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留學一個月的生活費清單

  英國有著優越的教育和高品質的生活,不少學生會選擇去英國倫敦留學。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倫敦留學一個月的生活費花費情況如何,歡迎大家閱讀!

  倫敦留學一個月生活費多少

  房租:£100-£200/周

  房租果然無論在哪裡,都一定是最貴的。如果你選擇住學校宿舍,你將每週大概花費£105-£250。不過你還需要提前支付£250作為押金哦!

  如果你選擇和朋友一起出去租房,那價格也將會隨著地段、房間大小、是否和他人同居等選項而決定.3人合租一般會在£100-£200左右,還不包括水電費。

  並且你需要提前支付半年的租金作為押金,以防房屋受損。但如果你想要住著倫敦市中心高檔社群,那一定會超過每週£350。

  賬單:£15-£30/周

  如果你是全日制的學生,便不需要繳納稅費***Council Tax***。如果你的房租裡已經包括,記得要求返還哦!

  如果你選擇的是學校公寓,一般賬單和財產保險都是包括在已交房租內的。

  如果你選擇自己租房,那賬單的費用主要來源於電費、水費、網費、暖氣費等。

  食物:£30-£40/周

  民以食為天,不論在哪裡飲食都將是你日常花銷的重頭。平日的聚會社交都會使支出變大。據不完全統計,如果你選擇喝自來水***英國自來水為可飲用水***而非瓶裝水,自己做飯而非外賣——這足足可讓你一年節省超過£840。

  交通:£15-£30/周

  只有非常少的學生可以負擔起在倫敦1區的房子,所以交通費用也是必要的。學生已經要記得辦理TfL Student Oyster卡,你可以選擇周卡、月卡或年卡。

  書本費:£10/周

  作為學生,文具、書籍、列印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英國的書本費用十分昂貴,所以很多學生選擇購買二手書籍。主頁君也悄悄告訴你,在每學期的開始,會有很多商店,文具、書籍甚至是電腦都會有學生折扣哦!

  留學英國倫敦一定要知道這12件事

  倫敦地標性建築不勝列舉。

  大笨鐘、議會大廈、白金漢宮都舉世聞名,你還會一眼認出黑色的計程車和紅色的電話亭。

  但倫敦還有許多祕密等待你去發掘。哪裡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批薩餅?哪裡能遇到可以分享創意、共飲一杯好茶? ‘Walkie-Scorchie’ 到底是什麼?

  今天,由倫敦卡普蘭霍爾本學院***Kaplan Holborn College***畢業生Francis Labiran分享他所知道的倫敦!

  在倫敦學習的三大祕密地點

  協作靈感:倫敦Campus

  谷歌的 Campus 是倫敦創業者的吸鐵石,但同時也是學習的好地方。它位於倫敦東部的Shoreditch,處於倫敦城中活力地帶的中心。對於訪客來說,這裡從來不乏新鮮事。

  在Shoreditch的Hoxton Square享受陽光 圖片提供 ©Joanna Henderson

  但真正吸引我們的是這座大樓裡發生的事情。Campus有七層工作空間,滿足了眾多不同的工作需求,提供免費wifi,在一樓還有一個咖啡館。這裡不但可以滿足你複習準備考試期間的要求,而且還可能為日後職業發展提供所需的靈感。

  靜修之處: 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 是世界上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一流的展覽,並且地理位置處於King’s Cross St Pancras火車站旁,非常便利。這裡的靜修室可以容納超過1000名讀者,還有室內和室外的學習區域。如果需要小憩一下,你可以參觀這裡收藏的世界級藏品,例如《英國大憲章》、曼德拉Rivonia審訊的演講記錄以及列農創作歌詞的手稿。

  如果需要進入閱讀室,你需要註冊獲得一個讀者證***Reader Pass***。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帶上居住地址的證明檔案和帶有相片的身份證明檔案就可以了!

  不同感受: Timberyard

  從“Tea, coffee, work and play. Re-imagined”這個口號就可以猜到Timberyard 的一二。這是一個旨在為顧客提供一個全身投入其中、獨一無二的咖啡店。Timberyard有兩個分店,一個在東倫敦的Old Street,另一個在Covent Garden的Seven Dials,目的是要吸引年輕而具有好奇精神、樂於在喝茶之際工作和建立人脈關係的群體。如果你喜歡在咖啡店裡學習,現在就跟星巴克說再見吧,Timberyard肯定會虜獲你的芳心!

  位於Soho的Old Compton Street上常見咖啡館的室外咖啡桌 圖片提供©VisitBritain/Ingrid Rasmussen

  倫敦摩天大樓暱稱的來由

  碎片大廈***The Shard***

  如果你有幸從倫敦東部飛入希思羅機場或從西邊飛入嘉維克機場,這會是倫敦地平線上最搶眼的建築。The Shard 還是倫敦最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2012年完工,2013年在69-72層對外開放為一個令人眩目的藝術館!***,被稱為“碎片大廈”是因為它貌似一個……玻璃碎片。

  夜幕下的倫敦: 倫敦市中心的碎片大廈***左***和倫敦塔橋***右***圖片提供©VisitBritain/Jason Hawkes

  小黃瓜***The Gherkin***

  這是位於倫敦金融區***City of London***30 St Mary Axe ,是倫敦最受歡迎的地標建築之一。“30 St Mary Axe”這個官方名字毫無想象力可言,因此倫敦人給它起了個暱稱叫“小黃瓜”,因為其形狀就像一個醃製了的黃瓜。這座建築外表有744塊大幅玻璃,每個相當於5個足球場,要完成所有玻璃的清潔需要一個9人團隊10天的工作時間!

  從泰晤士河觀看Gherkin 圖片提供©VisitBritain/Pawel Libera

  無線燒灼機***The Walkie-Scorchie***

  20 Fenchurch Street可能是全倫敦最為危險的建築。它曾經的暱稱是“無線對講機”***the Walkie-Talkie***,全因為它獨一無二的曲線形設計,但很快得到了另外一個不那麼招人喜歡的花名。在2013年一個陽光燦爛的夏日,這座玻璃建築開始聚光太陽反射到下面的街道,造成地面溫度躥升到灼人***scorching***的91度,把汽車都融化了,還造成了附近商鋪的火災!大樓的開發商後來通過遮陽板解決了這個問題。

  高溫灼人: 曾經的“無線對講機”現在配上了遮陽板 圖片提供©Richard Coleman

  乳酪磨碎器***The Cheesegrater***

  位於Leadenhall Street的The Leadenhall Building又被稱為“乳酪磨碎器”,是另外一個新晉倫敦地標。雖然***非正式地***被冠以廚具的名字,但這座建築並不是專供精製乳酪的餐館,而是倫敦金融區的一座寫字樓,與乳酪磨碎器唯一的聯絡就是它的形狀。

  去英國倫敦留學的原因

  對於國際生,英國的優勢何在?倫敦的優勢又何在?

  凱文麥卡錫最先提到的是大不列顛廣受好評的教育質量。

  ‘在各個世界大學排名中,英國尤其是倫敦的高校都名列前茅。這是我們多年以來悉心打磨教育系統的結果,確保留學生在這裡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

  然而,倫敦就像一個melting pot一樣,多元的文化註定了他本身自帶不平凡屬性,‘每當和國際學生們交流時,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英國留學經歷裡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什麼?他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文化多樣性。倫敦和世界上大多數地方不同,這裡的文化如此多元,以至於你在留學期間就能接觸不同文化、瞭解人們如何待人接物和表達自己,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在未來的職業和人生中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當你在跨國公司工作,或者開始考慮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品牌時,在英國留學過的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

  另外,“倫敦作為世界最大的金融、商業、藝術中心,這個城市本身就能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單是各種免費的博物館和藝術畫廊就吸引了大量的學生。”

  我想要留,卻留不下來

  英國的學生簽證一般前前後後的多給5個月,如果讀的一年制碩士,其實簽證時間很拮据,你們也大多畢業後迫於無奈需要回國。

  凱文?麥卡錫表示,學生簽證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留下來在這裡工作。|今年我們將協助一些公司推出第一屆中國學生職業展,幫助中國留學生在英國找到工作,或者回國工作。明年這樣的職業展還會進一步拓展到中國留學生集中的其他城市例如伯明翰、曼徹斯特等。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舉措來幫助學生就業。”

  國際生寶寶們的福音~~~

  倫敦這座城和這座城裡的大學

  今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顯示倫敦是世界頂級名校最集中的城市。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稱倫敦是國際教育之都。只是這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關聯。‘倫敦有四所大學位列世界前四十這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我們還看到了另一個趨勢:許多英國大學都在向倫敦靠攏,例如利物浦大學、紐卡斯爾大學、格拉斯哥大學、華威商學院和拉夫堡大學等等都在倫敦開設了分校。’

  “此外,國外的大學也開始在倫敦開設分校,例如印度最大的私立大學、馬來西亞最頂尖的創意藝術學校、以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都在倫敦建立了分校區。可以說,這些高校將倫敦視為巨大的投資地。”

  倫敦非常受國際學生歡迎,他們認為值得在這裡為自己的未來投資。倫敦每年接收來自220個國家約10.5萬名國際學生前來就讀。大量的國際學生因倫敦豐富的學術、文化、商業及人文資源而選擇倫敦。可以說倫敦和高校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教育生態系統。

  就是因為這樣的良性迴圈,這樣彼此的成全,所以有了你們讀書就一定想要選擇的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