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經驗分享心得

  合作經驗的積累可以提升合作績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XX年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系團委和系學生會為招新人開展的團隊活動。活動在淅瀝的小雨中開始,持續了整整一個上午。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

  一 是一組人全部被蒙上眼睛,然後被要求用給定的4根繩子圍成一個儘可能大的正方形。眼罩帶上的瞬間,整個人完全陷入黑暗的世界,與剛剛那個鮮豔明亮的操場恍 然隔開,那時侯,湧上心頭的除了驚恐還是驚恐,唯一能做的就是緊緊纂著前面一個人手,不敢鬆開,擔心一旦鬆開,舊再也找不到自己的隊伍。在只能依靠耳朵和 嘴巴的情況下,“隊長”“隊長”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大家無一例外的依賴於隊長,可沒有想到,隊長一樣也是被蒙了眼睛的。我們手忙腳亂的將四段繩子打結,數 著四邊形邊上應站的人數,安排拐角處的人員……迫不及待的摘掉眼罩,我們看到了一個還算標準的正方形。回想大家的表現,我似乎對“團隊”的內涵有了更深一 層的理解: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與服從命令的必要性。隊長作為整個隊伍的主心骨,在特定的環境下,其作用愈發顯得重要。他沒有條件按照每個人的想法來,因此, 我們應當充分尊重隊長,在保證資訊正確性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將隊長的安排傳遞下去。困難讓人清醒,壓力讓人奮進!如果把團隊比做出鞘的寶劍,那麼精神 就是劍柄,智慧的力量則是青光閃閃的劍鋒。信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強。

  另一個活動則是將一個小組的人分為盲人,短臂人,沒有雙 腳的人,只有一隻腳的人以及少許健全的人。如同“傷兵敗將”的一行人在必須保持身體接觸的要求下走上了一條佈滿“障礙”的艱辛之路。我在組中扮演“盲人” 需要在別人的攙扶下步履唯艱的前行。一會上,一會下,還需要蹲著爬行,鑽過障礙。後來,我們好象在一處“電網”前停了下來,我不知道這個障礙是什麼樣子, 但從大家焦急的語氣中我能判斷,這必是一處艱難的跨越。我很好奇,很想將眼罩摘下來看個究竟,但想到一個人違反的紀律,整個隊伍都要受到處罰。我甚至有點 後悔自己選擇了這個角色。團隊意識當先,我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在“慢點”“小心”“搭把手”的聲聲叮囑中,感覺自己如同一個木偶,被幾雙有力的大手完 全抬了過去。後來的路好走了許多。在一步步走向終點的過程中,我思索了許多,意識到活動中有許多有困難的人,對於他們,我們必須以樂於幫助的心去對待,才 能是整個隊伍走向前進。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前行。我們身邊也存在有缺陷的人,只有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才能共同進步。不 管環境多麼惡劣,不管條件多麼艱苦,不管前進的道路多麼曲折,在團隊精神的沐浴下,我們一定會走出困境,迎接曙光。合作的精神讓我們寫意著英雄史詩,演繹 著現代神話,鍛造著鋼鐵勁旅,閃爍著團隊光芒!

  雨越下越大,好象在澆灌我們被世俗侵蝕的乾涸的心靈。同學們意尤未盡,我們的活動轉 移到室內,很簡單的一個遊戲,報數,數30。最慢的一組要以隊長和隊祕作俯臥撐為懲罰。看似簡單的遊戲使某一個隊的隊長和隊祕做了近200個俯臥撐,嬌小 的女隊祕在眾人的吶喊聲和鼓掌聲中艱難的堅持著作完了,看著她步履不穩,在隊友的攙扶下走下來,我心中突然覺得這個遊戲很殘忍。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整 個隊伍中有人做錯了,他們就得接受懲罰,這就是“責任”。我從來沒有象今天一樣感到“責任”的分量。中國有句古話:“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 則無一人之用”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深深的意識到,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所謂的單打獨鬥,都已經是夕陽輓歌,風光不再了。只有將自己置身有集體, 才能綻放耀眼的光芒。

  活動結束,外面的雨也停了。明晃晃的太陽好象在昭示著什麼。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新的機遇,等待我們用智慧去把握;新的篇章,等待我們用汗水去譜寫!

  經歷過,在我們的心中,就會有一種信念支援著前行,那就是-----為榮譽而戰。正是這種無堅不摧的強大合力,令成員滿意,令對手歎服,讓團隊精神一次次迸發她的恢弘氣勢和無與倫比的光彩!

  篇二

  週三下午的實訓課—分組討論雖然已近結束,但那次的實訓課所進行的遊戲讓我終身難忘,那次觸動我心靈的課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成功有成功的經驗,失敗有失敗的教訓。無論成功和失敗,最重要的是自己明白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首先,一個小組,一個團隊,一個部門,一個公司分工要明確,尤其實在分工如此細化的今天,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一個部門需要一個有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領導來帶領大家把事情做好,什麼人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分工要明確,不能適合做記錄的讓他做組裝,適合做組裝的讓他做外聯,這樣牛頭不對馬嘴,哪壺不開提哪壺,這樣對實現組織的目標沒有好處,失敗和落後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一個組織要有紀侓,沒有組織和紀侓的團隊就七零八亂,吵吵鬧鬧,沒有秩序,東一句,西一句,這樣把大家的思維和思路都打亂了,思想指導行動,雜亂的思維又怎麼能所指導的行動,怎麼能得到好的結果呢。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的思考的效果會更好。

  再次,我們應該學會大氣,上帝是公平的,有舍必有得,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人與人的交往,物與物的交換的過程中,如果只是想佔便宜,那麼結果可能只是吃虧,因為吃虧就是佔便宜。

  複次,在交換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要等價交換,在交易的過程中要使物有所值。還有要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無論多麼小的事,多麼小的東西都要重視。

  最後,態度決定事業的高度,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激情是一種情緒,一種精神狀態,是幹好各項工作的不竭動力。激情能夠創造不凡的業績,而缺乏激情,很可能一事無成。只有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去,才能永遠保持不斷向上的動力,從而創造輝煌的事業。

  團隊的利益高於一切,協作才能優秀。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納海才能激發驚濤駭浪,個人與團隊的關係就像小溪與大海。每個員工只有將自己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的發展,員工將個人追求與企業的追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破除個人英雄主義,搞好團隊的整體搭配,取長補短,形成協調一致的團隊,才能在團隊中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篇三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階的行為。長期以來關於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採用異質分組是有著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儘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一般由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學困生2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稽核員、彙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後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圓錐的體積如何求?""它和圓柱體積可能有什麼關係?""如何得出它的體積公式?"然後,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複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說,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對解題方法的把握以及運用數學的規律等。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當學習了例1、後,我讓生自學例2",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遷移,最具有創造性。同學們經過合作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第二它們都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第三它們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三、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於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於激勵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