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遊感想文章3篇

  成都旅遊感想文章1

  記得7、8歲的時候坐火車到成都,第一次坐火車感覺很新奇,覺得火車真的像一條龍。成都姨婆家就在草堂旁,沿著草堂的圍牆走,但是沒有進去,心中對裡面有渴望,但是大人說那裡有什麼玩的***也許是久處蘭室不知幽蘭之香吧***。後來成都斷斷續續去了很多次,依稀記得免費進去過一次,但當時太小,記憶已經模糊了,等到我都成了大人,我的女兒也有7、8歲時,再進草堂,才終於看清了他的模樣。

  草堂大門是文化景點中常見的仿古建築。門內門外真是兩重天地。門外是鋼筋混凝土築就的現代都市,熱鬧但卻容易讓人產生疲勞感。而從門外向草堂內窺視則是一個拋卻了大都市繁鬧的自然世界,一步跨過大門我便完全融入了他的世界。溪水伴於俊秀的樹木腳下,小屋藏於密林之中,又有幾束陽光透過樹間的縫隙射落在綠地的小草上面。閉上眼睛則可以欣賞小在溪水的伴奏下清唱,真是無一處不讓人感覺細膩,整個身心在這樣的環境也完全放鬆下來。

  不知道走了多久,彎彎的門別緻地出現在我的面前,什麼地方?柴門!我記起杜翁筆下的柴門,那該是極為簡單的茅草覆頂的,還略帶一些歪斜的柴門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極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瓦釉木的建築。這哪是什麼“柴門”***後人已經修改了當年的模樣***。穿過柴門,有碧水一泓,石橋一座;有榕樹流綠,楠木吐秀。在那濃陰簇擁中,又是一座敞廳式的建築赫然而立,這是大廳。

  大廳中央是杜翁的一尊銅像,詩人低首捋須,深思苦吟,彷彿那些華章就這樣一首一首地吟出,也就是他這一苦吟,吟出了半個盛唐。導遊正在那裡講述:“摸了杜甫手,詩歌出自口……”細看,果然,杜甫的手已經被世人摸得光滑透亮,和身體的顏色孑然不同。我的女兒興致極高地摸了又摸,跟詩聖握手真是別有意義,我也斗膽地摸了大詩人的手,有些惶恐,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不過,後來我女兒真的就做了一首打油詩,這是後話。

  跨過一座小木橋,但見竹子一叢。搖曳的竹陰中,閃現出茅草的屋頂。這時我猛然意識到,我這才真正走近大詩人。這是三間低矮的草屋,屋內幽暗,泥牆的縫隙透出了絲絲微光。中間為堂屋,左邊是臥室,一張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塵埃。堂屋中靠門之處,置放著一張簡易的木桌,桌上端放著筆墨紙硯。這就是詩人的草堂。我佇立在草屋前,這裡竹籬圍護,當年他就棲身於此,有過“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無奈,但也是在這裡,他喊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樣超然高潔的心性,怎能不讓後來者由衷地折服!依依惜別草屋,徜徉在詩人那無數次走過的花徑上,這裡早已沒有了花香,更沒有了“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情趣,而變成兩堵極為氣派的赭紅色的牆夾起的小道。但不知怎地我卻彷彿進入了詩人的時空,有些恍惚。

  成都旅遊感想文章2

  今天,我來到成都的古代遺址之一——三星堆。在那裡我可真是大開眼界:有一排排戴著金面罩的人臉面具;有一棵大約三、四米高的通天神樹;有掛滿銅錢的搖錢樹;還有一個個形狀各異的酒壺……

  三星堆是因為發掘時挖了三個滿是寶貝的土堆,所以叫做三星堆。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認識了三星堆的四大法寶。

  第一個法寶是金杖。金杖有一米多長,是古代的高等人物所有的,它不但很長,而且很細,在杖的外面包了一層金箔,金箔很薄,一動就容易損壞。不過金杖不是很直,有的地方已經彎曲,可還是很壯觀的。

  第二個法寶是通天神樹。因為樹很高,製作不方便,難度很大,古人使用擰管子的原理,先分段製作,後進行拼裝。仔細觀看這棵神樹,它的造型圖案,是由古人想象的龍、鳥所構成,十分精美。

  第三件法寶是青銅做的人。它雙握著空心拳,伸在胸前,然而這兩隻手是有一段距離,錯位伸出去的,樣子很像一個巫師,大家猜測它當時一定是握著金杖或象牙什麼的。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銅人居然身高有二米,真讓人不可思議。

  第四件法寶是一個青銅人臉面具,不過這個人臉很是奇怪:臉是寬寬的;眼睛是突出來的、有十釐米長;耳朵大大的,是長方形的;嘴長長的,但它是凹進去的;頭上還有一個“F”形狀的裝飾物,而這個裝飾物與臉一樣長。還有好多出土的文物同樣也很引人注目,我就不一一列舉說明了。

  遊覽完三星堆,我不禁由衷地讚歎,這裡真是神奇呀!但我也不禁疑惑,前人是如何製造出如此精美的物件的呢?——我為我的先人們而驕傲。

  成都旅遊感想文章3

  在成都遊武侯祠,最令人感慨的是“命”。命,有時真是冥冥中早就註定了的東西,半點由不得人,要不,為何歷史上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英雄豪傑,命運是如此驚人相似?

  諸葛亮,這個生於181年4月14日,卒於234年8月28日的山東漢子。生和死的日期,令人浮想聯翩。只有54歲,這個超常智慧的男人,就告別陽世。令後來無數英雄為之扼腕嘆息。如果再給他20年的生命,三國的歷史,又將以怎樣的方式了結?我們不得而知。

  岳飛,生於1103年3月24日,遇害於1142年12月29日。這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一生以抵禦外敵為志向。他的岳家軍,見誰滅誰。金人想滅宋,但卻撼不動岳家軍。不幸的是,宋有秦檜。秦檜是個政治上的投機分子,是小人,專門與岳飛對著幹。岳飛是正人君子,自古以來,君子鮮是小人的對手,這在宋朝顯得尤為突出。秦檜找一個機會,以“莫須有”的罪名幹掉了岳飛。於是宋朝像解開了最後一個鈕釦的女人,任人蹂躪。

  如果,岳飛不死,或許,宋朝江山,就不必那麼哀愁。

  岳飛小諸葛亮922歲。死時年方39歲,這是一個渾身是勁的年齡,這是一個男人創業的最佳年齡。岳飛用兵,和諸葛亮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而在文學造旨方面,兩人可以說在伯仲之間。諸葛亮有《隆中對》、《前後出師表》,而岳飛則留下《滿江紅》等千古名篇。而書法上,岳飛應在諸葛亮之上。這從岳飛抄寫的《前後出師表》中,可以看出。

  兩個偉男,如果生在同一個時代,要麼殺個你死我活,要麼聯手創下千秋功業。

  可惜。岳飛和諸葛亮,沒能生在同一個時代,否則三國風雲會更加精彩。

  武侯祠裡對聯很多,名篇也比比皆是。書法更甚,有柳公權的書法,也有明清文人和宮廷貴族的手筆。但論精妙,我認為首推岳飛寫的《前後出師表》。

  1138年,金人攻打大宋,岳飛帶兵北伐。路過南陽,專門到武侯祠拜訪諸葛亮,他看著石碑上刻的《前後出師表》,淚如雨下,為諸葛亮的忠勇及無奈,也為自己常常遭朝裡小人的暗算。諸葛亮的老闆阿斗,軟弱無能,而岳飛的老闆宋高宗,更是一個沒有遠見的笨蛋。他的出師,他的北伐,與諸葛亮的出師,諸葛亮的北伐,何其相似。

  何況,諸葛亮還是主動出擊,北伐不成,還可固守巴蜀,而他,北伐若不成,則山河將一夜變色。不僅個人命運堪憂,國家命運亦堪憂。

  岳飛本來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此時此刻,他卻思緒如潮。

  是夜,岳飛久久不能入睡。於是起來坐在燈下等待天亮。武侯祠裡的道士,久仰將軍威名,遂拿出紙筆,向岳飛索字。岳飛一氣呵成,寫下了《前後出師表》。

  岳飛這一提筆,令多少書法家黯然失色。起初,因讀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他還能心平氣和落筆,但越寫胸中越是像怒吼的長江黃河。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開頭,他的字端端正正,這時他的情緒應該還是比較平靜的,畢竟坐了很久。但接著,他的字開始從行書中參雜草書,越是往後,越是草得厲害。就好像他帶兵打仗一樣,時而迂迴,時而駐足,時而一瀉千里,長兵直入,直搗黃龍府;時而輕描淡寫,時而潑墨如水,時而外細內粗,大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氣概,又有朝庭小人暗算不斷的無奈。

  這不拘一格的揮筆,暢快淋漓,龍騰虎躍,如果不是精忠報國的將相,誰能有如此氣概?如果不是將相王候,誰能如此出神入化,收發自如,鬼斧神工?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岳飛此次北伐,雖所向披靡,卻因糧草不足朝廷議和而回師。與諸葛亮於231年第五次北伐很相似。諸葛亮當時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北魏司馬懿為統帥督軍抵抗,司馬懿深知蜀軍遠道而來,糧食有限,便堅守不戰。諸葛亮的後勤李嚴在漢中負責籌集糧草,由於李嚴工作不力,籌糧進度跟不上,便打電報給諸葛亮說老闆阿斗要他退兵。諸葛亮退軍後,他又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有這樣的後勤,前線當然要潰退。當時,阿斗極為信任李嚴,李嚴也是劉備託孤的又一重要人物。諸葛亮的難,為後來者岳飛的難寫了序幕。

  三年後的234年,諸葛亮第六次北伐,途中累死。出山27年,翩翩少年,滿懷理想,不料歲月蹉跎,倉促離去。他的兒子才8歲。諸葛亮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無奈;而岳飛,在三年後北伐,次年被12道金牌追回,並在除夕之夜被秦檜所害。十年之功,廢於一旦。這是岳飛的不幸。

  諸葛亮的生命,只有54歲,岳飛的生命,只有39歲。

  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裡,留下了說不完,道不盡的功績和故事。但他們離自己的理想,都還太遠。諸葛亮“恢復漢室”的夢破了,而岳飛保全萬里河山的夢也碎了。

  想想看。像他們這樣智勇雙全的漢子,仍然如此,壯志難酬。

  而我們呢?通往理想彼岸,路又有多難?多遠?怎樣才能避開李嚴這樣的合作伙伴,避開秦檜這樣的小人?又如何才能爭取到像阿斗、宋高宗這樣的老闆的支援?

  想到這些,你的後背會陣陣發涼嗎?