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審視自己的作文

  審視自我是一種能力,一種品德,一種高貴的人格境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審視自我的話題作文,歡迎大家參閱學習!

  1

  其實,冬天未嘗不是個好季節。它雖然給人們帶來寒冷,使大地絲毫沒有生機,但它卻醞釀著多彩的春天。假如沒有冬天,又怎能有熱情的春天——萬物的復甦,爭紛奪豔的花朵,軟綿綿的草叢,蜜蜂採蜜等無限的美好呢?

  我們的學習也如此。我們只有在初中正確審視自己,為自己定下學習目標,辛勤努力地學習、奮鬥,才能有閃光的成績,才能被好的學校錄取,由此來報答自己的父母、老師及關心我們的人。

  不能因為自卑和自以為是而荒廢學業,所謂三年如一日,學習的時間是不會永遠停留的,在我以往的人生經歷中,我後悔的是在初一和初二的時候,沒有端正學習態度,整天貪玩,在課堂上開小差。在初三複習的時候我覺得還有很多知識沒有學到,想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學好整個初中的知識是不可能的。審視自我猶如一面鏡子,照著我們是否自卑,是否自以為是,給我們敲起警鐘,不能“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我們應該謙而不卑,這面鏡子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坎坷、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勇敢地跋涉。

  審視,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超越。正如每日照鏡子一樣,沒有審視地活著,實際上是對自我存在極大不負責的縱容。

  2

  世界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個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因此我們要在別人的言行中審視自己,改變自己,從而在人生道路上昂首挺胸。

  審視自己,就是認識自我,把自己全方位展開,做一次靈魂上的檢閱。這就像阿育王為了擴大領土,造成了連年的殘酷征伐。然而,當他看到被虐殺、被殘害、被俘虜或流離失所的人民時,他萌發了懺悔之心與對人生無常的感悟。大戰後,阿育王皈依了佛門,超度著這些無辜的靈魂。阿育王及時地看到了那面鏡子並審視了自己,知道不該因自己的貪念與野心而危害人民,他不是這樣殘暴的人,因此他願用下半生的時間懺悔並淨化自己沾滿鮮血的靈魂。這些靈魂中的雜質包括地位、金錢和權利的干擾都讓一個人忘記自己的本源與初衷。這使人們追求的已是一個變質了的夢。拿出那面鏡子,看見的是人們憎惡扭曲的臉,是對自己的怨恨與憤慨,該自審了吧!

  審視自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超越,為我們提供奮鬥的能量。“1+1聲音工作室”是一個主要工作人員全是由視障者組成的電臺。通過電臺,向殘障人士傳遞資訊,幫助他們融入社會,走出心理陰影,這取得了巨大成功。每一位視障工作者都審視著自己,知道自己雖然看不見光明,卻能用聲音開啟世界,讓夢想照進現實。他們擁有了這般信念,便產生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他們抹去曾經的傷痛,自我超越,不畏艱難,為幫助殘障人士實現自我夢想而奮鬥著。

  審視自己,就必須進行自我沉澱,然後痛快淋漓地向淺薄的自己、虛偽的自己乃至卑劣的自己告別。面對每個人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我們需要讓清者上揚,讓濁者下降,使生命輕鬆明亮。這就好比一杯清水,雖然空氣中的塵埃不斷想要破壞它的清澈,但沒有得逞,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一杯清澈的水,只是底部有些許沉澱,這是因為濁者下降。然而,這不是要我們隱藏缺點,而是在發現缺點後敦促改正的手段,因為不斷積壓的結果就是塵埃佔據了大半杯水。通過審視自己,進行自我沉澱,我們最終輕裝上陣,踏上人生的旅途。

  《珍妮的畫像》系列作者莫迪裡阿尼曾耐人尋味地說道:“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雙眼都用來盯著別人和外邊的世界,難以自檢。所以,我們應該用一隻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另一隻眼睛審視自己。”這,是人生真諦。

  3

  艾默生說過:“羨慕就是無知,模仿就是自殺,學會審視自己。”也不全然,只要我們學會審視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就可以活出自己的色彩。

  有一則故事,一隻烏鴉看到一隻老鷹飛身撲下懸崖抓走了一隻小羊後,心生羨慕,便學著老鷹的樣子衝下懸崖,沒想到卻被羊毛纏住爪子,讓牧羊人抓住了。看到這則故事的人都不免會笑出聲來,但我們不如從現代生活中找找例子,如在歷史上,赫魯曉夫執政時不注重本國實情而盲目效仿美國,大面積種植玉米,使得國民經濟損失嚴重,進一步加劇了蘇聯的緊張局面,以及在新中國建立時期,因以蘇聯為前導,也犯了不少類似於“邯鄲學步”錯誤。

  金·奧特雷剛出道之時,想要改掉他得克薩斯的鄉音,為了使自己像個城裡的紳士,便自稱為紐約人,結果大家都在背後恥笑他。後來,他開始彈奏五絃琴,唱他的西部歌曲,開始了他那了不起的演藝生涯,成為全世界在電影界和廣播界最有名的西部歌星之一。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我們用不著去模仿別人,要學會審視自己,找到自己的發光點,倘若天下人都一樣,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審視自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超越,為我們提供奮鬥的能量。“1+1聲音工作室”是一個主要工作人員全是由視障者組成的電臺。通過電臺,向殘障人士傳遞資訊,幫助他們融入社會,走出心理陰影,這取得了巨大成功。每一位視障工作者都審視著自己,知道自己雖然看不見光明,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卻能用聲音開啟世界,活出自己的不平凡。他們擁有了這般信念,便產生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他們抹去曾經的傷痛,自我超越,不畏艱難,為幫助殘障人士實現自我夢想而奮鬥著。

  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形象、人格都有其相應的潛在的獨特性,就像樹葉一樣,大致看上去都一樣,但仔細比較一下,不可能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那麼人就更應該如此,即使是孿生兄弟姐妹,外表大致都一樣,卻總能在性格上找出它們的差異。

  生活中總有些人會去模仿別人,忘記自身的特點,常常看見別人穿的衣服很漂亮,就會也去買,但穿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適,卻不去考慮。總之,在生活中,追求一個並不合適自己的模式的人很難獲得成功,也很難獲得幸福。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順其自然中充分發展自己是最明智的。

  4

  就像浩瀚的大漠審視變幻的蒼穹,就像殘敗的古堡審視沉重的背影,就像垂暮的老者審視多舛的命運,就像壯美的江山審視變遷的歷史。

  沒有審視,就難有發現。在痛苦中審視,你會發現孤獨的自己;在閒適中審視,你會發現空虛的自己;在奮進中審視,你會發現無知的自己;在安逸中審視,你會發現淪落的自己。

  審視自己,就要把自己全方位展開,做一次靈魂上的檢閱,然後痛快淋漓地向淺薄的自我、虛偽的自我乃至卑劣的自我告別。審視的過程,是在尋找人性中的痼疾;而審視的結果,則是要割去這些靈魂上的腫瘤。

  在低沉的時候,不要用太過悲傷的眼光審視自己,這樣容易使自己流於自卑;在昂揚的時候,也不要用太過樂觀的眼光審視自己,這樣容易使自己走向驕狂。審視自己,要有合適的尺度,否則就會走向極端,要麼是處於目空一切的狂態,要麼是陷入消極無能的冰點。

  審視,合理的眼光應該是挑剔的,甚至是懷疑的。因為只有在這種接近否定的氛圍裡,事物才會是發展的前進的。但這種挑剔不應是嚴酷,更不應是殘忍。不然,即使去審視了,其結果也只會是一種打擊,一種傷害。這樣做,無疑是對審視的初衷的嚴重悖離。

  “橫年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由於審視的角度和方式的改變,一個問題就會以不同的側面展示給你。因此,你沒有理由因清貧而責備世道滄桑,也沒有理由在受到生活的重創後埋怨命運多舛。說到底,到頭來能夠拯救你的惟有你自己。

  學會了審視自己,也就懂得了審視周圍。於是,作為個體的自我就不至於盲目地崇拜他人,盲目地追趕潮流,盲目地迷戀世俗,盲目地改變現狀。審視,是人生的方向盤,它使你把握住自己,始終清醒地站在世事的浪尖上,不被生活的暗流淹沒。

  審視天地歲月,可收穫一點哲思;審視世事人生,可增添一分睿智;審視文化歷史,可厚實一些底蘊。

  不想昏庸地活著,就審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