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的意思是什麼

  舉一反三的意思:

  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以“舉一反三”謂觸類旁通。《北堂書鈔》卷九八引《蔡邕別傳》:“ 邕 與 李則 遊學鄙土,時在弱冠,始共讀《左氏傳》,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英文解釋

  infer other things from one fact;draw inferences;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From one sample you may judge of the whole.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示例】: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的效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

  子曰:“不憤***1***不啟,不悱***2***不發。舉一隅***3***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選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

  註釋

  ***1***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樣子。

  ***2***悱:音fěi,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

  ***3***隅:音yú,角落

  典故

  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要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論語·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在這裡,孔子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孔子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啟發、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鑑。

  雙語例句

  我們要舉一反三,明晚就要召開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要將最近這幾起事故通報全省,引以為戒。

  We must draw, tomorrow will be convened teleconference on safe production in the province, to which several incidents of the recent and governments.

  其次要認知語言在運用中的規律,這樣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語言,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Second, we must acknowledge the law in using language so that we can draw inferences about learning language, thereby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