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什麼植物形成的

  在煤炭開採前和開採中抽放瓦斯氣, 是保證煤礦安全的重要措施。那麼?小編在此整理了煤的形成過程,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煤的形成過程

  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積岩,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一座煤礦的煤層厚薄與這地區的地殼下降速度及植物遺骸堆積的多少有關。地殼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遺骸堆積得厚,這座煤礦的煤層就厚,反之,地殼下降的速度緩慢,植物遺骸堆積的薄,這座煤礦的煤層就薄。又由於地殼的構造運動使原來水平的煤層發生褶皺和斷裂,有一些煤層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擠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較容易被人們發現。還有一些煤層相對比較薄,而且面積也不大,所以沒有開採價值,有關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說法。

  煤炭是這樣形成的嗎?有些論述是否應當進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討。一座大的煤礦,煤層很厚,煤質很優,但總的來說它的面積並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萬年植物的枝葉和根莖自然堆積而成的,它的面積應當是很大的。因為在遠古時期地球上到處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應當到處有儲存煤炭的痕跡;煤層也不一定很厚,因為植物的枝葉、根莖腐爛變成腐植質,又會被植物吸收,如此反覆,最終被埋入地下時也不會那麼集中,土層與煤層的界限也不會劃分得那麼清楚。

  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和依據,煤炭千真萬確是植物的殘骸經過一系統的演變形成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煤塊,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裡還儲存著像樹幹一類的東西,有的煤層裡還包裹著完整的昆蟲化石。在地表常溫、常壓下,由堆積在停滯水體中的植物遺體經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轉變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後,由於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經成岩作用而轉變成褐煤;當溫度和壓力逐漸增高,再經變質作用轉變成煙煤至無煙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遺體在沼澤中堆積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泥炭的過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遺體在沼澤中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腐泥的過程。腐泥是一種富含水和瀝青質的淤泥狀物質。冰川過程可能有助於成煤植物遺體彙集和儲存。

  煤的環境問題

  排煙脫硫

  大氣中的SO2汙染主要由包括煤炭在內的燃料燃燒所致。燃燒前脫硫可由煤炭洗選及轉化中完成。燃燒中脫硫可以用加入脫硫劑辦法除掉部分硫分,常用的脫硫劑為白雲石和石灰石。

  更常用的脫硫技術為排煙脫硫,即將排放的含硫煙氣或廢氣通入吸收劑和吸附劑去掉硫氧化物,又可分為幹法、半乾法及溼法三種。幹法採用固態吸附劑、吸收劑,其裝備龐大,費用較高。半乾法包括將半固態脫硫劑吹入煙道,也可將排煙氣和空氣同時吹入半固態脫硫劑,以除去煙氣中的SO2.溼法用液態吸收劑,包括鹼性吸收劑法和鹼土金屬類吸收劑法等,前者使用銨、鈉、鉀溶液,後者使用有鈣鎂的氧化物或氫氧化物溶液。

  煙塵汙染及防治

  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煙氣、塵粒可形成環境汙染。其汙染物可分為兩類,即氣溶膠狀態汙染物和氣態汙染物。煙塵屬於前者。

  煤炭在燃燒過程中經過三個階段,首先是乾燥揮發階段,其次為燃燒階段,最後為燃盡階段,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空氣量,過大或過小的空氣量都會使燃燒不完全,而使炭粒排入空中形成黑煙。煤中不可燃成分如灰分,燃燒中部分留於灰渣,部分隨煙氣排入大氣形成煙塵,不同灰分的煤其煙塵量也有很大差別。按煙塵粒徑不同可分為降塵和飄塵,後者可以長期不降落且可輸送距離更遠。

  煙塵可致人體呼吸道疾病,或作為其他汙染物及細菌載體。還可影響植物生長及降低大氣的能見度。防治方法是改進燃燒裝置和燃燒方式,減少煙塵排放量,還要安裝除塵裝備,降低煙塵排放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