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考研擇校指南

  目前,管理學專業考研比較火熱,很多同學爭相報考,但在選擇選擇院校上,卻出現了很多的困惑,為了確保大家科學理性地選擇報考院校,今天小編為你專門整理了管理學考研相關資料。

  

  管理學之所以吸引了眾多考研人的目光,究其原因:一是管理學專業有良好的就業前景與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對管理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秀的管理人才更是高薪難求。二是就業門檻的提高,增強了人們提升自身素質的意識,而管理學知識在社會各領域的運用也激發了人們對管理學知識的渴求,許多在職者也紛紛選擇報考管理學研究生來實現為自己“充電”的目的。

  諸子百家,四分天下

  在各大高校中,有的單獨設立管理學院,有的將管理類專業置於相關學院之下,因此在報考時需要全面衡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管理類專業在其他學院也有設定。開設管理學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歷史不同,實力各異,管理學學科在這些院校中側重不一,從整體來看,開設管理學研究生教育的院校呈現以下佈局特色:

  一、老牌院校,遙遙領先

  老牌的管理學院系,多集中於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他們都在 1984 年中國現代管理學教育重啟之初成立,是我國曆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管理學院系,管理學教學體系較為成熟。能夠到這類管理學院讀研,是眾多優秀考生的理想,因此儘管競爭激烈,報考難度很大,仍然吸引了眾多報考者。對於想要報考這些老牌院系的外校考生而言,首先應當衡量自身實力,如果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就不要放棄,畢竟這些院校有著其他院校無法比擬的優勢。

  二、實力為證,奮起直追

  與老牌院校相比,開設在“ 211 工程”高校的管理類院系,其實力不俗,發展迅速,在管理學教育上絲毫不遜色於老牌院校,在一些專業上甚至可以與之比肩,如西南財經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上海財經大學的會計學專業等,這些專業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水平,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這些院校培養的畢業生綜合能力較強,就業形勢非常好,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像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財經類院校招收大量畢業生。由於院校本身的實力較強,報考這些院校的考生多為本校考生,他們在獲取內部資源方面佔據天時地利的優勢,往往錄取率較高。報考這些院校的跨校考生人數較少,且本科多為二類院校,實力一般,因此考試難度較大,考研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這些院校的初試分數線為國家線,但是由於報考人數比較多,最後錄取的分數線往往高出國家線很多。因此,報考時需要向所報研究生院或在讀的師兄師姐諮詢相關資訊,複習考試時才會更有針對性更有動力。對於本科就讀於這類院校的學生,筆者建議有能力的考生,不妨嘗試報考第一類院校,這樣對於自己日後的發展而言將是一個新的飛躍。

  三、後起之秀,濟濟一堂

  這類院校多為省屬重點大學的管理學院,雖然成立歷史較短,但發展迅速,並且與省內多所企業開展院企合作,為本省輸送了大量管理人才,對其經濟影響很大。這類院校管理學教育多以實用為標準,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受到各大企業的歡迎。每年報考這些院校的本省考生比例較高,競爭情況視報考專業而有所不同,企業管理、管理工程等專業競爭比較激烈,而圖書館學、情報學等專業則較為冷門。對於那些基礎稍弱而又想繼續深造的考生,筆者推薦報考這類院校,這些院校的分數線較低,錄取率較高。此外,這些院校的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又往往與地區企業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有利於今後的就業及發展。

  四、嶄露頭角,後發優勢

  這些院校包括那些設立管理學碩士點不久的院校,以及在某些管理學專業建設上有所建樹的院校,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農業林業經濟管理、中國礦業大學的礦產資源經濟與管理、北京物資學院的物流管理等。這些院校在其擅長領域的研究往往有比較好的導師和研究團隊,在這方面的研究不亞於重點院校。由於為較少考生所知,這些院校往往被考生忽略,每年報考人數不多,考取難度相對較低。報考這類院校的考生來源較為多樣,不一而論,筆者建議考生不要排斥這類院校,在報考時可以有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