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反思

  生活中常見的鹽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內容,鹽的廣泛用途與工農業生產、生活緊密相聯的,教學中應滲透關於鹽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本課題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的發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學設計中,密切注意聯絡社會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慾望中探索新知識,變枯燥為生動,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另一方面,課程設計儘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大量的實物、錄影、圖片,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對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本課題設計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介紹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第二課時介紹粗鹽的提純以及複分解反應。

  本課時介紹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鹽: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本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用視訊資料介紹學生熟悉的物質──氯化鈉的製取過程,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用豐富的表現形式保證學生的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展現化學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採用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所瞭解到的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一些性質和用途。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須的化學知識、技能,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讓學生體會化學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相聯,真正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通過學生探究實驗,注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使學生切實感受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參與意識,體現合作性學習和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最後讓學生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上網查詢為我國制鹼工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蹟,將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

  篇二

  本節課主要設計思路為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演示實驗,完成對碳酸根離子鑑定和複分解反應及條件的學習。

  通過遊戲來引入幾種常見的鹽類物質並同時學習了它們的性質及用途。本人重點利用生活中常見物質來完成教學任務,如利用鈣片來檢驗碳酸根離子,利用白醋、檸檬來代替稀HCl。同時通過動畫展示和實驗演示相結合的方法引入複分解反應及條件的學習。在上課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驗的能力,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內容。

  不足之處: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過多,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探究內容未能有效組織學生彙報總結,而是由教師本人代替,講述內容教多;複分解反應條件教學時,未能設計有效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著重觀察生成物特點,導致學生在總結時過多觀察生成物中均含有鹽類物質,而忽略了對沉澱、氣體和水的重視;最後課堂練習的難度大了,應將書寫複分解反應方程式改為初步判斷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篇三

  化學概念是抽象概括的知識,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和想象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單純灌輸,較少的考慮到學生的接受途徑是否恰當。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貫徹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採用類比、啟發、探究式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行為更加主動,獲取知識的需求更加強烈。

  許多問題,從小的方面講,第一、沒有注重學生書寫方程式的練習;第二、沒有規範學生化學式的書寫和練習;第三、資料圖片等資訊較少,如缺少一些胃藥圖片、溶洞圖片和侯德榜照片等。 大的方面講,第一、這節課自認為雖然列碳酸鹽的主要化學性質,但學生不能很好的去認識,可能會出現模糊理解。這是想“求全”思想下導致的教學錯誤,因為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也就是在知識的傳授上既沒有講精細、講到位,也沒有講全面。第二、在碳酸鹽***含CO3原子團***的檢驗這個重點上並沒有突破,學生沒有很好的歸納、總結和概括出檢驗的方法,也就並不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