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學好歷史知識點可以提高我們的歷史成績。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過程: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商品輸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誌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列強依賴奪取的更多的特權,加緊對中國商品輸出,並打入內地市場,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進一步加快,逐漸地使中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附庸。

  ***2***表現:A、農產品程度有了一定發展,並開始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B、經營對華貿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開始出現,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3***中國社會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 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曲折發展階段表

  階段 時間 原因 表現 影響 認識

  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a.列強入侵瓦解自然經濟。

  b.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洋務運動的誘導。 抵禦了列強的經濟侵略,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1.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要實現近代化,必須實現民族獨立

  初步發展 從甲午戰爭到一戰前 a.列強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

  b.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c.“實業救國”的推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短暫春天

  ***“黃金時代”*** 民國初期***一戰期間******1912-1919*** a.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

  b.“實業救國”的影響。

  c.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d.一戰期間列強放鬆了經濟侵略。 輕工業發展較快;湧現出一批著名的實業家 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奠定了階級基礎。

  抗戰前夕的短暫發展***此段不作考試要求*** 國民統治前十年***1927-1936*** a.全國的基本統一。

  b.國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經濟政策***“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c.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發展顯著,民族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逐漸占主導地位。

  萎縮 抗戰勝利後***1945—1949*** a.美國的經濟掠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新二十一條”***

  b.官僚資本的排擠。

  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 國統區的工業體系趨於瓦解。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點:上海、廣東、天津東南沿海地區。

  ***3***代表企業:上海方舉贊創辦的發昌機器廠;南海陳啟沅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朱其昂創辦的貽來牟機器磨坊。***3***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此外,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企業

  4、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原因***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5.民國初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短暫春天***

  發展最快的民族工業:紡織業、麵粉業等。

  代表人物:張謇***狀元、實業家,創辦南通大生紗廠***、榮宗敬、榮德生、周學熙。

  特點:***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於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一直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優勢。***

  ***3***發展艱難***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6.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決定其兩面性:革命性和妥協性。***③後天畸形;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盪。

  有利因素: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③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7.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地位與作用

  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佈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民族資產階級在夾縫中求生存,在鬥爭求發展,逆境中奮進,但受階級和時代的侷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過渡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造***國家工業化,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2***特點:①時間的長期性。②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同時並舉。③“一化”為主體,“三改”為兩翼。

  “三改”實質是變革生產關係,將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現為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的實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過程: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A、形式:國家資本主義B、政策:和平贖買。

  對農業、手工業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形式。

  ***2***歷史意義:A、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標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B、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3***侷限性:後期工作急躁和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