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菸壺的收藏價值

  中國鼻菸壺很早就為國外收藏家所傾慕。自從康熙年間以後,便通過歐洲商船、羅馬教皇的使節逐漸流傳到歐美、日本等國,成為私人收藏家或國家博物館內的收藏品。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早在19世紀末歐美藝術品收藏家,就開始注意中國鼻菸壺的集藏。東南亞地區只是在***後才出現收藏鼻菸壺熱潮,至今方興未艾,促使鼻菸壺價格迅速上漲。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舉辦的一次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絲琺琅仙鶴紋鼻菸壺,以104.5萬港元的高價被臺灣一位收藏家購得,創下世界鼻菸壺拍賣紀錄。

  鼻菸壺作為古玩中的一個小品種,沒有瓷器、玉石那樣的大眾化。在今年的春拍中,各大拍賣公司採取收縮戰略,紛紛減少拍品和場次,但是仍有不少公司保留了鼻菸壺專場。例如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歌德等。其中,北京保利專場推出129件拍品,總成交額1055.309萬元,成交率59.69%,其中價格最高的是一件清乾隆御製白玉龍紋鼻菸壺,以138萬元成交。北京歌德專場推出拍品123件,總成交額1103.08萬元,成交率82.11%。在這個專場延續了2011年秋拍鼻菸壺100%成交的“白手套”專場的熱度。

  近些年,鼻菸壺的市場行情總體呈走高的趨勢。針對網上有些關於“鼻菸壺暴漲”的訊息,業內人士並不完全認同。多年從事鼻菸壺生意的王先生告訴記者:“鼻菸壺的漲幅差異性很大,因材質的不同,近兩年漲幅從一倍到十幾倍不等。材質好的鼻菸壺漲幅很快。”黑冠宇認為,鼻菸壺在當前市場中是被遺忘的潛力股。“按照當前的發展形勢,未來10年、20年鼻菸壺的升值將會非常巨大。”

  雖然藝術品不像金銀一樣可以有個實時的、標準的價格,但所有的藝術品包括鼻菸壺大致都可以從器物的年代價值、材料價值、工藝價值及傳承價值綜合推匯出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空間。鼻菸壺市場具有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缺陷,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鼻菸壺的收藏曆史

  玉器製作在清代發展到頂峰,玉鼻菸壺的製作當然也極精妙。乾隆時期,和田美玉年年源源不斷地運進皇宮,翡翠也大量使用,為玉鼻菸壺的製作提供了極優秀的材料,特別是一些小而圓潤的子玉,溫潤細膩,潔白無瑕,正是鼻菸壺的天賜美材。匠師們對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此施藝,琢成天然隨形之物,或巧運匠心,將其雕琢成各類瓜果魚蟲,生動可愛。

  據說清代瓷鼻菸壺製作最精的要數古月軒。但古月軒究竟如何,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是清宮中一處軒名,有人說它設在圓明園中,後人曾多次查訪,均未見其蹤,也有人說它是清廷收藏曆代瓷器精品的所在,還有人說它是代指一個姓胡的畫師,是乾隆遊江南時見其自設小作坊所制瓷器及鼻菸壺異常精美,便將其帶回京城,專管御窯,名號仍用其蘇州舊名,為“古月軒”。據說古月軒瓷胎畫琺琅異常精美,其料胎上琺琅釉彩微微凸起,畫工細緻,色彩絢麗,題詞高雅,皆出自名家,因此書卷氣橫溢,很多瓷器有畫家金成的款,另外許多宮廷畫家也參與制作。

  十六世紀後,鼻菸通過歐洲、菲律賓、日本、朝鮮傳入中國東北地區,那兒的遊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煙筒吸菸。因此鼻菸傳入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特點,為了讓鼻菸壺具備堅固,不怕摔碰,遊民們用 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製作鼻菸壺。據史籍記載鼻菸在當時蒙古人社會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訪主人的帳篷時,主人必須鞠躬,用雙手捧著鼻菸讓給客人,而客人也必須用雙手主人的鼻菸過倒出少許鼻菸,放在鼻上吸聞一會兒,然後用雙手將鼻菸壺還給主人。這一非常細小的舉動,卻充滿文明的禮儀,其目的是為了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

  這個鼻菸壺的材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壺身是翡翠的,壺蓋是碧璽的,不過這個鼻菸壺的眼兒比較大,不像是清早期的工藝,另外壺身上獸頭銜環的地方工藝也比較粗糙,但是這樣的鼻菸壺在藏友手中也非常的少見,收藏價值也很高。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對鼻菸壺寵愛有加,鼻菸壺還曾經做為皇家禮物饋贈外國使者,而皇帝將鼻菸壺作為賞賜送給文武大臣的更是數不勝數,在清代玩鼻菸壺、收藏鼻菸壺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