘇秦在六國之間蹦來竄去,最後落得被刺客要了性命的下場,他的確算是一個十足的英雄,但這,"懸樑刺股"的故事,能作為佳話流傳千古,一定是他沒有想到的了。

  透過蘇秦"刺股"之外的動因,可以感受到他苦心鑽營的利祿之心。褒貶不容我定言或評說,而此類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亦是彼彼可見的。若蘇秦或張儀,抱著做事的決心,而不是為了貪圖自己一時的榮華,那段歷史想必可以改寫,譬如說,秦國早日一統天下,或者說,六國一直可與秦國抗衡?其實歷史並不是由人格高尚的人譜寫的,天使和魔鬼共同主宰著這個世界,眾多平庸的人,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或者埋頭過著自己眼前的日子。

  偉人也好,惡人也罷,有時透過表象去深究其內因,足以摧毀我們一直固守的價值觀。若執著地鑽研其究竟,近乎是種殘忍。而歷史的畫卷,最終彰顯的,是世事陽光的一面,並非自欺或欺人,而是在無常世事裡,人們需要這樣的精神和信念,來支撐脆弱的心靈。恰如蘇秦的"刺股",我們需要用此類的故事,去引導孩子們做事的毅力與恆心,而隱去其後的齷齪,任之隨著時間的長河,漸漸消隱罷了。

  懸樑刺股意思是隻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也說的是隻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穫,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懸樑刺股作為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故事源自戰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

  相關人物

  孫敬,東漢著名政治家,縱橫家,成語"懸樑刺股"中"懸樑"的主人公。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相似典故

  鑿壁偷光

  匡衡,西漢經學家。家貧,他的鄰居比較富裕,為了學習, 匡衡便將牆壁掏個洞,引來鄰居家的燈光讀書。

  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囊螢映雪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藝文類聚》卷二 :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晉代孫康因為家貧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他覺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費光陰。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夢醒,見一絲亮光從窗縫裡鑽進來,原來是大雪映出來的,他起身對著亮光看起書來。經過他夜夜刻苦努力終於成為飽學之士。

  韋編三絕

  出於《史記·孔子世家》的典故,原為孔子為讀《易》而多次翻斷了牛皮帶子的簡,現用於比喻讀書勤奮。

  聞雞起舞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程門立雪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遊酢、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遊酢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典故啟示

  懸樑刺股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囊螢映雪是什麼意思

  囊螢映雪,讀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漢語成語,比喻人勤學好問。原出處: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 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後以"映雪囊螢"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

  成語解析

  【成語】囊螢映雪

  【釋義】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學習刻苦勤奮。

  摺疊編輯本段詞語辨析

  【詞性】褒義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勤學苦讀。

  【相近詞】囊螢照雪、鑿壁偷光

  【反義詞】不思進取

  【押韻詞】夙夜不解、停陰不解、針頭削鐵、廢銅爛鐵、趁熱打鐵、誨人不惓、尺兵寸鐵、土崩瓦解、刃迎縷解、蟬蛻蛇解

  【字詞解釋】囊螢:包著的螢火蟲;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其他表示學習刻苦的成語】韋編三絕、懸樑刺股、鑿壁偷光、。

  典故

  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晉孫康,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燈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

  註釋

  1、胤:yìn

  2、倦:厭倦

  3、盛:把東西放入

  4、數:表數量

  5、以:用來

  6、貧:貧窮

  7、映:映照

  8、清介:清正廉潔

  9、交:結交

  10、遊:通"友",朋友

  11、不雜:不雜亂

  重點句型:清介,交遊不雜:他***孫康***十分清廉,從不交接雜亂的朋友。

  成語故事

  孫康家裡很貧窮,買不起燈油。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英語翻譯

  read by the light of bagged fireflies or the reflected light of s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