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鄧艾是誰

  鄧艾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在他的一生中,滅掉蜀國,是他的主要功績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名將鄧艾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名將鄧艾的簡介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

  鄧艾的小故事

  262年,蜀國國力不斷虛耗,於是司馬昭便想要攻滅蜀國,但是包括鄧艾在內的大部分大臣都不同意,只有鍾會大力支援。

  263年,魏國興兵十八萬,開始攻打蜀國。經過一番征戰,魏軍成功地奪取了漢中這個軍事要地。之後,由鍾會率領的魏軍主力與蜀軍在劍閣相持不下。

  就在這時,率領西路魏軍的鄧艾向鍾會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我們可以暗中度過陰平,直接向涪城進軍。這樣一來,駐軍在劍閣的蜀軍必定會去援涪城,那麼駐守在劍閣的大軍就可以趁機進攻;如果建個的蜀軍沒有撤退,那麼涪城無援軍支援,無法支撐,一定可以被攻佔。”鍾會聽取了他的這一主張,並命令鄧艾實施。

  由於陰平這條道路在崇山峻嶺之間,人煙稀少,崎嶇難走,一般人都不會走這條路,更何況是大量的軍隊呢?所以,蜀漢對此根本就沒有防備。

  鄧艾在陰平鑿山通道,搭建橋樑,將士們歷經了千難萬險,成功度過了陰平。也正是因為偷渡陰平太過艱難,所以鄧艾極其將士們早已是精疲力盡,飢腸轆轆了。如果,涪城將士死守,恐怕鄧艾難有勝算。但是涪城的蜀軍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魏軍時,竟然不戰而降了。

  鄧艾一路勢如破竹,攻破了綿竹,直逼蜀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政權至此覆滅。

  鄧艾的歷史評價

  鄧艾是三國末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其才能可比諸葛亮與司馬懿。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鄧艾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末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盡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

  但鄧艾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中對此作了客觀的評論:“鄧艾矯然強壯,立功立事,然暗於防患,咎敗旋至,豈遠知乎諸葛恪而不能近自見,此蓋古人所謂自論者也。”

  鄧艾在公元243年左右任徵西參軍事,不久擔任南安太守***四千戶***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直到他平定蜀國時,歷時二十年,其中前十年都是太守,前五年曹爽執政,他是司馬氏集團的,沒指望升遷,嘉平元年開始嶄露頭角,說話開始受重視,有戰功封關內侯。從司馬師輔政開始鄧艾迅速高升,他從司馬懿輔政時的討寇、城陽太守***萬戶***,轉任汝南太守***兩萬戶***,向司馬師談論諸葛恪,建議多被司馬師採納,提升為兗州刺史,以後追隨司馬氏兄弟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在十年中從太守升遷長水校尉、安西、鎮西、徵西直至太尉,可以說是升遷速度驚人,對於他這樣沒有豪強背景的“素微”之士,能有這樣的成就,同司馬氏的信任、提拔重用是密不可分的,他主要是靠軍功,為人公正,治軍嚴厲,是司馬氏集團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