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課外閱讀文章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清楚地說明了多讀書集思廣益的好處。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單純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中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他們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梯子

  年輕的爸爸和他的兒子一起在後花園放風箏。小小的園地,小小的風箏。

  小小的風箏飛呀飛的,就飛到了牆頭上。牆頭上的野花,把風箏緊緊地纏著。

  於是爸爸說,必須去拿一架梯子來,然後爬上梯子,取下牆頭上的風箏。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兒子說:“爸爸,讓我來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歲的兒子,想了又想,終於說:“也好,讓你來就讓你來。”

  猴子一般地,兒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級了。

  兒子轉過頭來,嘻嘻地笑。他的笑聲,像用早晨的牽牛花吹出來的。

  解開了風箏繞在野花上的線,正要下來,爸爸卻用一隻大手和一個聲音制止了他,爸爸說:“慢著!”

  兒子停住了,望著爸爸,用眼睛問爸爸:“怎麼啦?”

  爸爸說:“我先講個故事給你聽了,你再下來。”

  於是兒子笑得更開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著風箏,等爸爸講故事,爸爸講的故事,沒有一次不好聽的。

  爸爸說:“從前有個爸爸,告訴他那個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兒子說:你跳下來!你一跳下來,爸爸一定會在下面把你抱住。聽見爸爸這麼說,兒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時跳進水裡去一樣,縱身一跳。哪裡知道當兒子就要投進爸爸的懷抱裡的前一秒鐘,爸爸的身體一閃,站在一邊。兒子撲了個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點就開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來,兒子問爸爸:為什麼要騙他。爸爸說:我要給你一個教訓,連你爸爸的話都靠不住,別人說的話,更不必說了。”停了一停,爸爸繼續說:“我們也來照著做一次好不好?”

  兒子一聽,臉都變白了。

  爸爸說:“不要怕,勇敢一點,你只要跳那麼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後長大了,容易上人家的當。”

  但是兒子顯然並沒有被爸爸的話所說服。他臉上驚愕的表情,絲毫沒有消退。然而他還是不敢違抗命令。他站在那兒,動也不敢動。

  爸爸開始發號施令了:“聽著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時候,你就跳下來,然後我就把伸出去假裝要接住你的手縮回來,讓你跌一個屁滾尿流!”

  站在梯子上,兒子的臉像一個還沒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緊牙根,忍著淚,兒子從梯子上跳下來了。他等待著自己的身體像一個南瓜,撲的一聲,摔得支離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沒縮回去,他的身體也沒移開。他還是定定地站在原來的地方。他把掉到他兩手中的兒子,牢牢固固、結結實實地接住了,抱住了。

  兒子雖然不曾受傷,但是他的神情,比剛才還要疑惑。張大了眼睛,他問:“爸爸,你為什麼騙我?”

  爸爸笑出聲來,爸爸說:“爸爸要讓你知道,即使是別人的話,有時也是可以信任的,何況是爸爸的話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兒子臉上。他笑著摟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雙頰。

  爸爸和兒子拉著風箏,向後園的一角跑去。

  :生命是一種過程

  生命是一種過程,你無法超越。

  無論你出身於豪門深宅還是窮家陋室,向人世間報到的第一聲必定是嘹亮的啼哭。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你必須在大人的幫助下,完成屬於你的生命初級階段的探索;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到成熟豐稔的中年再到壯心不已的暮年,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必然要被時間輪船載著駛向不同的港灣。

  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聖人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所以有哲人高呼:當機會迎面撲來的時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選擇是痛苦的。

  你要麼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讓生命在自己手中變成一張白紙,在時間的風裡飄來蕩去。你要麼另闢蹊徑,按照預定的設想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爛雙腳也義無返顧。這時你所面對的,也許是孤獨和寂寞;但你奉獻給社會的,也許是科技領域的重大發現,也許是藝術作品給人以賞心悅目的享受,也許什麼都沒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實。

  作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當生命的過程臨近尾聲時,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你只要說一句:“我努力過,奮鬥過,此生無悔矣。”你的生命便結出了雖不豐碩但卻飽滿的果實。

  從這個意義上說,過程比結果重要得多。

  :甲字畫藝術

  中國的字畫藝術,源遠流長,歷朝歷代,書家畫家,名家輩出,名作如林,如同星月交輝,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東方文明。只要你涉足中國字畫的領域,你就會被中國字畫的獨特魅力所吸引,被中國字畫的博大精深所感染。世界藝術大師畢加索看了張大千的畫後,慨然說道:“藝術在你們中國。”連“野獸派‘畫家的代表人物馬蒂斯都承認:“我的靈感常來自東方的藝術。”客觀的說,真正能把握中國字畫神韻的還是中國人自己。歷代那些或幼稚或雄健或秀美的碑帖法書,那些或神祕或燦爛或淡雅的繪畫名品,本質上是書畫藝術家們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方式與主客體的世界進行心靈對語的形象記錄。這種對語有時達到了哲學化的高度——在“若坐、若行、若飛、若動”的縱橫筆畫之間,在“微茫慘淡”、“有風致、有縹緲”的筆情墨像之中,蘊含著情思,體現著“道”,表現著人格乃至對宇宙、生命的體驗。中國字畫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華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水準,是中華民族的聰慧與創造力最集中的一種表現。

  乙

  我愛好音樂。我經常被那寧靜如水、空明如泉的樂聲所陶醉。這次深山聽泉,我又產生了如聆聽樂曲相同的感受。

  深夜聽泉,另有一番滋味。泉水浸著月光,聽來格外清晰。白日裡渾然一片的泉鳴,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貝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深潭。清流拍打著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出互不相同的音響。這萬般泉聲,匯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繁衍……我俯身傾聽著,分辨著,我的心猶如融於水中,隨泉而流,隨樂起伏。又好象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汙垢,留下純潔,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泉水就是大山的靈魂。我感覺,用泉水盪滌過的心田,如同用音樂耕耘過一樣,能開出清新典雅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