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伐齊之戰的結果

  三晉伐齊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初期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前後耗時2年,以三晉勝利而告終。是役齊康公被聯軍所俘虜,與三晉之君一起朝見周天子。齊康公並請求封三晉為諸侯。次年,九鼎聲響,三晉成為了諸侯。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三晉伐齊之戰圖片

  三晉伐齊之戰的背景

  前405年,齊國卿大夫田悼子去世,齊國發生內亂,田布殺死了公孫孫,田會就在廩丘***今山東鄄城縣***反叛,投靠趙國。田布派兵包圍了廩丘,田會派人向三晉求援,於是三晉聯合出兵救解。

  三晉伐齊之戰的戰役程序

  此年,三晉以魏軍為主力,魏將翟角為主帥,與包圍廩丘的齊軍展開大會戰。聯軍以分散而靈活機動的步兵,包圍襲擊排列成密集車陣的齊軍,齊軍戰敗,損失車輛二千及三萬軍隊,聯軍把屍體堆成二個高丘。而聯軍的謀士甯越向趙將孔青建議,將齊軍的屍體還給齊國,讓齊國的人怨恨他們上面的人,使得上面的人無法再命令他們的人作戰,因此齊國無法繼續抵抗。

  田布在龍澤與聯軍再戰,又被打敗,聯軍乘勝長驅直入追擊,圍攻齊國西邊的關塞平陰***今山東平陰縣***,並攻入了齊長城,迫使齊國的執政者屈服。

  

  齊康公被聯軍所俘虜,三晉為諸侯。次年,九鼎聲響,三晉成為了諸侯。

  三晉伐齊之戰中三晉介紹

  韓國

  韓國是戰國時期由華夏族***漢族別稱***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國君為姬姓韓氏。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前230年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定潁川郡。

  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唐,號唐叔,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因在晉水,後改成晉,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趙國

  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贏姓,趙氏。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趙國建立。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遷都中牟***今河南鶴壁市,一說河南中牟***,又遷至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後為秦國所滅。疆土主要有當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陝西省東北隅。西有秦國,南有魏國,東有齊國,東北燕國,北方則是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的地域。

  魏國

  魏國是周朝時期由華夏族***漢族別稱***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魏氏,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十六年***,魏國被晉獻公攻滅,封給畢萬***戰國時魏國國君先祖***。《詩經·魏風》當中的"魏"指的就是春秋時代的魏國,而非戰國時期的魏國。

  前376年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魏國建立。也就是後來的戰國七雄之一。前期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到現在河南開封的大梁後,魏國亦稱樑國。

  魏國後為秦國所滅。疆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