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初中畢業語文升學考試試卷

  在一份設計良好的語文試卷面前,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檢測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水平!所以,還等什麼呢?讓我們來做一套語文試題卷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年,希望對你有用。

  2017年

  選擇題

  下列詞語中劃線的字,每對讀音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載體/載重模範/模式泥土/拘泥反省/省親

  B.扁舟/偏旁惆悵/綢繆嘹亮/潦倒奴婢/裨益

  C.勉強/強迫曲徑/曲解處理/處境車軸/壓軸

  D.緬懷/靦腆任務/烹飪頃刻/傾訴維護/帷幕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眷顧雄糾糾魂牽夢縈笑容可掬

  B.緘默催化劑賞心悅目集思廣議

  C.薈萃文縐縐金碧輝煌博採眾長

  D.肯求檢字法力挽狂瀾目不暇接

  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記憶

  ①我們都知道記憶的功能是由大腦完成的,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當人們需要記憶一些必須由身體參與的技能和運動時,除了通過大腦進行記憶之外,肌肉自身也會自覺啟動記憶功能。

  ②肌肉記憶雖然聽起來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卻相當常見。用筷子、騎自行車、跳舞、做體操、演奏樂器等等,無一不需要肌肉記憶的配合。就拿彈鋼琴來說,有時候一首曲子彈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後面的譜子了,這時候無論你怎麼絞盡腦汁地回憶,都沒有任何進展。但是,如果你能從頭開始,再彈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殼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順下去了,這就是你身體的肌肉記憶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腦記住一系列規則和技巧,但在實際操作中,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樣好嗎?

  ④林丹之所以成為“超級丹”,不是因為他腦子裡羽毛球理論記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練習中熟記了各種球的應對模式,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自動給出反應。其實不難理解,當外界刺激出現時,如果完全要靠大腦支配身體肌肉,需要的時間較長,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記憶支配身體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惡作劇突然偷襲一位武木高手,即使這位高手是你的親人,你也千萬不要以為他會對你手下留情,因為身體的反應絕對要快過大腦,當他後悔時,你可能已經被打殘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記憶的真實寫照。

  ⑤事實上,肌肉記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和普通記憶一樣,也起源於大腦。當我們的身體學習某種新的技能時,大腦就會啟用身體上所有需要配合的運動單元來幫助我們完成一系列的動作。

  ⑥一旦我們的肌肉纖維從大腦處獲得了移動的訊號,它們便會開始反饋資訊。當我們做出某種動作時,肌肉、肌腱以及關節中的“感測器”便會持續不斷地將身體當前的空間位置反饋到我們的中央神經系統當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動的資訊。

  ⑦這一過程是從大腦到肌肉的一個持續不停的反饋迴圈,久而久之,我們的大腦會建立一條穿過中央神經系統的路徑,從此,肌肉的動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過大腦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動進行了。這些一次次經過的路徑也就變成了所謂的肌肉記憶。

  ⑧從肌肉記憶的原理中我們不難看出,想要構建肌肉記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動作重複的數量。在剛開始學習某種技能或運動專案時,我們還是需要通過大腦來控制身體協調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腦和肌肉反饋迴圈之後,才能構建出便捷的路徑,形成肌內記憶。

  ⑨肌肉記憶有個特點,那就是形成以後便很難忘記了,即使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不再重複那些動作,肌肉記憶也會潛藏在我們的身體中,一旦需要使用就會被再次啟用,其效率遠比新學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專業的運動員即使中斷訓練長達20年,當其再次重新訓練時,所需要的時間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來說,記憶花費的時間長,遺忘所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而肌肉記憶是在長期的重複練習中形成的,因此遺忘得慢也是理所當然嘍。

  ***作者:李苗苗。有刪改***

  【小題1】肌肉記憶為什麼可以“不假思索”?***3分***

  【小題2】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麼?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4分***

  【小題3】下面這段文字介紹了一種利用肌肉記憶原理髮明的新技術。如果你想用它為上文錦上添花,你會把它放在文章的開頭部分還是結尾部分?為什麼?***2分***

  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名叫“移動音樂觸覺”的技術,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無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鍵上,這副手套通過藍芽與-檯筆記本或是手機連線,科學家設計的計算機程式會將音符轉換成震動,並刺激手指移動到正確的位置上敲擊琴鍵。而在這期間,你完全可以背英語單詞或者看部新上映的電影。實驗證明,這期間背誦單詞的效率與正常情況下沒有任何區別。

  【小題4】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雖然學過,但已經好幾年沒下過水了,有些猶豫。請你結合文章相關內容,鼓勵他大膽游泳。***3分***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共16分***

  放 學

  ①安安上小學了。半年之後,媽媽覺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畢竟只是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

  ②十五分鐘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十五分鐘。媽媽開始不安。

  ③一個小時零十分之後,媽媽拎起汽車鑰匙,準備出門找安安。門鈴響了,安安進門,看見媽媽生氣的面孔,驚訝地問:“怎麼啦?”媽媽生氣地說:“怎麼啦?還問怎麼啦!你過來給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書包,嘟著嘴在媽媽指定的沙發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裡全是黑的。“你到哪裡去了?”審問開始。“沒有呀。”安安睜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時零十分,你做什麼了?”“真的沒有呀!”安安漸漸生氣起來,聲音開始急促,“我跟米夏兒、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這樣一路走回家,哪裡都沒去,什麼都沒做呀!”他氣憤地站了起來。看樣子孩子沒說謊。“安安,媽媽只是擔心,怕你被車子撞了,被壞人拐了,懂嗎?”安安點點頭:“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裡都沒有去。”

  ④以後的日子裡,媽媽又緊張過好幾次,用電話追蹤來追蹤去,然後安安又一臉無辜地出現在門口。

  ⑤媽媽決定親眼看看孩子怎麼走那十五分鐘、三個拐彎的路程。

  ⑥1l點半,放學了。孩子們像滿天麻雀似的衝出來,嘰嘰喳喳吵得像一鍋滾水。孩子往千百個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躍,坐在長凳上的媽媽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還有安安的“死黨”。四個小男生在前頭走,媽媽在後頭跟著,隔著一段距離。

  ⑦經過一截短牆,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11點45分。

  ⑧經過一個大鐵門,裡頭傳出威武的狼狗叫聲。米夏兒已經轉彎,現在只有三個男生了。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著撤退,尖叫聲中混著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靜下來,小男生又開始躡手躡腳地摸向大鐵門……狂喜尖叫著撤退。媽媽看看手腕,12點整。

  ⑨克利斯轉彎,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著地,肩並肩,頭顱依著頭顱在研究地面上的什麼東西。他們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著正方形的書包,像烏龜揹著硬殼。地面上有一隻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隻死掉的金頭綠眼蒼蠅拖走。死蒼蠅的體積比螞蟻起碼大上20倍.螞蟻工作得非常辛苦。媽媽很辛苦地等著。12點15分。

  ⑩史提方轉彎。安安踽踽獨行,揹著他花花綠綠的書包,兩隻手插在褲袋裡,嘴裡吹著不成調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媽媽想,再轉彎就是咱們的麥河街。安安停下來。他看見了一片美好的遠景:一塊工地。他奔跑過去。媽媽心一沉。工地上亂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鐵釘、掃把、刷子……安安用腳踢來翻去,聚精會神地搜尋寶藏。他終於看中了什麼——一根約兩米長的木條。他握住木條中段,繼續往前走。12點25分。

  ⑩在離家還有三個門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樹下,仰頭往上張望。這一回,媽媽知道他在等什麼。松樹上住著兩隻紅毛松鼠,它們經常在樹幹上來來去去地追逐。有時候,它們一動也不動的,就貼在那樹幹上,瞪著晶亮的圓眼看來來往往的路人。現在,兩隻松鼠就這麼定在樹幹上,安安仰首立在樹下,他們彼此用晶亮滾圓的眼睛瞅著對方,安靜得好像可以聽到彼此的心跳。

  ⑩在距離放學時間一個小時零五分之後,七歲半的安安抵達了家門口。他把一根兩米來長的木條擱在地上,騰出手來按了門鈴。

  ***作者:龍應臺。有刪改***

  【小題1】放學回家的路程,媽媽認為只需十五分鐘,安安卻走了一小時零十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2分***

  【小題2】第①-③段中哪些語句為後文寫安安放學路上的經歷做了鋪塾?***2分***

  【小題3】品讀第⑦-⑩段,從詞語運用、修辭方法、細節描寫中任選一個方面,結合相關語句進行賞析。***4分***

  【小題4】全文十多次寫表示時間的詞句,有什麼作用?***4分***

  【小題5】本文的主旨,有人認為是表現母愛,有人認為是表現童真童趣,有人認為是關注兒童成長。你贊同哪種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探究。***4分***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小題。***共10分***

  ***一***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村,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水益澀①,曳②舟不得進,陸行六七裡,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迴環,遙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④,高下聯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⑤相徵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 越二嶺,首有亭當道,髹書⑥“雪竇山”字。

  ***節選自鄧牧《雪竇遊志》***

  注:①澀:不通暢。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④隴:通“壟”。⑤牧豎:牧童。⑥髹***xiu***書:用赤黑色的漆寫。

  【小題1】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異漁人甚異之使內外異法也***《出師表》***

  B.舍便舍船屋舍儼然

  C.去停數日,辭去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D.道不足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小題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小題3】語段***一***寄託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2分***

  【小題4】根據語段***一******二***的內容,分條概括雪竇與桃花源的相似之處。***4分***

  詩歌鑑賞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共4分***

  春 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小題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小題2】你認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個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2分***

  語言表達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共9分***

  材料一二十四節氣之一——穀雨***下圖***

  材料二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正值冬至。他路過白河岸邊,看到風雪裡勞作的鄉親們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弟子搭起醫棚,盤上大鍋,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煮好後再用麵皮把它們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後,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小題1】材料一的圖畫,介紹了和“穀雨”相關的哪些內容?***4分***

  【小題2】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二的內容。***2分***

  【小題3】聯絡兩則材料內容,使用關聯詞語“不僅……而且……”寫一句話,概括二十四節氣和大自然、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3分***

  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橫線處,使上下文語意連貫。***只填序號******3分***

  建築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個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緊密相關。“中則正,滿則覆”,__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個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點缺憾,意思就是不能過滿,過滿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審美趣味在於“整”和“缺”

  ②這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

  ③中國建築不過分追求完美

  ④同樣也反映在建築上

  名著導讀

  名著閱讀。***任選一題作答******4分***

  【小題1】從下面兩個故事中選擇一個,結合相關情節,寫出主人公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獲勝的。

  ①鬥金角大王、銀角大王 ②三打祝家莊

  【小題2】《魯濱遜漂流記》也被譯為《魯濱遜歷險記》,你認為哪種翻譯更合適?請結合具體情節簡述理由。

  默寫

  古詩文默寫。***共8分***

  【小題1】報君黃金臺上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賀《雁門太守行》***

  【小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小題3】歐陽修《醉翁亭記》一文中,寫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題4】潛心讀書有四種境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靜下心來,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 , ”***陶淵明《飲酒》***,沉醉其中,樂而忘我,此第二境也;“ , ”***杜甫《望嶽》***,登臨頂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人生有限,學海無涯,此第四境也。

  作文

  任選一題作文。***50分***

  【小題1】題目:讓路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小題2】讀下面材料,然後作文。

  女兒問:“為什麼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親說:“甜的西瓜是因為被陽光照耀的時間長。…‘那地裡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陽光的照耀嗎?”女兒又問。父親說:“是啊,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裡,不肯接受陽光的照耀。”

  要求:①根據材料寓意,選好角度,自擬題目。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看了的人還看:

1.2015年河南省語文中考試卷及答案

2.2016年河南省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3.河南中考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4.河南省中考語文真題

5.2016河南中考語文答案

6.河南中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