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反思日記

  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內省、教學體驗、教學監控等方式,辯證地否定主體的教學觀念、教學經驗、教學行為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加工過程,其目的在於改善教師的教學,那麼關於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不知不覺我從事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十多年了,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來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要做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我們的教學中只有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學生才能擁有更大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裡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教學中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還要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比拼,也有對錯辯論,有積極的合作,也有巔峰的對決。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兒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被這些小精靈們所接受和滿足,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乃至整個世界都需要敢於質疑,並且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國關於這方面的教育卻不容樂觀。最近網上有這樣一條訊息:不久前有人對北京市10所中學的1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課後敢於向老師質疑的佔66。8%,課堂敢於向老師質疑的佔21.5%,而課上敢於當面指出老師錯誤的僅佔5。59%。另一則訊息:有人對一所大學5個專業的近500名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調查表明,課後能向老師質疑的佔40%,課堂敢於向老師質疑的佔15%,而課上敢於當面指出老師講的錯誤的不足5%。面對這種現實,新課標教育體制改革形式下,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對數學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循循善誘,激發問題意識

  我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強烈求知慾,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問“為什麼”,使他們樹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不放過學習和生活中任何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我借用故事“一個奇怪的問題”給學生提了一問題:“在滿滿的一杯水裡,放進一顆石子兒,水就會溢位來。如果把同樣大小的金魚放進去,水卻不會溢位來,你們說這是為什麼?”,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比故事中小朋友的答案還要多,但是沒有一個同學對問題本身質疑。從這個故事中學生領悟到:每個人都有權利懷疑一切可以懷疑的事物。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1、加強數學嚴密性教育,引導學生從數學語言引發質疑

  學生的疑問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創造質疑的機會,引導學生會提問,提有價值的問題。經常引導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細微差異進行分析,可以使學生髮現思維中的矛盾和漏洞,提出疑問。

  例如:分數除法的符號語言為其中m≠0、q≠0,學生能夠解釋,因為它們都是分母所以不能為零。當我問學生為什麼p≠0時,學生的解釋是:當它在等式的右邊時是倒數的分母,所以不能為零。然而從邏輯關係上講這種解釋是錯誤的,因為對字母p的限制應來自問題的題設而非結論,正確的解釋是:是除數,而除數不能為0,所以p≠0。

  2、放手讓學生創新,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的創新。

  我們確實比學生考慮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覺的想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學生怎麼去想,怎麼去做,但是我們想的不一定被學生喜歡和接受,所以還是讓他們迴歸這個年齡段最真實和最自然的思維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創新的東西。數學課上在講函式影象時時,有不少難以理解函式影象生成的過程,或僅是知道過程,但難以理解數與形的實質關聯,顯然書上沒有強化這點。如果讓學生在這個位置停下來,運用創新的多媒體技術,會對以後的教學起到大的幫助。

  3、教師要教的少,讓學生學的多。

  這一點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點體現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時,意味著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學的多,怎麼樣學生才願意學。課前的準備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戰的,如何在課前設計有趣味性、有探索興趣的問題,這是一節成功研討課的關鍵。起初,預習並不順利,學生只是作為一項任務把它完成,所以預習作業往往完成的不佳。所以,教師還是應該少說,不要汙染孩子的思想,可以的時候,只在一旁打氣、看錶演、鼓掌就可以了,有難度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暗示也就足夠了。

  4、小組合作既促進學習,又增進友誼。

  小組合作應該是生本教育課堂的精髓,以學生影響學生,以學生教會學生,最終達到教師不教學生自會的效果。如何培養小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給我最大的困惑是不會引導學生,讓學生有序有質的說好,反而給了那些不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個更不動腦筋貪玩的好機會,小組合作流於形式。這種心急,給了我一段時間的打擊,讓我快對孩子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許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照亮了他們的心,也許是他們懂得了合作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分享,更是一種力量。於是,他們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現在,孩子們已經能夠在小組內進行簡單的討論,並學會了幫助別人,也可以走上講臺當一回小老師,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給孩子些時間和空間,不斷更新我們的思想,採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就讓我們靜等花開。

  三、課後加強鞏固。

  在現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會發現有數學些知識學生還沒掌握好,解題還沒有思路,因此我一直指導學生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後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做一做,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解決問題的良方,使學生處於“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而且我對基礎很差的學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學好數學,我對學生的信心通過上課及課後交流自然地感染學生,使他們樹立起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自然地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之,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績,但與新的教育體制改革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以後的工作中還應多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研讀教材,深入把握教學核心,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大腦,早日成為一名專業的優秀教師。

  篇二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在上課中講得井井有條,知識條分縷析十分透徹,演算透徹清晰,但結果是有不少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數教師都歸因於學生素質差、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等教師以外的因素,很少發現是自己教學能力和素養導致而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師生雙方的資訊交流,共同學校的過程。教師得知學生在數學學習很困難時,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師自己對教材理解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層次沒有理清和教學方法不適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聽”到“懂”,再到“會”,最後到“通”。為此,教師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現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科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數學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這樣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讓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去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這是學生會發現三條線為什麼會是一條線?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種,為什麼“角邊邊”不能判定兩三角形全等?在學習鑲嵌時,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等。

  這樣教師不斷地設問,不斷地質疑,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歸納各種各樣的數學規律,為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緊緊抓住主導和主體的關係,解決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篇三

  新學期的第一週已經結束了,老實說這一週雖然各項工作都已經按照計劃完成了,但是仍然感覺自己對工作思路還很亂,還沒有縷清頭緒,也許由於自己剛剛修完產假,還沒有完全的適應上班的節奏,所以感覺自己相當的累,尤其是在電腦上做一些工作,這是對我來說的確成了老大難,因為自己平時就對電腦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也從不玩電腦,這回一下子不知該如何在電腦上操作,對於別人來說很簡單的軟體到我這成了比較難的一些東西,word中來了難題,由於之前輸入方面的缺陷,打字成了一指禪操作,速度上慢了一些不說,錯別字也常有出現,再加上之前PPT用的極少,輸入文字,插入圖片不能很好地結合。加上文字動作等等。眼看著一中午馬上過去了,自己的東西還沒有完成,突然覺得自己的電子資訊能力很差,還好有同事的幫忙,讓我在講課之前能把所有的課件完成,讓我能順利的完成晒課任務。

  通過這件事情,我應該多努力學習在電腦方面的常識,最基本的工作軟體應該有更深的瞭解,平時不懂的問題多多請教,自己沒事的時候多多學習電腦,在以後的工作與學習中能很快的完成各種工作,因為當今的上課教育已經不是傳統的口頭授課,電子資訊化高效課堂已經成為主要的授課趨勢,不能停留在教師為主的觀念中。

  授課、學生、電腦一體化的教育,才能讓學生更深刻更仔細的瞭解課堂中的知識,讓學生更好的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自己也要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正如校訓所說,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