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精準扶貧評議總結

  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要對貧困村和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確保扶貧能落實到貧困戶中,改善貧困戶的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20xx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xx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會議精神,緊緊抓住市、縣委主要領導的講話精神,在各相關單位的關心、支援、幫助下,實施“集團幫扶,整村推進”,以農民增收為重點,以全面脫貧摘帽為目標,團結和帶領全村廣大人民群眾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奮力拼搏,安口鎮吳坪村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圍繞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和省、市、縣精準扶貧會議精神,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舉措,制定最強有力的措施,實行掛圖作戰,下大力打好這張扶貧“精準牌”。

  一、摸“準”扶貧物件,確保精準扶貧“靶向定位”。 按照國家和省、市、縣對貧困戶、貧困村進行識別和建檔立卡的工作要求,我們嚴格執行識別標準,把最貧困的戶納入幫扶範圍,科學合理制定幫扶計劃。分社逐戶建立了基本情況資料庫,並按照“規劃到社、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總體思路,精心編制了吳坪村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確立了貧困戶主導產業,填寫發放了貧困戶登記表、扶貧手冊,制定了貧困戶脫貧計劃,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冊、有檔”,對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實行資訊化管理。並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通過分析致貧原因,對扶貧物件逐戶確立幫扶專案,建立脫貧規劃明白卡、臺賬,明確幫扶責任單位、幫扶人員。具體採取扶貧專案拉動、合作社捆綁發展、就近務工等扶貧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創“優”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陽光普照”。 深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認真傾聽貧困群眾訴求,耐心詢問每戶家庭情況,深挖致貧根源,逐戶走訪建檔,與貧困戶交心談心、算賬對比,制定幫扶計劃,謀劃佈局產業專案,推進精準扶貧。切實把村民組織起來,把致富能手培育起來,把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隊合理利用起來,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把產業培育起來,把土地流轉起來,把群眾帶動起來,把醫療體系完善起來,把發展環境優化起來,把村社兩級幹部積極性調動起來,著力推動貧困戶的經濟和產業健康發展起來。

  三、吹“響”攻堅的號角,精準整合資源,打好連片脫貧攻堅戰。

  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抓好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攻堅行動確定的目標任務對接工作,強化各雙聯單位和領導幹部的主體責任,組織引導他們共同擔負起扶貧攻堅任務,動員更多的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社會力量參與,深化拓展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等幫扶模式。同時加強扶貧專案和相關涉農專案資金的整合力度,統籌安排整合資金。集中向重點產業、重點專案、扶貧重點傾斜,激發群眾發展活力,著力解決資金分散、重點不突出、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使有限的資金、專案和政策能夠進村入戶精準實施。

  一、加強領導。為了抓好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我們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重點要求要把全村貧困人口核實好,在核實貧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門的低保人口銜接起來,通過認真相對比較,做好貧困農戶的識別工作。

  1、根據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認真按照貧困農戶建檔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驟,做好貧困農戶的統計工作。

  2、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和初選出本村貧困農戶名單。並且通過村級公示初選貧困農戶名單。

  3、做好精準扶貧“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條路徑”,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強減貧脫貧的內生力量;創新城鄉互動發展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拉動力量;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支撐力量;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保障力量;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領導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統攬、開發扶貧、拔掉窮根為總攻方向,以“五個機制撬動五個力量”為總攻路線,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總攻目標,以“往前衝”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氣、“一起上”的格局、“認真抓”的勁頭為總攻要求來貫徹落實省委、市、縣的要求。

  二是構建“一套機制”, 即十子法。 探索構建“十子”機制,推進精準扶貧。具體是瞄靶子,建識別機制。梳辮子,建分類機制。結對子,建駐村機制。理路子,建規劃機制。想法子,建幫扶機制。甩膀子,建動力機制。強班子,建引領機制。湊份子,建聯動機制。造冊子,建管理機制。

  三是突出“一個抓手”, 即抓手法。圍繞目標具體、措施具體、進度具體、責任具體“四個具體”。

  四是實現“一個突破”, 即產業鏈法。要在產業鏈上發展,依靠市場激發內生動力上突破。通過產業鏈生成和發展要素的主動連結,鏈動農戶、合作社、企業、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訓、融資、特色品牌4個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產業扶貧的資源和力量,促進農民尤其貧困農民持續增收,實現穩定脫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資金和專案,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推進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建立工作,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美化亮化農村環境。要結合貧困戶的具體情況,著眼市場需求、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找準產業發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級產業發展規劃,做到“規劃到村、輻射到戶、帶動到人”。實施好當前的專案,同時要積極爭取各類專案資金的投入,做到專案到村到戶,資金到村到戶,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四法”工作。

  篇二

  XX村位於XX鄉東北部,距離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8個村民小組369戶1687人,低保戶30戶87人,五保戶3戶3人,勞動力866人。全村共有黨員63名,其中女黨員6名,共有村民代表37人。耕地總面積3962畝,人均2.2畝,其中:山地1440畝。現有果園2400畝,其中豐產園1000畝,新幼園1400畝,果品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35%。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1戶302人,貧困面17.9%。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認真開展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嚴格落實“五步”識別法,改“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堅持差異化扶持,做到底數清、問題請、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確定了貧困戶91戶302人,計劃2016年脫貧38戶176人,實現整村脫貧。

  二是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大資料平臺建設工作。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資料平臺建設相關要求,組織人員對91戶貧困戶惠農政策、社會救濟、危房改造、教育、衛生、飲水安全、富民產業、勞動力培訓等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調查,並按時限完成系統錄入工作。

  三是加快整村推進專案建設。積極銜接爭取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專案,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南胡同、北衚衕改造工程,投資115萬元,柏油罩面村內主幹道路2.3公里;投資20萬元,襯砌排洪渠2公里;投資10萬元,砂化村莊道路2公里;大力發展果品產業,實施果園標準化管理1000畝,計劃秋季新建果園200畝。結合整村推進專案實施,新建村部1處,7間126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動中心1處,9間173平方米,建成村級文化廣場1處,總面積2668平方米,其中修建文藝演出舞臺一座120平方米,完善了村級陣地建設,為組織活動開展提供了場所;銜接農行為26戶貧困戶提供扶貧貼息貸款100萬,發放雙聯貸款40戶200萬元,銜接信用社為24戶貧困戶提供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20萬元,並投資20萬元,成立了XX村扶貧資金互助社,解決了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短缺難題。

  篇三

  今年四月以來,我鎮緊緊圍繞上級精準扶貧工作部署,按照“科學規劃,統籌協調,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工作原則,大膽創新工作舉措、精心組織強化落實,全鎮建檔立卡的2380戶貧困戶、5231名貧困人員脫貧計劃得到了順利有效實施,全鎮上下呈現出良好的精準扶貧工作新常態。

  一、強化組織領導,做到責任精準。一是夯實工作隊伍,成立**鎮精準扶貧工作組,嚴格執行“工作到村、扶貧到戶、責任到人”和“月走訪、季登記、年彙總”的工作機制,督促各級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結對認親”,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二是健全機制保障,結合我鎮扶貧工作實際,制定了《**鎮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鎮20xx-2020年總體脫貧>工作計劃》等制度措施,層層落實目標任務,推動精準扶貧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三是逗硬績效考核,加大對駐村工作組的考核力度,切實做到扶貧工作周彙報、月總結。不定期開展走訪督查,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各村***社群***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把扶貧成效與幹部績效考核相結合,進一步激活了扶貧幹部工作的內在活力。

  二、強化宣傳引導,做到意識精準。一是落實扶貧政策宣傳,加大扶貧工作宣傳力度,通過入戶走訪、召開村***社***扶貧工作會、發放扶貧工作手冊和懸掛橫幅標語等方式,向廣大群眾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政策,確保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貧困群眾不等不靠、不依賴,自主尋找脫貧途徑、增添脫貧措施;二是著重致富理念引導,加強村民責任心和感恩教育,積極灌輸“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脫貧理念,呼籲各村***社群***率先致富的村民回鄉投資創業,助推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村民共同致富;三是注重脫貧技能提升,實施“扶貧先扶智”工程,先後聘請縣、鎮農業技術骨幹為群眾上技術培訓課,共舉辦油橄欖、核桃、青脆李等種養殖培訓18期,培訓村民1200餘人,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創業能力和致富本領。

  三、強化工作舉措,做到目標精準。一是變生活扶貧為產業扶貧。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廣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羅山槽村建成1500畝油橄欖產業基地,閒置山地發展青脆李300餘畝。勝利村大力發展牲畜養殖,新培育養殖戶14家,年出欄山羊1200餘隻、生豬1400餘頭。水口廟村依託紅花山生態園,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蔬菜產業,流轉土地40畝,20餘人實現本地就業;二是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實施公路戶戶通工程,新建村道4.5km,籌資硬化16.8km村道和14km人行便道。實施天然氣、自來水入戶工程,20xx年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完成天然氣安裝856戶,自來水入戶572戶。實施灌溉溝渠、人畜飲水工程,新建**32口、水池25口、水井6口,實現新增灌溉面積700畝,惠利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200餘人;三是變粗放扶貧為精準扶貧。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扶持力度,**鎮抽調9名精幹力量組成3個扶貧工作調查核實組,與扶貧幫扶工作組一道,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對全鎮4個貧困村貧困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建立了《**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基本資訊核查表》。進一步完善資料臺賬,細化脫貧措施,按照國家“3211”計劃要求,幫助貧困戶精準脫貧。

  >>>下一頁更多精彩“農村精準扶貧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