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有哪些主要症狀表現

  飲食不規律是引起腸胃炎最大的因素之一,那麼你知道腸胃炎有哪些症狀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腸胃炎的症狀表現。

  腸胃炎的症狀表現

  一、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

  且時輕時重。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二、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

  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這種情況要考慮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三、飯後上中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

  病的時間可能已經很長;疼痛有規律,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後發作。這種情況可能是胃潰瘍。

  四、經常在飯後2小時左右出現胃痛

  甚至半夜疼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秋冬季節容易發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節律。這類情況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炎症。

  五、飯後腹部脹痛

  常有噁心、嘔吐,偶可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近期才出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這種情況應高度警惕,因為有可能是胃癌。

  六、飯後立即腹瀉

  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飲食不當就發作。也有可能時而腹瀉時而便祕,腹瀉時為水樣,便祕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不見消瘦。這種症狀,以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較大。

  為了我們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為了讓我們能享受美食的美味!我們要及時鑑別診斷出自己是否是腸胃炎患者。如果是,應該對症下藥!早日擺脫困擾。讓自己的腸胃恢復自己的活力。

  急性腸胃炎的分類

  ***1***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單純性胃炎可由化學物質、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等引起。其胃粘膜病變主要為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表面覆蓋白色或黃色滲出物,可伴有點狀出血和輕度糜爛,本病發病多急驟,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因感染而致病者常伴有急性腸炎而有腹瀉、臍周疼痛,重者可有發熱、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本病病程較短,具有自限性。其治病原則主要為祛除病因、對症治療、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

  ***2***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徵的急性胃炎,常伴有出血。口服藥物***如水楊酸鹽製劑、保素鬆、消炎痛、利血平、糖皮質激素等***、酗酒及危重疾病的應激狀態為其常見病因。本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上消化道出血,有嘔血和黑糞,但出血量一般不大,且常呈間歇性,可自止。急性糜爛性胃炎的治療原則主要為積極治療原發病,祛除致病因素,並做相應的制酸和止血處理。如果為上消化道大出血應及時給予輸血、輸液、積極補充血容量。

  ***3***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是由於吞服強鹼、強酸或其它腐蝕劑而引起的胃粘膜損傷。胃部病變在輕者表現為粘膜充血、水腫、糜爛,重者可有急性潰瘍、胃壁壞死甚或穿孔。本病在吞服腐蝕劑後即有口腔、咽喉部的燒灼和窒息感、舌水腫、流涎與嚥下困難,並有胸骨後和上腹部劇痛,亦可有持續呃逆、嘔吐、咳嗽,發熱可達38℃~39℃,呼吸困難,嚴重者嘔吐物呈血性,出現虛脫、休克甚至併發食管、胃穿孔而引起縱隔炎、腹膜炎。本病是一種嚴重的內科急症,必須及早積極搶救,監測生命指徵,應用解毒劑,營養支援及抗生素防治感染。

  ***4***急性化膿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是胃壁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病變。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鏈球菌,其次為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及大腸桿菌。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胃潰瘍、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術為其誘因。本病起病急驟,臨床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上腹部劇痛、噁心、嘔吐,偶有膿性嘔吐物。本病一旦確診,應立即給予手術,並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糾正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腸胃炎的治療方法

  1、慶大黴素碳酸鉍膠囊:消炎,止瀉,一次2~3粒,一日3次。

  腹瀉明顯,可加用思密達1袋,日3次服,吸附病菌,止瀉,不要與抗生素同服,可錯開時間服。

  2、胃痛可用斯達舒或胃復康口服。

  3、中藥可用霍香正氣水口服。

  4、應注意補充水分:

  1***可口服自制“米湯”,又稱口服補液鹽:

  製法:炒米粉50克,食鹽3.5克,小蘇打2.5克,加適量菜汁,服用前加溫開水1000ml,每次300~500毫升。

  2***或熬稀小米粥,放適量食鹽、小蘇打,服用。

  3***也可用5%葡萄糖鹽水加溫後口服。

  必要時上醫院補液治療。另外,注意飲食衛生:偏食、挑食、飢飽無度或過量進食冷飲冷食,或嗜好辣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均可導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不利於病情的好轉。注意飲食衛生,三餐定時定量,飢飽適中,細嚼慢嚥,是促進胃腸病康復的良好習慣。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強的鬆等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會加重胃潰瘍的病情,應避免使用。如因疾病必須要服用,要向醫生說明,改用其他藥物,或遵醫囑,配合其他輔助藥物,儘量減少胃腸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