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誌心情隨筆:天道

  01

  天,漆黑一團,如同先生的腳下,尋不見一絲前景。

  陰沉沉的四周,殺機隱現,江水“譁——譁”地不斷向岸邊湧來,好似死神迫不及待向他索命,真是個滅口的好地方。

  他給皇上的那道奏疏,為勸諫皇上殺宦官劉瑾而被打入大牢的戴銑求情,明擺著不滿劉瑾禍亂朝綱,觸怒了奸臣,被打入大牢杖責十四,一度昏死過去。重傷未愈,就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即刻發配上路。

  先生知道劉瑾不會讓他平安抵達貴州,哪怕去那蠻荒之地已是萬水千山,一路艱險。

  身後的錦衣衛看樣子準備在這動手。

  “哎呀,這,這不是王大人嗎?”對面走來兩人向先生拱手行禮。先生拱手回禮,看了一眼後面兩名錦衣衛,向來者淡然一笑。

  來人領會。笑哈哈走過去攔住錦衣衛:“兩位官爺辛苦了,此去路途遙遠,不如坐下吃些酒菜歇息歇息,再上路不遲。”

  買來酒菜,吃喝正興,來者湊近錦衣衛說道:“我們知道兩位官爺有命在身,身不由己。不過,王大人是當今大賢士,殺他何其慘也,能否放大人一條生路?”

  兩名錦衣衛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他們知道先生的名望,也不忍下手,但如果不要他的命,就會要了自己的命。

  來者見他們戒備稍減,進一步道:“兩位若是為難,就算要殺,能否給先生留個全屍?不如,讓他投河自盡,這樣兩位的罪孽也小些,以免成為千古罪人啊。”

  見錦衣衛放鬆警惕,略動惻隱之心,先生快速走向河邊,脫下鞋子,抱起一塊大石頭扔進河裡。

  “噗通!”,錦衣衛循聲跑來,醉眼惺忪,天色昏暗,只找見兩隻鞋。於是提著鞋回去向劉瑾覆命:王陽明已投河自盡。

  02

  “譁——譁”,小船隨著划槳聲輕輕晃動。

  先生睜開眼,天色已大白。“先生,昨夜突遇暴風,我們現已漂流至福建境內。”船伕道。

  船靠了岸,岸邊有一破敗道觀。

  先生走進道觀,一位正在打坐的道人見他,睜眼笑道:“你終於來了。”

  先生定眼一看,竟是20年前,他在17歲新婚之夜遇見的道士。那夜他撇下嬌妻出走,在山中偶遇一道士,便跟這道士參禪悟道,整夜靜坐忘歸。道士與他相約:20年後,海上相見。

  如今他37歲,正好20年。

  先生又驚又喜,拱手說道:“守仁大難不死,還能在此境此地遇見道長,可乃天意也。”

  “天意難違,可惜——道破。”道士捋了捋鬍鬚。

  先生席地盤腿而坐,閉目冥思。少頃,他問道長:“晚生此去貴州,必定凶多吉少,若天意如此,是否該去?”

  道士答道:“先生志存高遠,並非苟且之人。聖賢之道,道法自然,如來。”

  先生內心豁然。他雖幼年失恃,命運多舛,卻自小心思就不同常人。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之人。

  當時國家腐敗,朝政烏煙瘴氣,義軍四起。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賠款求和。此事在他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上,獻策平定農民起義,未果。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已有經略四方之志。

  與道士不知不覺聊到天亮,先生起身告辭,繼續趕路。

  03

  長途跋涉數日,先生終於抵達貴州龍場驛棧。其實這就是當地土著山民居住的一個小村落,自古以來就是蠻夷之地,說的話都聽不懂,偶爾能聽懂交流的,都是些中原地帶逃亡來的亡命之徒。

  先生初到龍場,居無定所,在龍崗山上一天然溶洞內棲身。洞內寬敞明亮,地面平整,

  “這是個做學堂的好地方啊。”先生靈光一現,給此洞取名“陽明小洞天”,並邀周圍的亡命之徒、鄉人們來聽課,教眾人學些基本的文化知識。

  有人開始說先生是當地的聖人,因為聖人就是這個人走到哪,周圍的人就會變好。

  溶洞內陰溼,鄉親們伐木結茅,在洞旁幫先生建起一茅屋。先生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取名“何陋軒”,在這蠻荒之地找到了桃花源的感覺。

  可是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先生總會感到死亡的威脅,內心被一股莫名的恐懼籠罩,他知道劉瑾不會輕易放過他。

  發現自己居然還有怕死的心,先生非常困惑。於是,在屋後放一石墩,每晚在石墩上打坐參悟。

  這天夜裡,月明星稀,先生突然手舞足蹈跳起來,他頓悟了,抬頭仰望星空,坦然道:“聖人在此,更有何道。”

  意思是,每個人的心中自住著一個聖人,何必從外面去苦苦尋道呢。

  從此,先生開創心學,建龍崗書院,正式收徒講學。四方的人聽說此地出了一位大儒,紛紛湧來聽他講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問,連巡撫大人都特地前來拜見先生。

  正是:龍崗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

  雨軒心語:上週陪同北京來的一位朋友參觀修文陽明洞,途中給她講了陽明心學和一些事蹟,朋友說,沒想到古人還有這麼前沿的思想和有趣的故事。於是便想到寫這樣一個故事。

  貴州龍場的這個小小驛棧是王陽明的人生驛站和生命的關口,他日後的所有轉折和事業都與這個地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人生最失意最落魄的他,在這裡頓悟成道,產生了“良知”學說的著名理論,對後世許多名人、偉人都有重要影響。

  公眾號:雨軒小記***yuxuanxiaoji ***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